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顧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錢元昌,上海市亞太長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琦煦,上海名江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周光林,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東昌路XXX號XXX室。
原告顧某與被告周某民間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2月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11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錢元昌,被告周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琦煦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周光林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訴,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顧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支付原告賠償款500,000元;2、被告支付原告違約金150,000元;3、被告支付原告律師費45,000元。事實與理由:原告顧某與被告周某原系同事關系。自2015年5月起,原告委托被告代其炒股,雙方口頭約定“若有盈余均分,若出現虧損由被告承擔”,原告遂將其存有55萬元的證券賬戶交由被告負責具體交易操作。然至2017年7月,原告查看證券賬戶時,發(fā)現賬戶內資金僅剩4萬余元,遂與被告交涉并協商賠償事宜。2017年7月25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承諾書》一份,承認其代原告炒股并虧損50萬元的事實,并承諾在一個月內賠償50萬元,如不歸還,原告有權向自身的戶籍所在地法院起訴,并要求被告承擔訴訟費、律師費以及違約金15萬元,然自《承諾書》出具至今,被告并未支付任何賠償。原告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委托炒股合同關系依法成立,合法有效,被告應當依約承擔虧損。被告事后向原告出具的《承諾書》亦合法有效,依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被告應當承擔支付賠償款、違約金等違約責任。原告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作如上訴請。
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一、被告2012年9月進入上海海達通信公司技術開發(fā)部,原告2013年9月進入海達公司技術開發(fā)部,2014年1月原告由技術開發(fā)部調至綜合辦。原、被告因工作性質崗位頻繁調動,每次都是由被告接替原告原先崗位的工作。自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底期間,原、被告工作并無交集,直到2015年8月被告調回綜合辦工作,原、被告才在一個辦公室工作。2016年4月,被告離開海達公司。因此,原、被告前后累計在一起工作時間只有短短11個月,兩人只是普通同事關系,并不是很熟悉,到目前為止,兩人不曾有任何經濟往來。二、原告陳述自2015年5月起,委托被告代其炒股并口頭約定“若有盈余均分,若出現虧損由被告承擔”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捏造事實。被告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31日期間在團市委掛職鍛煉,而2015年5月原告在海達公司綜合辦工作,兩人根本沒有任何交集,不會有委托炒股并口頭約定的情況,況且正常人不會做出盈余均分,虧損由一人承擔的約定。原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不會將證券賬戶及密碼輕易交予他人全權操作。原告在2016年7月1日親自將中信建投證券賬戶轉戶至西部證券上海第三分公司,且根據原告提交的股票賬戶交易明細中的IP地址可以看到原告自己在兩年時間里不止一次操作過股票交易,并進行資金轉進轉出,這些與原告自述的其對證券賬戶不聞不問是矛盾的。原告作為一名股市投資者應當深知股市的風險,而根據中國證券結算中心的證據顯示被告名下雖然有證券賬戶,卻從未進行過一筆交易,因此被告接受原告委托,全權操作原告證券賬戶的說法不符合常識,更不符合邏輯。在原告兩份回訪錄音文件中,其自述證券賬戶均系本人操作且沒有違規(guī)代理或全權委托的行為。三、承諾書中的內容應當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不能違反公序良俗,必須是承諾人自愿簽訂且是其真實意思表示。本案被告出具的《承諾書》是在原告丈夫王偉橋威脅、恐嚇的情形下謄抄的王偉橋事先準備好的承諾書,通過警方調取的監(jiān)控視頻可以看出該《承諾書》是在被告不自愿的情況下,違背被告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出具的,不具備法律效力,是不合法的,亦是無效的。綜上,原告作為一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投資的風險,對于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提示,原告更是清楚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而對于原告自己投資不利所產生的一切后果,原告應該自行承擔。
第三人述稱,本案雖然為委托理財合同糾紛,但是原、被告雙方是否確有委托協議或委托合同,以及協議或合同又或其他證據取得的恰當性、合法性值得質疑。原告自始至終都清楚自己的股票賬戶情況,而且原告數次提取或加入股票賬戶資金以及自己數次操作購買交易過股票賬戶等等行為。本案原告主要依據的《承諾書》取得的合法性也值得質疑。原告顧某在西部證券賬戶明細顯示的手機號XXXXXXXXXXX確系第三人所有,但該賬戶明細也顯示有其他手機號操作該賬戶。
