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葉松青,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炘,上海市君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某某,住同被告陳某某。
被告:顧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燕,住同被告顧某某。
被告:陳燕,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琦旻,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小清,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陸嘉妮,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琦旻,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陸軍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琦旻,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龍祥,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陳龍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被告:陳龍妹,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原告顧某某、顧某某與被告陳某某、顧某某、陳燕、陳小清、陸嘉妮、陸軍民、陳龍祥、陳龍英、陳龍妹共有糾紛、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7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顧某某、顧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葉松青,被告陳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顧某某,被告顧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燕,被告陳燕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戴琦旻,被告陳小清,被告陸嘉妮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戴琦旻,被告陸軍民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熠昊、戴琦旻,被告陳龍祥、陳龍妹到庭參加訴訟。被告陳龍英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顧某某、顧某某共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依法分割北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蔡鎮(zhèn)陳橋村橋東隊顧家宅XXX號(以下簡稱顧家宅XXX號)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拆遷補償安置利益:本市浦東新區(qū)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及現(xiàn)金人民幣388,537.23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均為顧家宅XXX號宅基地使用權人,戶籍在上述宅基地處。2002年9月12日,原告顧某某、全體被告及案外人嚴阿大共同申請在原宅基地上加蓋房屋,加蓋后上述宅基地上房屋合計建筑面積396.67平方米。2008年12月2日,被告陳某某、顧某某、陳燕、陳小清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簽署《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獲得安置房屋四套及現(xiàn)金388,537.23元。原告認為,上述拆遷補償安置利益,應由宅基地使用權人及地上房屋的所有權人共同所有,原告作為上述宅基地的所有權人及房屋所有權人,有權參加分配。經(jīng)與被告多次協(xié)商無果,故要求法院判如所請。
原告顧某某、顧某某就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了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相關費用結算協(xié)議、上海浦東新區(qū)農(nóng)村個人建房用地申請表、戶口簿、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簿等證據(jù)。
被告陳某某、顧某某均辯稱,兩原告均不是拆遷安置對象,不應享受拆遷利益,故不同意原告的訴求。
被告陳燕、陸嘉妮、陸軍民均辯稱,一、原告并非顧家宅XXX號征地拆遷房屋的安置對象,且已享受過動拆遷補償安置等國家住房福利待遇,依法不再享有拆遷補償安置利益,無權作為被安置對象,無權要求分割拆遷利益。首先,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顧家宅XXX號房屋的立基人為被告陳某某、顧某某、陳小清、陳燕四人,根據(jù)規(guī)定,農(nóng)村宅基地立基人口就是宅基地使用權人,拆遷時立基人口都可享受拆遷利益。拆遷補償安置按照有證面積和立基人口以及民事調解書進行分戶安置,與房屋內戶籍人口無關。原告并非被拆遷房屋所在宅基地的所有權人及房屋產(chǎn)權共有人,故無權主張相關權利。其次,依據(jù)原告與上海四通電器塑料廠于1996年5月14日簽訂的《房屋拆遷保留私房產(chǎn)權安置協(xié)議》和該房屋的《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審核表》,可以證明原告已于1996年因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陳橋村六隊滬南路XXX號(以下簡稱滬南路XXX號)宅基地房屋拆遷獲得了浦東新區(qū)蓮溪路399弄5幢18號102室安置房屋及相關拆遷補償款,已享受了動遷補償安置等國家住房福利待遇。另外,雖然原告提交了一份建房用地申請表,但是該證據(jù)是復印件,真實性無法確認,且該證據(jù)僅是建房用地的申請,相關行政職能部門也未做出認定原告顧某某為可建房人員即立基人口的結論,并且該證據(jù)也未歸檔在被拆遷房屋的拆遷資料檔案中。說明拆遷人未認定原告顧某某為被拆遷房屋的安置對象,同時結合房屋拆遷實施單位出具的《情況說明》(即北蔡鎮(zhèn)政府未批嚴阿大在顧家宅XXX號房屋的可建房面積,非可建房人員),正好印證了因原告已享受過動拆遷補償安置待遇,故本次拆遷中,原告未被認定為顧家宅XXX號房屋的立基人口這一事實。二、嚴阿大未作為顧家宅XXX號房屋拆遷的安置對象,拆遷利益中無其份額,即非遺產(chǎn),被告陳龍祥、陳龍英、陳龍妹無權分割顧家宅XXX號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利益。三、退一步講,假設原告顧某某享有被拆遷房屋的補償安置利益份額,那么其享有的份額也應當在陳小清該戶中名下的拆遷補償安置利益中進行分割,而無權要求分割被告陳某某、陳燕戶中名下的拆遷補償安置利益。四、原告的訴訟時效已經(jīng)經(jīng)過,喪失勝訴權。庭審時,原告表示已于2007年6月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人民政府檔案室調取了建房用地申請表復印件,充分說明原告已知曉涉案房屋即將被拆遷的情況。之后該房屋的拆遷人也未給予其任何拆遷補償安置利益,此時其已知道權利被侵害。其次,涉案房屋動遷至今已11年,房屋早已滅失,原告如以不知情為由抗辯,難以令人信服。故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陳小清辯稱,動遷協(xié)議上只有陳某某、顧某某、陳燕、陳小清四個人簽名,故兩原告不是被安置對象,故不同意原告的訴求。
