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韓慶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秭歸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魯民,湖北林華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秭歸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必華,湖北楚天劍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洪玉,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秭歸縣。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韓慶福,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秭歸縣。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秭歸支公司,住所地秭歸縣茅坪鎮(zhèn)濱湖路6號,組織機構代碼59422850-3。
代表人:傅正浩,系該支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梓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西陵區(q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韓慶龍訴被告宋某某、韓慶福、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秭歸支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迎春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9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訴訟中,被告宋某某對原告韓慶龍?zhí)峤坏姆ㄡt(yī)鑒定結論提出異議,書面申請本院另行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重新鑒定,本院遂于2016年9月14日暫停對本案的審理,委托湖北同濟法醫(yī)司法鑒定中心對原告的傷殘等級重新作出司法鑒定意見,并于2017年1月9日再次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韓慶龍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魯民、被告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必華、宋洪玉、被告韓慶福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平安保險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被告韓慶福在茅坪鎮(zhèn)陳家沖村五組修建房屋,雇請原告等人為其提供勞務,請被告宋某某以其自有的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拖運水泥。2014年6月28日14時許,被告宋某某駕駛貨車運載水泥到韓慶福門口時,因被告韓慶福外出辦事,遂臨時委派原告指揮被告宋某某倒車通過被告韓慶福搭建在門前水溝上的水泥板,到指定地點卸水泥時,水泥板斷裂致道路塌陷,車輛側翻,原告躲閃不及被車輛擠壓致傷。原告?zhèn)蟊凰屯瞬兄行娜嗣襻t(yī)院住院治療,經診斷為:左前臂毀損傷、尺骨骨折、中斷缺損、正中神經挫傷、尺神經斷裂、尺動靜脈損傷,住院治療69天出院,開支醫(yī)療費126636.81元。出院醫(yī)囑:定期檢查,后期需行左手功能重建手術。秭歸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宋某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原告無責任。秭歸縣交警大隊主持原告與被告宋某某協(xié)商賠償事宜,雙方未達成一致協(xié)議,原告遂訴至本院,請求判令被告宋某某、韓慶福、承保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交強險的平安保險公司共同賠償其傷后經濟損失188397.81元。本院2016年3月14日作出(2015)鄂秭歸民初字第01075號民事判決,判決確認韓慶龍傷后經濟損失160932.61元,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秭歸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40295.80元,其余經濟損失120636.81元,由宋某某賠償70000元,韓慶福賠償40000元,仍不足部分由韓慶龍自己承擔。被告宋某某不服本院一審判決,在法定期限內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醫(yī)院,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7月18日作出(2016)鄂05民終1294號民事判決,駁回被告宋某某的上訴,維持原判。2015年11月4日,原告至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行左手功能重建手術,住院治療26天出院,開支醫(yī)療費14406.18元,交通費299元。2016年1月15日,秭歸縣人民醫(yī)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作出司法鑒定意見,認定原告構成六級傷殘,須后期治療費10000元。2016年8月17日,原告再次訴至本院,請求判令被告宋某某、韓慶福、平安保險公司賠償原告二次治療后的經濟損失398495.18元:醫(yī)療費14406.18元、后期治療費10000元、交通費299元、殘疾賠償金270510元(27051元/年×20年×50%)、被扶養(yǎng)人韓永洪生活費45480元(18192元/年×5年÷2)、誤工費33900元(226天×150元/天)、護理費2600元(26天×100元/天)、住院伙食補助費1300元(26天×50元/天)、精神撫慰金20000元,請求判令被告平安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被告宋某某、韓慶福共同賠償。訴訟中,被告宋某某對原告韓慶龍?zhí)峤坏姆ㄡt(yī)鑒定結論提出異議,書面申請本院另行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重新鑒定,本院遂于2016年9月14日暫停對本案的審理,委托湖北同濟法醫(yī)司法鑒定中心對原告的傷殘等級重新作出司法鑒定意見,認定原告?zhèn)麣埖燃墳槠呒?。委托鑒定過程中宋某某支出鑒定費2600元、交通費169元。訴訟中,被告平安保險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但提交書面答辯意見,承諾愿意在其承保的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償原告?zhèn)蠼洕鷵p失。
