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南堂,上海市中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福建省光澤縣賓館401室。
法定代表人:付政啟,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孝鳴,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象山縣丹城新豐路XXX號。
法定代表人:賴振元,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崢量,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佰云,男。
第三人:上海歐滬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祁連山路XXX弄XXX號XXX室。
法定代表人:王劉順,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菁華,男。
原告顧某某與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9月13日組織證據(jù)交換,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南堂、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寧(后被解除委托)到庭參加訴訟。本案又于2018年11月2日、2019年1月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南堂、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孝鳴到庭參加訴訟。之后,本院依法追加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元集團”)、上海歐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滬集團”)為第三人并通知其參加訴訟。因第三人歐滬集團有限公司下落不明,本院遂采用公告送達,于2019年5月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南堂、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沈孝鳴、第三人龍元集團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崢量、朱佰云、第三人歐滬集團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菁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顧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償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2,000萬元;2.被告支付截至2015年3月28日止的利息360萬元;3.被告支付原告自2015年3月29日起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以2,360萬元為本金,按月利率1.50%計算);4.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3年9月,第三人龍元集團曾與第三人歐滬集團簽訂《借款協(xié)議書》。第三人歐滬集團要求借款2,000萬元,用于子公司即被告的都市港灣二期施工工程,借期半年,自2013年9月28日至2014年3月27日,月利率1.50%。第三人龍元集團授意原告向被告劃付借款。被告的實際控制人王淳西口頭指示原告將借款匯入王淳西及其合作伙伴喬楚其的賬戶。2013年10月11日,原告向喬楚其分兩筆匯了1,000萬元、500萬元,共1,500萬。2013年10月16日,原告向王淳西匯款500萬元,因工作人員誤將匯款人名打成了“王亨西”,該款被退回。次日,原告才成功向王淳西匯款500萬元。之后,第三人歐滬集團向第三人龍元集團出具500萬元、1,500萬元借款收據(jù)各一張。2015年4月24日,因被告未能償還第三人龍元集團的借款本息,經(jīng)雙方協(xié)商,第三人龍元集團對利息做出讓步,同意利息360萬元歸入本金,以本息合計2,360萬元重新起算利息,被告遂出具《承諾書》一份,承諾于2015年9月28日還款。2015年5月15日,第三人龍元集團、原告、案外人楊某1、陳某某、楊某2與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雙方就總計17筆借款進行了匯總(本案系匯總表第16項借款,第1-15項已另案處理,第17項已另行處理)。被告明確尚欠第三人龍元集團第16項的借款2,360萬元。被告并在《協(xié)議書》第三條第(1)項承諾,所欠債務在都市港灣一期、二期竣工完成后,現(xiàn)房實現(xiàn)銷售回籠款后優(yōu)先償還。《協(xié)議書》中雙方還協(xié)商辦理股權質(zhì)押,但因被告不配合,質(zhì)押手續(xù)最終未實際辦理。第三人龍元集團還與被告、第三人歐滬集團簽訂《協(xié)議書》,確認截至2015年9月28日,本息合計2,540萬元,此金額能夠與2015年5月24日的《承諾書》印證。