經審理查明,原、被告原系同事關系。被告周某系XXXXXXXXXXX手機號機主,第三人周光林系XXXXXXXXXXX手機號機主,被告周某與第三人周光林系父子關系。2015年5月,原告將其開立在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的資金賬號為XXXXXXXX的證券賬戶密碼告知被告。2015年6月2日,被告使用手機號XXXXXXXXXXX開始上述涉案證券賬戶進行股票交易操作,當天股市開市前該賬戶資金余額為36953.36元。2016年7月1日,原告將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的賬戶轉至西部證券上海第三分公司,資金賬號為XXXXXXXX,第三人周光林使用手機號XXXXXXXXXXX操作該賬戶。此時該證券賬戶僅剩余“超圖軟件”一只股票,價值3300股*23.5元/股=77,550元。2017年7月18日,原告修改證券賬戶密碼,開始獨立進行股票交易。經原告確認,2017年4月28日買入的1400股“賽摩電氣”股票截止2017年7月18日處于停牌狀態(tài),市值29.936元/股*1400股=41910.4元。資金賬號為XXXXXXXX的證券賬戶交易顯示,2015年6月2日銀行轉證券100,000元,2015年6月5日銀行轉證券410,000元,2015年7月21日證券轉銀行80,000元,2015年12月7日銀行轉證券80,000元,2015年12月9日證券轉銀行20,000元,2016年2月1日證券轉銀行30,000元,2016年7月1日證券轉銀行2102元,2016年7月4日銀行轉存2100元,2017年3月14日銀行轉存6000元,2017年4月12日銀行轉取5000元。綜上,2015年6月2日至2017年7月17日間,原告顧某證券賬戶共計虧損501,517.71元。
另查明,2015年6月2日至2016年4月29日,資金賬號為XXXXXXXX的證券賬戶產生手續(xù)費14,603.21元,印花稅23,905.38元,過戶費543.81元,共計39,052.4元。2016年5月3日至2016年6月28日,資金賬號為XXXXXXXX的證券賬戶產生手續(xù)費937.94元,印花稅1559.2元,過戶費5元,共計2502.14元。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7日,資金賬號為XXXXXXXX的證券賬戶產生傭金2073.429元,印花稅5083.86元,其他費451.149元,共計8034.399元。綜上,2015年6月2日至2017年7月17日,原告顧某證券賬號共計產生各項稅費49,588.939元。
2017年7月19日,原告發(fā)送微信信息給被告詢問股票虧損情況,被告14時微信回復原告“今天碰到停牌黑天鵝太多??偸琴I一個你的賬戶,我自己倉位沒控制好……兩撥股災沒逃掉,16和17那次。那先不做了吧,反正我自己很愧疚。你先自己打會新。以后我會補錢到你的賬戶,幫你賺回來”。2017年7月20日,被告8時37分微信回復原告“我真的最近非常缺錢……哪怕10年,我年薪20w,我也會補回來的,我自己甚至想補回100,先把你這錢還掉的”。原告8時38分給被告發(fā)送微信信息“你用我賬戶試水的時候怎么沒想過幫我留個底線呢”,原告12時07分給被告發(fā)送微信信息“……你是操盤的,這賬戶也不是一天就虧這么多吧,現在知道對不起了,拿我當試驗品的時候怎么不哭”。被告12時15分微信回復原告“我弄到10w的時候,急于回本,才會這樣的?!娌皇悄迷囼炂罚谴箝_大合股市操盤慣了,也沒想到你會急要錢,我想自己的水平哪怕時間久些,也是可以賺回來的”,“……我也得想辦法去借還了你這錢”。
2017年7月25日,被告與原告丈夫王偉橋協商涉案事宜,并出具《承諾書》一份,載明“本人周某代顧某炒股,自2015年5月份共收到50萬元”,“我本人自愿承擔該50萬元虧損”,“本人同意一個月內一次性向顧某支付50萬元,即2017年8月25日向顧某支付”,“如不歸還則顧某有權向顧某戶籍所在地法院起訴……并要求本人承擔訴訟費、律師費,違約金15萬元”。
2017年7月26日,被告下午2時20分發(fā)送微信給王偉橋“我父母愿意出面來解決還款、你明天有空沒?”,下午2時38分王偉橋回復微信“明天不在上海,我晚點電話你”,被告回復微信“好的、你想個時間、到時我們會準備張卡當你面轉賬、你帶好昨天拍的東西、刪了、我們事情做的干凈好聚好散”。
2017年11月25日,原告為本案支付律師費45,000元。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一、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委托理財合同關系;二、被告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關于爭議焦點一,雖然被告庭審中稱原告從未將證券賬戶及密碼告知被告,也未替原告進行股票操作,但是根據原告證券賬戶明細備注顯示的操作站點及原、被告之間的電話錄音及原告與被告、被告與原告丈夫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也可以反映出原告將自己名下的股票賬戶及密碼告知被告,且被告接受并進行股票操作的事實,因此原、被告形成民間委托理財合同關系。
關于爭議焦點二,被告在與原告電話中、被告與原告及原告丈夫王偉橋的微信聊天中均表示如果原告證券賬戶出現虧損,會補足虧損給原告。被告周某與第三人周光林系父子關系,根據西部證券操作記錄顯示系第三人周光林的手機操作。后被告在出具的《承諾書》中表示自愿承擔原告50萬元虧損并于2017年8月25日一次性支付。被告稱《承諾書》系原告丈夫王偉橋威脅逼迫所寫,但是根據2017年7月25日的監(jiān)控視頻顯示,被告書寫《承諾書》時在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處于完全開放空間,被告人身自由并未受到限制,且被告出具《承諾書》后第二天即與原告方協商賠償事宜,后于一個月后才報警,因此本院對于被告關于《承諾書》不是其真實意思表示的觀點不予采信?,F被告未根據《承諾書》的承諾履行義務已構成違約,但《承諾書》確認的虧損金額與原告股票賬戶實際虧損金額并不符?!冻兄Z書》中載明被告愿意賠償50萬元給原告,但是根據原、被告之間的通話、微信聊天記錄及《承諾書》可以看出被告愿意就原告全部實際虧損予以賠償。另外,原、被告之間對股票交易產生的手續(xù)費、稅費等如何承擔并無約定,且在電話通話、微信聊天記錄及承諾書中也未對手續(xù)費、稅費等承擔進行明確,被告雖系受原告所托進行股票交易,在未明確需要承擔稅費等的前提下,本案所涉股票交易產生的稅費應當由委托人即原告自行承擔。
關于違約金及律師費,因《承諾書》系被告本人簽字,系其真實意思表示,被告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其中律師費金額也符合律師費收費標準,故對律師費本院予以支持。但是因違約金約定數額與原告實際損失數額相比明顯過高,本院將根據原告實際損失及本案實際情況等予以酌定。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三百九十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周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顧某損失451,928.77元;
二、被告周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顧某違約金100,000元;
三、被告周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顧某律師費45,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0,750元,由原告顧某負擔1517元,被告周某負擔9233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金融法院。
審判員:楊??寧
書記員:馬霄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