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顧某發(fā),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理人:唐某某,系顧某發(fā)妻子,身份事項如下。
原告: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顧慶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顧華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原告:周美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顧曄,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顧蘭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原告:高生興,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原告:高瓊?cè)?,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上述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侯毅,上海市申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佳偉,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寶山區(qū)江楊南路XXX弄XXX號XXX室。
被告:顧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杜從踐,上海亞冠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萬臨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長江路XXX號。
法定代表人:季鶴圣。
委托訴訟代理人:章鑫。
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顧華明、周美芳、顧曄、顧蘭芳、高生興、高瓊?cè)嘏c被告劉某某、顧某所有權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華明、周美芳、顧曄、顧蘭芳、高瓊?cè)丶捌湮性V訟代理人侯毅、被告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顧佳偉、被告顧某及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杜從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顧華明、周美芳、顧曄、顧蘭芳、高生興、高瓊?cè)叵虮驹禾岢鲈V訟請求:1、請求依法分割原西張華浜10號房屋拆遷補償利益,判令華浜新村XXX號XXX室、79號403室房屋歸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所有;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歸原告顧華明、周美芳、顧曄所有;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確認為顧維恒、楊麗珍的遺產(chǎn);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歸兩被告所有。事實和理由:顧維恒(1996年1月1日報死亡)和楊麗珍(2018年5月4日死亡)系夫妻,兩人育有子女五人分別是:顧某發(fā)、顧華明、顧蘭芳、顧蘭娣(2012年10月10日報死亡)、顧華連(2012年12月22日報死亡)。顧某發(fā)與唐某某是夫妻關系,顧慶華是兩人之子。顧華明與周美芳是夫妻,顧曄系他們的女兒。顧蘭芳為第三個女兒。顧蘭娣與高生興系夫妻關系,高瓊?cè)叵祪扇酥n櫲A連與劉某某系夫妻,顧某系兩人的女兒。原寶山區(qū)西張華浜10號的房屋是顧維恒名下的私房,1983年由顧維恒申請翻建,由顧維恒夫妻、顧某發(fā)夫妻、顧華明夫妻共同出資翻建為三上三下、平房一間及灶間三間。1995年12月14日該房屋經(jīng)動遷后共計獲得五套安置房屋。因雙方對房屋歸屬發(fā)生爭議,無法達成一致,故涉訟。
被告劉某某、顧某辯稱,安置房中的79號102室、503室,在顧維恒夫妻在世時一直表示是給三兒子顧華連一家的。拆遷之前開了家庭會議,因老房子是三上三下,由三個兒子家庭各住一上一下,顧維恒夫妻住平頂房。所以在分配的時候,三兄弟各拿三上三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顧維恒夫妻住的平頂房面積除以2分給顧某發(fā)和顧華連,灶間有三間,因為兩間連在一起,所以灶頭前灶分給顧華連,另外兩間連在一起分給顧某發(fā)和顧華明。因為顧某發(fā)和顧華連拿到顧維恒夫妻平頂房面積的份額,因此這兩家要負責對顧維恒夫妻的贍養(yǎng)。因此在安置五套的房屋中,顧某發(fā)一家拿到兩套即403室、202室、顧華連也拿到兩套102室、503室,他們各拿兩套房屋。當時大家各自根據(jù)自己的份額計算過面積,顧華明所得的安置房面積少于應得面積,所以顧某發(fā)補了4.42平方*867元即3,832.14元,顧華連補了2.25平方*867元為1,950.75元。原告提出的79號102室為顧維恒夫婦的遺產(chǎn)是沒有依據(jù)的,這套房屋應該歸被告所有。