王淳西作為第三人歐滬集團的代表在《協(xié)議書》上簽名,被告予以蓋章。被告在該《協(xié)議書》中承諾作為還款人。被告既是實際用款人,又承諾還款,應承擔還款責任。2017年8月7日,原告起訴被告及王淳西借款合同糾紛【案號:(2017)滬01民初592號】。審理中,原告撤回對王淳西的起訴,并與被告達成《和解協(xié)議》、《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含附件一《借條匯總表》、附件二《債務匯總表》)、《調(diào)解協(xié)議》,該案于2018年1月11日以調(diào)解結案。該案執(zhí)行過程中,原告僅取得了首期查封的1,846萬余元。原告對被告房產(chǎn)解封,都市港灣一期、二期早已銷售完畢,被告卻未償還民事調(diào)解書第二期還款。2018年5月28日,第三人龍元集團與原告簽署《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將其享有的對被告的債權本金2,360萬元及相應利息全部轉讓給原告。并于2018年6月11日通知了被告。但至今被告仍未向原告還款付息,故原告訴至本院。
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請。理由如下:一、涉案款項原系原、被告間的股權轉讓款,原告向被告的股東購買50%的股權,具體是哪個股東不清楚。二、原告所匯款項是匯給了案外人王淳西和喬楚其,不能表明是第三人龍元集團出借的款項。原告未提供第三人龍元集團委托原告的證據(jù)。收據(jù)是第三人歐滬集團而非被告出具的。原告起訴主體不適格。三、王淳西是被告人員,當時是被告聘請來管理工程的,但不是實際控制人。喬楚其和被告沒有關系。經(jīng)核實,這二人沒有向被告交付2,000萬元。四、被告的公章在2015年4月后是由原告控制的。故被告對《承諾書》、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不予認可。(2017)滬01民初592號案件中,被告對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和14份借條上的被告公章提出過鑒定申請,后因雙方達成調(diào)解,沒有實際進行鑒定。五、第三人龍元集團與被告之間存在建筑工程欠款關系,在《承諾書》中寫成了借款和利息。《承諾書》與本案無關。第三人龍元集團和被告是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系,《承諾書》是在第三人龍元集團轉讓債權之前形成的,不是第三人龍元集團對被告具有債權的合法依據(jù)。債務轉移需要債權人同意,因第三人龍元集團未書面同意,《承諾書》不構成對被告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債務承擔。被告曾經(jīng)擬以房產(chǎn)對第三人歐滬集團提供抵押擔保,但該份2015年9月28日《協(xié)議書》載明“經(jīng)甲、乙雙方蓋章后生效”,因第三人歐滬集團未蓋章,故未生效,被告的擔保也不成立。六、《借條匯總表》第16項記載“龍元建設2,360萬元匯入王淳西賬戶”,但看不出是如何匯入的,也無證據(jù)證明第三人龍元集團與被告之間有民間借貸的意思和行為。原告在施工過程中與被告有來往,(2017)滬01民初592號案件中調(diào)解針對的是工程延期款,與借貸無關。之前被告訴訟代理人稱是股權轉讓款,是因為首先是建設工程款,然后債轉股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借款。七、(2017)滬01民初592號民事調(diào)解書明確債務金額就是87,074,000元。調(diào)解書確認的是《借條匯總表》第1-15項,對第16項未予確認。被告不欠原告錢了。八、即便原、被告之間存在借款債務,雙方未約定利息,故不應該支付利息。九、即使原告的債權存在。被告也沒收到債權轉讓通知書,不認可債權已轉讓。而且第三人龍元集團轉讓債權時沒有履行上市公司公告程序,也無證據(jù)證明其通過了股東會、董事會。第三人龍元集團作為上市公司,向自然人轉讓債權,惡意串通,逃避稅收,涉嫌洗黑錢。
針對被告上述答辯,原告顧某某補充事實與理由如下:一、被告對本案款項的性質(zhì)的解釋前后矛盾。第三人龍元集團與被告確實有施工關系,施工材料款在《借條匯總表》上也有體現(xiàn),即第17項,此與本案無關。本案款項是第三人龍元集團對被告的借款。二、《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的附件一《借條匯總表》是在(2017)滬01民初592號案件審理過程中,在法院主持下當面形成的。王淳西和喬楚其就是該案件中被告的訴訟代理人。該案調(diào)解中,被告對《借條匯總表》第1-15項的金額一分不少的予以了確認。本案中卻全盤推翻了對該表的認可。三、原告認為被告構成對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債務加入。
第三人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述稱,原告所述借款和債權轉讓屬實。第三人龍元集團認可《借款協(xié)議書》上原告簽字的效力和原告匯款行為的效力。第三人歐滬集團對借款的承認不能免除被告的還款義務,被告對第三人龍元集團仍負有債務。第三人龍元集團未違反上市公司披露義務的規(guī)定,且該節(jié)與本案債權轉讓的真實性無關,內(nèi)部的程序規(guī)定不影響第三人龍元集團對外法律行為的效力。
