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韓某某,住山東省費縣。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囈,住黑龍江省甘南縣。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住黑龍江省甘南縣。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某,甘南縣興十四鎮(zhèn)興農村興全屯。
四上訴人委托代理人常海泉,甘南縣甘南鎮(zhèn)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住黑龍江省甘南縣。
委托代理人張大軍,黑龍江音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韓某某、劉囈、劉某、劉某某為與被上訴人張某某房屋所有權確認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民法院(2013)甘民初字第9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由審判員周虹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李穎莉、代理審判員王紅娜組成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書記員張毓翀擔任記錄。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1994年11月23日,劉敬海為他人擔保在音河供銷社購買紅小豆12.5噸,并為音河供銷社出具欠據(jù)一張。經(jīng)音河供銷社多次索要一直沒有給付。1995年音河供銷社將劉敬海訴至法院要求其給付所欠紅小豆款本息合計27,600.00元。經(jīng)調解劉敬海與音河供銷社達成調解協(xié)議,約定劉敬海于1995年12月15日前償還音河供銷社本息合計27,600.00元,并承擔訴訟費1,100.00元。調解書所確定的還款時間到期后,劉敬海沒有履行給付義務,音河供銷社申請執(zhí)行。1999年7月21日甘南法院音河中心法庭委托甘南縣價格事務所對劉敬海所有的位于興十四鎮(zhèn)興農村興全屯(原音河鎮(zhèn)興全村)102.50平方米的磚瓦結構房屋進行了評估,評估價格為17,620.00元,后在執(zhí)行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協(xié)議劉敬海同意將房屋執(zhí)行給音河供銷社,并且將房照經(jīng)法庭工作人員的手交給了音河供銷社的委托代理人杜海峰。1999年10月27日,杜海峰代表音河供銷社與張守振(張某某父親)簽訂了賣房合同,以19,000.00元的價格將劉敬海名下的102.5平方米的磚瓦結構房屋賣給張守振。同時該合同還約定出賣的不包含院套、倉房等,亦不包括劉敬海、韓某某開商店磚平房。1999年11月15日,張某某以買賣的名義將原劉敬海名下的102.5平方米的磚瓦結構的房屋以買賣的名義登記在其名下,房產證號為0045393號。2001年6月26日又以買賣的名義將原劉敬海、韓某某所有但沒有辦理房照的6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的3間房屋登記在其名下,房產證號為0019420號。
2013年8月,劉敬海、韓某某以張某某為被告起訴至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民法院,要求確認甘南縣興十四鎮(zhèn)興農村張某某名下的甘農鎮(zhèn)房證字第0045393號和甘農鎮(zhèn)房證字第0019420號房屋屬于劉敬海、韓某某所有,并判令張某某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原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雙方所爭議的兩棟房屋雖都登記在張某某名下,但從本案現(xiàn)已查明的事實所取得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對于面積為102.5平方米的磚瓦結構的房屋(所有權證為甘農鎮(zhèn)房證字第0045393號)通過雙方提供的證據(jù)及本院依職權所調取的證據(jù)系張某某的父親張守振在音河供銷社所購買,然后登記在張某某名下,系其合法取得,故該房屋的所有權應歸張某某所有。對于雙方爭議的房照號為甘房證字第0019420號房屋雖然張某某提供多名證人證實該房屋為其2000年自建取得,但從證人杜某某證實的內容及航拍地圖顯示,該房屋在1995年音河供銷社將主房賣給張守振時既已客觀存在,并且不在供銷社賣給張守振的合同范圍內。張某某雖取得該房屋的產權證書,但其并未提供合法有效的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的證據(jù),故該房屋所有權仍應歸劉敬海、韓某某所有。對于張某某提出的起訴狀上劉敬海的簽名不是本人書寫,其應出庭參加訴訟。但劉敬海已向本院提供了山東省費縣公證處的公證書,故劉敬海具備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對于張某某申請追加音河供銷社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因音河供銷社與劉敬海的債務糾紛案件已經(jīng)實際履行完畢,并且其與雙方所訴訟的房屋沒有利害關系,并且本院已對音河供銷社的杜海峰進行了調查,其所證實的內容與張某某所提交的合同能夠相互印證,故無必要追加音河供銷社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房產證號為0045393號房屋歸張某某所有;二、房產證號為0019420號房屋歸劉敬海、韓某某所有;三、駁回原、被告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00元,雙方各負擔50.00元。
本院認為,當事人提出訴訟主張應當依據(jù)客觀事實、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守信。雙方關于涉案房屋的主要爭議即甘農鎮(zhèn)房證字第0045393號102.50平方米的房屋登記在張某某名下是否存在合法事由。
劉敬海因為他人提供擔保而對甘南縣音河鄉(xiāng)供銷合作社負有債務履行義務,對此,有(1995)甘民初字第312號民事調解書為證,劉敬海、韓某某對此亦予以認可。劉敬海、韓某某雖稱該筆債務已履行完畢,但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實其主張,而根據(jù)甘南縣價格事務所的房屋價格評定表內容,1999年7月21日,甘南縣法院音河中心法庭曾因債務糾紛委托該價格事務所對劉敬海名下的甘農鎮(zhèn)房證字為008687號房屋即現(xiàn)登記在張某某名下的甘農鎮(zhèn)房證字第0045393號房屋因為債務糾紛進行了價格評估,評估價格為17,620.00元,而劉敬海全家在1998年即離開甘南縣當?shù)厝ネ綎|,結合(1995)甘民初字第312號民事調解書中確定的劉敬海負有的債務履行義務及當時甘南縣音河鄉(xiāng)供銷合作社的負責人杜海峰的證言、并甘南縣音河鄉(xiāng)供銷合作社將該房屋出賣給張守振的買賣合同等現(xiàn)有證據(jù),原判認定該爭議房屋系因劉敬海拖欠甘南縣音河鄉(xiāng)供銷合作社債務被法院執(zhí)行給甘南縣音河鄉(xiāng)供銷合作社后,由該供銷社賣給張守振,由張守振辦理房產證到張某某名下的過程并無不當。張某某取得爭議房屋的前手出賣人均有合法的取得及買受事實。而劉敬海、韓某某上訴稱其將本案爭議房屋委托給張守振保管的主張,對方不予認可,劉敬海、韓某某未能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結合劉敬海、韓某某在1998年離開甘南縣當?shù)貢r即與張守振尚有多筆債務糾紛沒有解決,而劉敬海、韓某某直至2012年才回到甘南縣的客觀事實,劉敬海、韓某某的該項抗辯理由證據(jù)不足,其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但原審判決駁回原、被告雙方的訴訟請求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糾正。
綜上,原判認定基本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但判決結果存在瑕疵,本院予以糾正。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中的合理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其上訴理由中的不合理部分,本院不予支持。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一)項、(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民法院(2013)甘民初字第989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二項;
二、變更黑龍江省甘南縣人民法院(2013)甘民初字第989號民事判決第三項為:駁回韓某某、劉囈、劉某、劉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00.00元,由韓某某、劉囈、劉某、劉某某負擔50.00元,由張某某負擔5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0元,由韓某某、劉囈、劉某、劉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周 虹 審 判 員 李穎莉 代理審判員 王紅娜
書記員:張毓翀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