原告:馬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四川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呂長社,上海新滬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鐘俊,上海新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法定代表人:趙瑜,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傳青,男。
第三人:上海北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天目西路XXX號XXX號樓XXX層XXX室。
法定代表人:陸衛(wèi)彪,負責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勇,男。
原告馬某某與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黃欣獨任審判。因被告下落不明,本案轉(zhuǎn)為普通程序,并于2019年9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因案情需要,本院依職權(quán)追加案外人上海北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并于2019年11月19日、2020年1月13日進行了第二、三次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馬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呂長社,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傳青三次均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的法定代表人趙瑜到庭參加第二次庭審,第三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勇到庭參加第二、三次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馬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欠款92,944.50元;2、判令被告支付延期付款滯納金(以92,944.50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1月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日千分之一計算)。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工程欠款89,567.50元;2、判令被告支付延期付款滯納金(以89,567.50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1月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日千分之一計算)。事實與理由:2016年6月5日,原、被告簽訂位于寶山區(qū)江楊北路1568弄的寶山紫辰苑三期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合同,承包方式為清包,合同總價為233,414.50元。該工程于2017年6月30日竣工驗收并交付使用。該工程系被告從第三人處承包并轉(zhuǎn)包給原告施工,根據(jù)第三人出具的資料表明,涉案工程的實際結(jié)算價格為289,219.50元,其中部分增加簽證的金額33,275元,第三人經(jīng)被告授權(quán)已經(jīng)直接支付給原告,另250,944.50元(含增加簽證費17,530元,補助5,000元已經(jīng)扣除)第三人已經(jīng)支付給被告,現(xiàn)被告尚欠原告工程款89,567.50元,原告經(jīng)多次催要未果,故涉訟。
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辯稱:首先,雙方合同約定的結(jié)算金額為工程最終審核價格的80%,其與總包方已經(jīng)結(jié)算完畢,總包方共計向其付款250,944.50元,另有33,275元總包方直接付給了原告,其支付給原告的金額為231,377元,故其已不欠付原告工程款;其次,涉案工程的部分內(nèi)容是由被告自行施工的;再次,原告并未提供決算資料,不符合合同約定的付款條件,即使存在欠款,也不應當支付逾期付款滯納金。
第三人上海北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述稱:其將涉案工程發(fā)包給被告,被告再轉(zhuǎn)包給原告,工程總價款為284,219.50元,其與被告已經(jīng)結(jié)算完畢,其中33,275元其直接支付給原告,剩余的250,944.50元也已經(jīng)支付給了被告。原告已經(jīng)將33,275元的發(fā)票開具給第三人,被告亦將剩余的發(fā)票全部開具給第三人。對于原、被告之間的交易情況并不清楚。
經(jīng)審理查明,2016年6月5日,原、被告簽訂《工程施工協(xié)議》一份,約定就寶山紫辰苑三期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由被告交由原告承包,該工程項目為清包,工程所需的輔材和設備原則上均由被告采購提供,原告的承包范圍包括工程施工所需的必要保障措施、安全措施、人員綜合保險,施工配合等產(chǎn)生的費用,還包括最終有關部門、建設單位及第三方驗收合格;工程費暫定為233,414.50元,最終按實際工程量為準;被告因其責任未在應付款日期內(nèi)付款,每逾期一天,應支付該期款項的千分之一作為滯納金給原告。合同后附《弱電及智能化工程投標價格綜合總計表》,對工程內(nèi)容的各項報價進行了列明。
再查明,2016年6月3日,被告與第三人簽訂《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就寶山紫辰苑三期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由第三人交由被告承包,工程內(nèi)容及承包方式與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內(nèi)容一致;工程費總價暫定為233,414.50元,最終按實際工程量為準;付款方式為以被告按時每月20日上報的實際工程量由第三人核定后進行結(jié)算付款,每次按審定后的工作量的70%進行支付,全部工程完工并通過技防驗收后,系統(tǒng)運行一個月,被告出具決算報告,待第三人完成結(jié)算審計后,一個月內(nèi)支付至審定總價的100%。
又查明,涉案工程于2017年6月施工完成(含驗收和移交等)。2017年12月27日,被告與第三人簽訂《結(jié)算款核對表》,確認涉案工程結(jié)算造價為250,944.50元,已收工程款202,787.65元,余48,156.85元;雙方另簽訂《紫辰苑簽證工程量報價清單》一份,確認簽證費33,275元,并注明“張永國代表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同意以上寶山紫辰苑三期簽證部分委托貴司直接結(jié)算給馬某某”。2018年2月2日,第三人向被告支付48,156.85元;2018年2月9日,第三人向案外人上海泰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轉(zhuǎn)賬33,275元,即支付馬某某的上述簽證費。
另查明,原告就《川沙新市鎮(zhèn)城南社區(qū)C03-29地塊普通商品房項目工程安裝班組承包安裝合同》的工程款于2019年2月1日在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向被告提起訴訟,該案已經(jīng)判決(案號為(2019)滬0115民初9805號)并生效,在該案中,法院確認被告就該工程的已付款為60,000元。