第三人上海歐滬集團有限公司述稱,2013年9月,第三人龍元集團與第三人歐滬集團簽訂《借款協(xié)議書》,約定第三人龍元集團向第三人歐滬集團出借2,000萬元。2013年10月11日、10月16日,第三人歐滬集團指定了收款賬戶,共收到第三人龍元集團借款2,000萬元。第三人歐滬集團向第三人龍元集團出具了兩張收款收據(jù),均加蓋了第三人歐滬集團的財務專用章。至此,二者達成借款合意并已實際履行。后因第三人歐滬集團未按期償還本息,2015年9月底,第三人龍元集團欲與第三人歐滬集團、被告簽訂《協(xié)議書》,讓被告提供房產(chǎn)抵押。后因第三人龍元集團不同意,其與被告均未加蓋公章,根據(jù)《協(xié)議書》第七條,該協(xié)議不生效。被告未成為合同相對方,不是本案借款的還款人。2018年5月28日,第三人龍元集團向第三人歐滬集團發(fā)送了《債權轉讓通知書》,將其對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債權轉讓給原告。
經(jīng)審理查明,2013年9月,第三人龍元集團(出借人,甲方)與第三人歐滬集團(借款人,乙方)簽訂《借款協(xié)議書》一份。載明乙方下屬子公司即被告與甲方簽訂了歐滬(光澤)都市港灣二期施工工程土建合同,因乙方經(jīng)營需要,向甲方籌借2,000萬元,借款期限為半年,自2013年9月28日至2014年3月27日,乙方可提前還款,利息按時計算,借款利率按年利率1.50%計息,到時還本付息。本協(xié)議為甲方借款憑證,待乙方收款后需出具收款憑證。合同甲方欄由原告簽字,乙方欄由第三人歐滬集團蓋章、王淳西簽字。經(jīng)第三人歐滬集團指示賬戶,原告于2013年10月11日向喬楚其的銀行賬戶分兩筆匯了1,000萬元、500萬元,共1,500萬;于2013年10月17日向王淳西的銀行賬戶匯款500萬元。嗣后第三人歐滬集團向第三人龍元集團蓋章出具了收到500萬元、1,500萬元的收款收據(jù)各一張。
2015年4月24日,被告出具《承諾書》一份,載明:“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至2015年3月28日止,向龍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借款與利息合計2,360萬元,還款日期為2015年9月28日,利息按月息1.50%計算為準”。被告在《承諾書》“承諾人”一欄蓋章,王淳西在“擔保人”一欄簽字。
2015年5月15日,第三人龍元集團、原告、案外人楊某1、陳某某、楊某2(共稱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協(xié)議書》一份?!秴f(xié)議書》載明,甲方系福建省光澤縣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建設方,乙方系該開發(fā)項目三期總承包單位項目負責人,乙方為支持甲方建設該開發(fā)項目籌借墊資了大量工程款。現(xiàn)甲乙雙方會同被告實際控制人王淳西,達成協(xié)議多條,其中第二、三條約定:“甲方所欠乙方的全部債務,根據(jù)本協(xié)議約定由甲方同意出具借款借據(jù)作為借款人借款憑證,甲乙雙方共同確認(附“甲乙雙方確認債務匯總表為準,不列入債務總表內(nèi)的借款作廢無效。)甲方向乙方承諾還款,保證所有借條還款期限以本協(xié)議約定為準。”該《協(xié)議書》附《借條匯總表》一張。其中第1項的匯款人記載為楊某1,第2-9、14、15項記載為原告,第10、11項記載為楊某2,第12、13項記載為陳某某,第16、17條記載為第三人龍元集團。第16項顯示“匯款人:龍元建設;借款金額:2,360萬元;借款內(nèi)容:匯入王淳西賬戶;借款日期:2013年9月28日”。該份《協(xié)議書》甲方欄落款處系由被告蓋章,王淳西簽字。
2015年9月,第三人龍元集團、第三人歐滬集團、被告(甲方)擬訂一份《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載明甲方為第三人歐滬集團、被告,乙方為第三人龍元集團。首部“鑒于”第1點記載:“甲、乙雙方簽訂《借款協(xié)議書》,乙方向甲方出借2,000萬元,借款期限自2013年9月28日至2014年3月27日止,借款利息按月利率1.50%計取。但截至2015年9月28日止,甲方共欠付乙方借款本金和利息合計2,540萬元。”第2點記載:甲方愿以其開發(fā)建設的都市港灣項目的房屋向乙方提供抵押擔保。下方記載:“現(xiàn)甲乙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經(jīng)友好協(xié)商,就甲方用房屋進行抵押擔保的相關事宜達成如下協(xié)議……”其中,協(xié)議第7點約定:“本協(xié)議一式四份,經(jīng)甲、乙雙方蓋章后生效……”被告在被告落款欄蓋章,王淳西在第三人歐滬集團代表欄簽字,原告在第三人龍元集團代表欄簽字。