第三人上海萬臨置業(yè)有限公司述稱,安置房屋的大產(chǎn)證登記在第三人名下,本案的爭議由法院依法裁決,第三人愿意配合辦理過戶手續(xù)。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顧維恒(1996年1月1日報死亡)和楊麗珍(2018年5月4日死亡)系夫妻,兩人育有子女五人,分別是:顧某發(fā)、顧華明、顧蘭芳、顧蘭娣(2012年10月10日報死亡)、顧華連(2012年12月22日死亡)。顧某發(fā)與唐某某是夫妻關系,顧慶華是兩人之子。顧華明與周美芳是夫妻,顧曄系兩人之女。顧蘭娣與高生興系夫妻,高瓊?cè)叵祪扇酥?。顧華連與劉某某系夫妻,顧某系兩人的女兒。原寶山區(qū)西張華浜10號的房屋原是顧維恒名下私房。1988年由顧維恒申請翻建,建為三上三下、平房一間及灶間三間。1995年12月14日,該房屋由上海淞南房地產(chǎn)經(jīng)營開發(fā)實業(yè)總公司實施動遷,顧維恒與動遷單位簽訂了房屋拆遷保留私房產(chǎn)權安置協(xié)議后,共計獲五套安置房屋。根據(jù)住房調(diào)配單的記載,其中,華浜新村XXX號XXX室、79號403室房屋(建筑面積為103.85平方米)的新配房人員為顧某發(fā)、唐某某;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為71.76平方米)的新配房人員為顧華明、周美芳、顧曄;華浜新村XXX號XXX室、503室房屋(建筑面積為101.68平方米)的新配房人員為劉某某、顧某、顧維恒、楊麗珍。
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提供了動遷居民調(diào)查表三份,其中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為一戶家庭,顧維恒、楊麗珍、劉某某、顧某為一戶,顧華明、周美芳、顧曄為一戶。原告還提供一份2006年10月27日的民事調(diào)解書,表示因為安置房屋產(chǎn)生糾紛,楊麗珍和除顧華連之外的其他幾個子女簽訂的,其中第一條可看出根據(jù)原先的分配方案,顧華連和楊麗珍共同安置在79號102室、503室房屋。被告表示,當時西張華浜老房屋已經(jīng)分戶了,顧華連和父母分在一戶,也可以證明兩個老人已經(jīng)承諾兩套房屋給顧華連一家的;民事調(diào)解顧華連沒有參與,剝奪了顧華連的合法權利,是無效的。
庭審中,原告表示,關于五套房屋的分割,當時就是楊麗珍、唐某某、顧華明夫妻、顧華連夫妻一起開了家庭會議,楊麗珍說一室一廳和一套兩室一廳給顧某發(fā)夫妻,一套三室一廳的給顧華明夫妻,顧華連夫婦一套兩室一廳,另外顧維恒夫妻得一套一室一廳,將來誰和他們一起住并承擔贍養(yǎng)義務,顧維恒夫妻百年后該房屋就給誰。1995年年底取得了房屋,其中華浜新村XXX號XXX室、403室房屋由顧某發(fā)夫婦取得,目前該兩套房屋并對外出租。顧華明夫婦拿了69號202室房屋并由他們一家居住至今。顧華連夫婦拿到的是79號503室房屋,顧維恒夫妻拿到的是79號102室,開始時顧維恒夫妻和顧華連一家共同住在503室,1996年顧維恒去世。2002年楊麗珍住到養(yǎng)老院,2003年回來后就住到79號102室,一直到2018年過世。目前79號102室房屋由被告對外出租。
對于居住情況被告表示,69號202室是顧華明一家的,79號202、403室的居住情況同原告陳述,79號503室原來是顧華連一家和顧維恒夫妻一起居住,后來因為顧華連身體不好,楊麗珍在2002年搬到養(yǎng)老院了,2003年回到102室房屋,一直住到過世,過世之后房屋是被告在出租。79號503室是被告在居住。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的爭議在于79號102室安置房屋的歸屬,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原被拆遷房屋是顧維恒夫妻的私房,兩人理應直接是動遷安置的對象,依法享有動遷的利益。住房調(diào)配單中載明兩人和劉某某、顧某共同安置取得華浜新村XXX號XXX室、503室房屋(建筑面積為101.68平方米)。被告抗辯當時家庭協(xié)議都一致確認顧維恒夫婦的房屋份額直接轉(zhuǎn)讓于顧連華一家,對此,被告未提供充分、直接的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對此難以采信。結(jié)合家庭取得房屋后的實際居住情況,現(xiàn)原告主張上述79號102室房屋為已故父母的產(chǎn)權份額,并作為遺產(chǎn)予以確認的訴請,于法不悖,本院予以準許。綜上所述,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寶山區(qū)華浜新村XXX號XXX室、79號403室房屋的房地產(chǎn)權利歸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所有;
二、上海市寶山區(qū)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的房地產(chǎn)權利歸原告顧華明、周美芳、顧曄所有;
三、上海市寶山區(qū)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的房地產(chǎn)權利歸被告劉某某、顧某所有;
四、確認上海市寶山區(qū)華浜新村XXX號XXX室房屋的房地產(chǎn)權利為顧維恒(已故)、楊麗珍(已故)的遺產(chǎn)。
本案受理費減半收取1,1400元,由原告顧某發(fā)、唐某某、顧慶華、顧華明、周美芳、顧曄、顧蘭芳、高生興、高瓊?cè)嘏c被告劉某某、顧某各半負擔5,7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陶??芳
書記員:張雨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