被告陳龍祥、陳龍妹均辯稱,其不知嚴阿大是否享有動遷安置利益,如果嚴阿大享有相關權利,則要求繼承嚴阿大的遺產(chǎn)。
被告陳燕、陸嘉妮、陸軍民就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了關于動拆遷協(xié)議中房屋產(chǎn)權人變更表格、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3份、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相關費用結算協(xié)議2份、拆遷補償安置結算單2份、費用發(fā)放簽收單、協(xié)議書、結算單辦文單、有證面積核定證明、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2份、北蔡鎮(zhèn)村民造房通知書、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勘丈記錄表、面積計算表、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土地使用證附圖、鵬海區(qū)級基地空房卡、證明、本院(2007)浦民一(民)初字第7900號民事判決書、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委托書、本院(2006)浦民一(民)初字第6041號民事調解書、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居住房屋拆遷估價分戶報告單、顧志康戶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勘丈記錄表、面積計算表、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土地使用證附圖、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申請書、房屋拆遷保留私房產(chǎn)權安置協(xié)議、契稅已申報辦理證明、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不動產(chǎn)權證、可申請建房認定基本情況表、情況說明等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陳奎生(1972年12月死亡)與嚴阿大(2018年5月24日死亡)生育四個子女,即被告陳某某、陳龍祥、陳龍英、陳龍妹,被告陳某某與顧某某生育兩個子女,即被告陳小清、陳燕,原告顧某某與被告陳小清于1994年5月登記結婚,生育一子即原告顧某某,原告顧某某與被告陳小清于2007年11月19日經(jīng)本院判決離婚。被告陸軍民與陳燕夫妻生育一女即被告陸嘉妮。
2008年12月2日,被告陳某某(乙方)就顧家宅XXX號房屋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甲方)簽訂了一份《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為:核定已建有證面積396.67平方米,甲方應當支付給乙方貨幣補償款1,204,469.53元,計算方式:(659元/㎡+1,950元/㎡+450元/㎡)×353.67㎡+(451元/㎡+1,950元/+450元/㎡)×43㎡。甲方安置乙方的產(chǎn)權房屋計四套(均為期房),房屋總建筑面積319.62平方米,總價為1,427,756.70元。甲方應當支付給乙方其他附屬設施補償款53,911元。甲方按規(guī)定支付乙方搬家補助費7,933.40元、設備移裝費4,540元。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甲方補償乙方房屋裝修費143,919元。乙方的所有家庭成員商量決定,將原安置房虞澤苑XXX號XXX室85.43㎡回購給甲方,回購款為85.43㎡×4,700元/㎡=401,521元。綜合本協(xié)議所有條款,甲方總計支付乙方人民幣388,537.23元。乙方(簽名)陳某某、顧某某、陳小清、陳燕。
同日,被告陳某某(乙方)就顧家宅XXX號房屋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土地資源儲備中心(甲方)簽訂了一份《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相關費用結算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為:甲方支付乙方拆遷獎勵費24,000元、速遷費24,000元。甲方安置乙方的期房過渡期暫定為24個月,過渡期內,由乙方自行安排住處,甲方支付乙方24個月臨時安置補助費76,160.64元。甲方支付乙方特殊困難家庭補助21,500元。甲方補償乙方其他費用100,500.13元,退還乙方支付的差價款10萬元,上述合計346,160.77元。乙方(簽名)陳某某、顧某某、陳小清、陳燕。后被告方安置取得本市浦東新區(qū)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鵬飛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雙方因對動遷利益的分割意見不一,故兩原告訴來本院要求判如所請。
另查明,根據(jù)原告提供的陳某某戶《上海浦東新區(qū)農(nóng)村個人建房用地申請表》記載,申請人為陳某某,家庭成員:陳某某、顧某某、陸軍民、陳燕、陸嘉妮、陳小清、顧某某、嚴阿大,批準建房建筑面積186平方米,時間為2002年9月12日。
根據(jù)被告提供的顧志康戶(系原告顧某某之父親)《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記載,土地使用者為顧志康,土地坐落為北蔡鎮(zhèn)陳橋村西顧隊西顧家宅,現(xiàn)有人口顧志康(戶主)、張雪芬(妻)、顧某某(兒)、顧星華(兒),房屋面積168.81平方米。1996年5月14日,以原告顧某某為乙方與甲方上海四通電器塑料廠簽訂了一份《房屋拆遷保留私房產(chǎn)權安置協(xié)議》,其主要內容為:乙方原居住北蔡鎮(zhèn)陳橋村六隊滬南路XXX號系私有房屋,建筑面積153.90平方米。甲方以北蔡鎮(zhèn)蓮溪路XXX弄XXX號XXX室新建房屋換給乙方,計建筑面積92.44平方米,價款為26,715.16元。甲乙方互換房屋,安置房屋價款與原私房補償價款相抵,甲方在1996年6月20日付給乙方補差價款為53,730.92元。乙方在1996年5月31日前遷離原址的,甲方付給乙方搬家補助費300元;乙方提前在1996年5月31日前遷離原址的,甲方向乙方發(fā)放獎勵費4,000元。協(xié)議尾部乙方(簽章):顧某某、張雪芬、顧某某、陳小清該處另手寫了“安置人員:顧某某、張雪芬、陳小清、顧某某”。動遷安置取得的本市浦東新區(qū)北蔡鎮(zhèn)蓮溪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于2017年6月6日登記在張雪芬、顧某某二人名下,共有情況為:共同共有。2018年8月23日上述房屋出售給案外人曹某某、劉某某。
本院認為: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根據(jù)在案證據(jù),被告陳某某戶拆遷安置補償系按照核定已建有證面積計算,與被拆遷房屋內的戶籍情況及實際人口等均無關。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兩原告無法證明其系被拆遷安置對象,并享受了相關拆遷利益。兩原告因在滬南路XXX號房屋的動遷安置過程中已于1996年5月14日享受過動遷安置補償,依據(jù)相關動遷政策規(guī)定,原告不再享有本案系爭房屋動遷的安置補償權利,故兩原告的訴求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顧某某、顧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18,120元,由原告顧某某、顧某某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暉
書記員:王建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