2017年7月28日,原告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被告及王淳西【案號:(2017)滬01民初592號】。原告訴稱,被告因建設資金需要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間累計向原告借款53,936,000元,王淳西為上述借款提供擔保,故訴請被告及王淳西償還借53,936,000元。王淳西、喬楚其作為被告的訴訟代理人參加了該案審理。后原告撤回了對王淳西的起訴。2018年1月3日,原、被告就該案簽署《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共同確認被告欠原告?zhèn)鶆?7,074,000元(詳見本協(xié)議附件一《借款匯總表》、附件二《債務匯總表》),被告欠原告借款本金5,663萬元,其中包括另行追加270萬元及楊某2、陳某某、楊某1借款(由原告負責償還)……若被告違反本協(xié)議條款,則本協(xié)議無效,原告仍按原借款借條約定的利息依法主張自己的權利。該協(xié)議附件一《借條匯總表》的打印內(nèi)容與前述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所附《借條匯總表》一致,“備注”欄手寫第1-15項的月息利率,且被告在“備注”欄蓋章確認。附件二《債務匯總表》記載:借款本金53,934,000元、追加270萬元借款……原、被告將上述《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及附件提交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將上述材料歸檔留存,經(jīng)主持調(diào)解并于2018年1月11日出具了(2017)滬01民初592號民事調(diào)解書。民事調(diào)解書所載調(diào)解協(xié)議第一、二條載明:被告確認截止和解協(xié)議簽署之日,欠原告?zhèn)鶆蘸嫌?7,074,000元(具體構成詳見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附件二);償還方式為:1、首期還款金額為18,466,961.29元,雙方同意由原告憑調(diào)解書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將被告已凍結的賬戶存款18,466,961.29元劃扣至法院賬戶,原告在收到上述款項到法院賬戶起3日內(nèi)向法院申請就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房產(chǎn)解除查封,2、對于剩余款項被告承諾分四期還款,具體計劃按照雙方訂立的和解協(xié)議執(zhí)行。調(diào)解協(xié)議第三條載明:若被告未按照和解協(xié)議履行分期還款義務的,則構成違約,原告有權按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附件一匯總表列明的十五筆借款向被告主張借款本息,其余款項按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雙方另行處理。2018年8月15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具(2018)滬01執(zhí)異92號執(zhí)行裁定書,載明因被執(zhí)行人即被告未履行第二期還款義務,該院于2018年6月1日查封被告名下的不動產(chǎn)。
2018年5月8日,第三人龍元集團和第三人歐滬集團簽訂《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載明根據(jù)前述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第三人龍元集團享有對被告借款債權本金2360萬元及相應利息(借條匯總表第16項)。為推進債權實現(xiàn),第三人龍元集團決定將對被告的上述債權(含全部本金及利息)全部轉讓給原告。2018年5月28日,第三人龍元集團向被告、第三人歐滬集團發(fā)送了《債權轉讓通知書》,要求對方自接到通知書起向原告履行全部義務。
另查明,被告成立于2011年2月17日,付政啟自2014年12月26日起擔任其法定代表人。第三人歐滬集團成立于2007年8月9日,王淳西擔任其法定代表人。2015年3月19日,第三人歐滬集團法定代表人由王淳西變更登記為付政啟。本案審理過程中,第三人歐滬集團法定代表人又于2019年2月1日由付政啟變更登記為王劉順。
上述事實,由《借款協(xié)議書》、銀行匯款憑證、收款收據(jù)兩張、《承諾書》、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及其附件《借條匯總表》、2015年9月《協(xié)議書》、(2017)滬01民初592號民事調(diào)解書、《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及其附件一《借款匯總表》、附件二《債務匯總表》、(2018)滬01執(zhí)異92號執(zhí)行裁定書、《債權轉讓協(xié)議書》、《債權轉讓通知書》及郵寄憑證及原、被告、第三人當庭陳述為證。
本院認為,第三人龍元集團與第三人歐滬集團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原告受第三人龍元集團委托,向第三人歐滬集團交付了借款。且第三人歐滬集團已出具收據(jù)確認收款。但借期屆滿后第三人歐滬集團未按約還款。第三人龍元集團將其對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債權轉讓給原告,現(xiàn)原告來院起訴,被告及第三人歐滬集團來院應訴,可視為轉讓通知送達,則該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被告是否是涉案債權的債務人?