審理中,經(jīng)雙方核對,對于被告2016年7月10日支付的1,000元、2016年9月5日支付的10,000元、2016年9月14日支付的10,000元、2016年10月9日支付的10,000元、2016年11月3日支付的10,000元、2016年12月9日支付的9,997元、2016年12月13日支付的5,000元、2016年12月26日支付的400元、2017年1月2日支付的9,990元、2017年1月26日支付的30,000元、2017年3月7日支付的9,990元、2018年2月15日支付的50,000元及2018年8月31日支付的5,000元,共計161,377元,原告予以認可,同意作為本案的已付款予以扣除。被告另向本院提交了付款憑證及付款說明一組,證明其于2018年2月3日轉(zhuǎn)賬支付原告48,000元,于2016年6月9日通過支付寶支付原告2,000元,于2018年11月24日轉(zhuǎn)賬支付原告20,000元,并代原告支付工人工資50,000元,原告對付款憑證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認為已經(jīng)計入涉案工程的已付款161,377元中;對于情況說明的真實性不予認可,其從未承諾過由被告代付款。本院認為就被告提供的另三筆已付款憑證真實性予以認可,是否另行計入涉案工程的已付款將在爭議焦點中予以論證,對于代付款的情況說明,系案外人與被告之間的協(xié)議,并未得到原告的任何確認,對此本院不予認可。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工程施工協(xié)議、項目經(jīng)理確認書、工程量報價清單、付款明細,被告提供的工程施工協(xié)議、付款明細等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在案予以佐證,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承攬合同關系依法成立、合法有效。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一、被告應當支付原告的價款為工程總價款的80%還是100%;二、被告的已付款金額;三、被告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對于第一項爭議焦點,涉案工程由第三人發(fā)包給被告,再由被告轉(zhuǎn)包給原告,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及第三人的陳述,可以確認涉案工程的總價款為284,219.50元。對于被告應當支付給原告的價款金額究竟是總價款的80%還是100%,首先,就2016年6月5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的《工程施工協(xié)議》,雙方提供了兩份內(nèi)容基本一致,僅合同第六條第二款內(nèi)容不一致的合同版本,原告所提供的合同約定:“乙方每月20日上報的實際工作量由甲方核定后進行結(jié)算付款,每次按審定后工作量的56%進行支付,全部工程完工并通過技防驗收后,系統(tǒng)運行一個月,乙方出具決算報告,待甲方完成結(jié)算審計后,一個月內(nèi)支付至審定總價的100%”,被告所提供的合同約定:“乙方每月20日上報的實際工作量由甲方核定后進行結(jié)算付款,每次按審定后工作量的56%進行支付,全部工程完工并通過技防驗收后,系統(tǒng)運行一個月,乙方出具決算報告,待甲方完成結(jié)算審計后,一個月內(nèi)支付至審定總價的80%”,雖然這兩份合同的落款處均有原告的簽字及被告的蓋章確認,但本院注意到,原告提供的合同第2頁即有第六條第二項內(nèi)容的部分,對該條款有下劃線的備注,從表面可見該下劃線系復印后形成而非在原件上進行的備注,在本院向原告釋明并要求其提供原件后,原告仍未能提供合同原件,且其認可以被告的合同版本作為原件,故本院對被告提供的合同版本予以確認;其次,根據(jù)合同文本,雙方約定最終被告支付至審定總價的80%,原告雖對被告提供的合同原件予以認可,但仍然堅持認為應當支付100%的價款,只是對于另20%的支付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本院認為,結(jié)合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約定,第三人支付被告審定總價的100%,如果被告亦支付原告審定總價的100%,那么被告在該交易中不獲取任何利潤,但卻對其中部分款項承擔開票的義務,不符合常理,故本院認為根據(jù)被告提供的合同約定,被告僅需支付原告最終審定總價的80%即227,375.60元。對于被告辯稱就涉案工程的部分內(nèi)容是由其自行施工的,其并未提供任何證據(jù)予以證明,且根據(jù)原、被告之間的合同及被告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內(nèi)容,被告系將涉案工程全部轉(zhuǎn)包,故對被告的該辯稱本院不予采信。
對于第二項爭議焦點,除雙方核對確認被告就涉案工程的已付款161,377元,對于被告提出其于2018年2月3日轉(zhuǎn)賬支付原告48,000元,于2016年6月9日通過支付寶支付原告2,000元,于2018年11月24日轉(zhuǎn)賬支付原告20,000元的三筆款項,原告認為前兩筆款項其已經(jīng)記載為2018年2月15日的50,000元付款,2018年11月24日的20,000元系支付的案外川沙項目的付款,本院注意到,在原告提供的2018年2月的所有交易明細中確實沒有2018年2月15日的50,000元交易,而被告又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其通過其他方式支付過該筆50,000元,故對原告的意見本院予以采信;另川沙項目的付款總額為60,000元,根據(jù)原告提供的付款明細,除本案雙方確認的已付款,被告另支付的款項僅為40,000元,故將2018年11月24日的20,000元計入川沙項目的付款,并無不當,如被告認為其已經(jīng)另行支付完畢川沙項目的付款,應當由其承擔舉證責任,否則舉證不能的后果由其自行承擔。綜上,本院認為被告就涉案工程的已付款為161,377元,加上第三人代被告支付給原告的33,275元,被告尚欠原告的工程款為32,723.60元。
對于第三項爭議焦點,根據(jù)原、被告簽訂的《工程施工協(xié)議》的約定,被告應當在工程完工并通過驗收后,系統(tǒng)試運行一個月,原告出具決算報告,被告完成介紹審計后支付完畢,本案中,雖然原告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其已經(jīng)向被告出具決算報告并經(jīng)被告完成審計,但本院認為,涉案工程由第三人發(fā)包給被告,被告再發(fā)包給原告,現(xiàn)被告與第三人已經(jīng)于2017年12月27日結(jié)算完畢,故原告與被告的結(jié)算肯定發(fā)生在前,故原告主張自2018年1月1日起算逾期付款滯納金并無不當,本院將其調(diào)整為按照日萬分之六計算。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馬某某價款32,723.60元;
二、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馬某某逾期付款滯納金(以32,723.60元為基數(shù),自2018年1月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日萬分之六計算)。
如果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452元,由原告馬某某負擔2,409元(已付),由被告上海東橋智能系統(tǒng)工程有限公司負擔1,043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黃??欣
書記員:丁??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