同時查明:原告之父韓永洪生于1938年8月4日,與其妻喬長蘭(已亡故)共同養(yǎng)育原告及被告韓慶福。
上述事實,有醫(yī)療費發(fā)票、鑒定費票據(jù)、鑒定意見書、交通費票據(jù)、本院(2015)鄂秭歸民初字第01075號民事判決書、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鄂05民終1294號民事判決書、茅坪鎮(zhèn)陳家沖村委會出具的證明等證據(jù)在卷佐證,上述證據(jù)經當庭質證和本院審查,可以認定。
本院認為:被告韓慶福修建房屋,請被告宋某某以自有中型自卸貨車為其拖運水泥,雙方即形成了運輸合同關系。被告宋某某未在確保路況安全的情況下倒車卸貨,因道路塌陷,將原告致傷,應當承擔主要的民事責任。被告宋某某在履行運輸合同時,原告現(xiàn)場指揮其在無法承重的水泥板上倒車卸貨致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具有指示的過錯,應當相應減輕被告宋某某的賠償責任。原告受被告韓慶福的安排指揮被告宋某某倒車卸貨到指定地點,屬于為被告韓慶福提供勞務的范疇,其在提供勞務過程中因指示的過錯造成的法律后果,應由雇主即被告韓慶福承擔,即被告韓慶福應對原告?zhèn)蟮慕洕鷵p失承擔次要的賠償責任。原告在指揮被告宋某某倒車卸貨時,沒有與車輛保持合理的安全距離,未善盡對自身安全的注意義務,對損害結果的發(fā)生也有一定過錯,應當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由于被告宋某某駕駛的車輛在平安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平安保險公司應當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被告宋某某在其責任范圍內賠償。但本案是幾個法律關系、法律責任的綜合,應對事故責任的劃分作一個通盤的考量,即原告的經濟損失在被告平安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后,其余部分應由其他各相關責任人在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范圍內分擔。
關于原告的損失范圍:原告主張的護理費標準應參照當?shù)刈o工的一般工資標準即每天80元計算,其誤工費標準應按2016年度湖北省農業(yè)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標準計算。原告?zhèn)蟮谝淮巫≡褐委熒形粗斡?,后期需行左手功能重建手術,處于持續(xù)的誤工狀態(tài),其務工時間可計算至其評殘的前一天,原告主張226天誤工日期可以支持。原告?zhèn)麣埖燃墤噪p方共同選定的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意見為準,認定傷殘等級為七級;原告雖屬農村居民,但其所居住地已劃為秭歸縣城鎮(zhèn)規(guī)劃范圍,其日常消費支出主要靠城鎮(zhèn)務工所得,故其殘疾賠償金標準應按上年度湖北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被告宋某某申請重新鑒定支出的鑒定費2600元和交通費169元亦應納入損失范圍。原告的經濟損失認定為:醫(yī)療費14406.18元、后期治療費10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300元(26天×50元/天)、護理費2080元(26天×80元/天)、誤工費17525.83元(28305元/年÷365天×226天)、交通費468元(含宋某某支出的交通費169元)、殘疾賠償金216408元(27051元/年×20年×40%)、被扶養(yǎng)人韓永洪生活費18192元(18192元/年×5年÷2×40%)、鑒定費2600元,精神撫慰金8000元,合計290980.01元。訴訟中,被告平安保險公司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但提交了書面答辯意見,且本案事實已經查清,可依法缺席判決。本案在審理過程中,經本院主持調解,原告與被告宋某某、韓慶福未能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協(xié)議。據(jù)此,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三十五條、第九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韓慶龍二次治療后的各項損失290980.01元,由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秭歸支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79704.2元(120000元-40295.80元);其余經濟損失211275.81元,由宋某某賠償120000元,扣除其已墊付的2769元,宋某某實際尚應賠償117231元;由韓慶福賠償70000元;下余部分損失由韓慶龍自己承擔。
上述應支付款項,限本判決生效后30日內付清。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2292元,由宋某某負擔1200元,韓慶福負擔750元,韓慶龍負擔34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迎春
書記員:付雅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