首先,被告知曉并認可該筆借款。一、根據(jù)《借款協(xié)議書》記載的借款用途,該筆借款的實際使用人即被告。二、《借款協(xié)議書》簽訂時,王淳西是第三人歐滬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其簽署該合同并以自身個人賬戶接收了部分借款。之后,王淳西又代表被告簽署了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載明王淳西是被告的實際控制人,被告蓋章對該節(jié)記載予以認可。王淳西還作為被告的擔保人簽署了被告出具的《承諾書》。王淳西還代理被告參加(2017)滬01民初592號案件的審理,確認并簽署了與原告的和解協(xié)議等。可見,王淳西全程操辦本案借款及后續(xù)處理事宜。三、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2015年9月《協(xié)議書》第7點約定了生效要件即“經(jīng)甲、乙雙方蓋章后生效”。既落款欄的簽章情況對該條件未予全部滿足,故合同不生效。合同所設置的關于房屋抵押擔保的權利義務不能約束當事人。但是,合同“鑒于”第1條記載的是簽約背景,并未新設權利義務。既被告在該協(xié)議上蓋章,該行為應視為被告知曉并確認第三人歐滬集團對第三人龍元集團該節(jié)借款事實。四、關于利息問題。本院注意到,《借款協(xié)議書》約定的借款利率是“年利率1.50%”。但在2015年9月《協(xié)議書》“鑒于”第1條中對《借款協(xié)議書》的描述中記載為“月利率1.50%”。本院認為,《借款協(xié)議書》簽訂時,中國人民銀行半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達年利率2.80%,則對于資金成本高于金融機構的企業(yè)借貸來說,“年利率1.50%”顯然是低到不符常理的,亦無法和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及其附件《借條匯總表》第16項的金額吻合?!澳昀?.50%”有較大可能系筆誤。并且,王淳西作為第三人歐滬集團借款時的法定代表人暨之后被告的實際控制人,其在2015年9月《協(xié)議書》上簽字,該行為表明其認可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借款利率實為“月利率1.50%”?,F(xiàn)原告訴請按月利率1.50%主張,且該利率標準不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五、關于本金基數(shù)問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借條匯總表》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把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因前期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借條匯總表》載明的2,360萬元可以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
再次,被告對第三人歐滬集團該筆借款構成債務加入。一、被告在2015年4月24日出具的《承諾書》中,認可截至2015年3月28日其欠第三人龍元集團借款本息共2,360萬元,借款利率為月利率1.50%。二、被告在2015年5月15日《協(xié)議書》第二條中認可《借條匯總表》所載內(nèi)容是被告欠第三人龍元集團的全部債務。而《借條匯總表》第16項的2,360萬元借款該條信息能夠與《借款協(xié)議書》及其履行情況相印證。三、被告在2015年9月《協(xié)議書》中又確認截至2015年9月28日,其作為共同甲方,欠付第三人龍元集團借款本息共2,540萬元,借款利率為月利率1.50%。四、原、被告在(2017)滬01民初592號案件調(diào)解過程中達成《和解協(xié)議之補充協(xié)議》,并將前述《借條匯總表》作為附件,共同提交法院。應視為雙方對該協(xié)議及匯總表上的所有債權再度予以確認。只是因該案審理時第三人龍元集團尚未將本案債權轉讓給原告,故法院并未在該案中處理本案債權。綜上,按借款金額、期限及月利率1.50%計算,多份先后形成的文件記載的金額變化可以相互印證,其減免的利息即半年息180萬元亦一致,原告稱《承諾書》系經(jīng)第三人龍元集團對利息讓步后形成,具有較大可信度。本院從各證據(jù)與案件事實的關聯(lián)程序、各證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認為被告確認的自身對第三人龍元集團所負債務指向同一筆借款,即2013年9月《借款協(xié)議書》項下第三人歐滬集團對第三人龍元集團的借款。在無證據(jù)證明被告曾明確同意提供保證擔保,或第三人龍元集團或原告曾同意第三人歐滬集團退出原借款合同關系的情況下,被告認可自身對第三人龍元集團負有該筆債務,該意思表示應視為被告對第三人歐滬集團的債務加入。
綜上,被告自愿加入第三人歐滬集團對第三人龍元集團所負的借款債務,而原告自第三人龍元集團處受讓了該筆債權,其現(xiàn)要求被告要求還款,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被告應當先給原告償還本金2,000萬元,以及《承諾書》記載的截至2015年3月28日的利息360萬元。被告未按《承諾書》記載的還款日2015年9月28日還款,構成逾期。原告主張按重新出具的《借條匯總表》確認過的2,360萬元為基數(shù),按借期利率即月利率1.50%計算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八十條第一款、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顧某某償還借款本金2,000萬元;
二、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顧某某支付截至2015年3月28日的借款利息360萬元;
三、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顧某某支付自2015年3月29日起的資金占用期間利息(以2,360萬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1.50%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30,600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合計235,600元,由被告歐滬(光澤)都市港灣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煒
書記員:洪??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