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顏乾乾,男,1993年6月20日出生,住保康縣。
委托代理人汪運玉,遠安縣求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宜昌東圣九女礦業(yè)有限公司九女磷礦謝家坡井口,住所地遠安縣嫘祖鎮(zhèn)西河村4組,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2557987489XY。
代表人向玉林,該井口礦長。
委托代理人易俊,湖北沮城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顔乾乾訴被告宜昌東圣九女礦業(yè)有限公司九女磷礦謝家坡井口(以下簡稱“謝家坡井口”)確認勞動關系一案,本院于2016年7月6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張佑和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顔乾乾委托代理人汪運玉、被告謝家坡井口委托代理人易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第十條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12號)指出:(一)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2、勞動者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以參照下列憑證: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2、工作證等證件;3、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4、考勤記錄;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其中,1、3、4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責舉證。原告到被告處工作后,被告未同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的陳述與提供的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相互印證,可以證明其自2015年6月到被告處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guī)定,與勞動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jù)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被告單位職工名冊和考勤記錄(出入井記錄)等證據(jù)均由被告掌握管理,但其未提交該類證據(jù),故應當承擔相應不利后果,原告提交的證據(jù)可以證明其同被告存在勞動關系。被告對其主張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顔乾乾自2016年5月起同被告宜昌東圣九女礦業(yè)有限公司九女磷礦謝家坡井口存在勞動關系。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5元,由被告宜昌東圣九女礦業(yè)有限公司九女磷礦謝家坡井口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佑和
書記員:陳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