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靳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原縣。原告:金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山西省大同市。原告:白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原縣。原告:靳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內(nèi)蒙古額爾古納市。原告:靳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原縣。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桑永功,河北啟扉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靳某4,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陽原縣。委托代理人:劉愛忠,河北啟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靳某1、金某1、白某、靳某2、靳某3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依法分割原、被告共有的位于北××××號房屋一間(價值12萬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靳某4承擔。事實和理由:坐落于陽原縣北關村東大巷40號平房一間系各原告與被告父親靳德明共同出資為贍養(yǎng)母親李秀蓮,而在母親院落內(nèi)興建,之后被告父親靳德明和李秀蓮在該房屋內(nèi)居住,各原告與被告父親就房屋權屬并未約定,該房屋應為各原告與被告父親靳德明共同共有,母親李秀蓮去世后,被告父親靳德明在沒有與原告協(xié)商情況下,擅自將該房屋贈與給被告靳某4并經(jīng)過公證。為此,各原告多次與被告交涉,被告置之不理,被告行為嚴重侵犯了各原告合法權益,故各原告依法提起訴訟。靳某4辯稱,1、坐落于陽原縣北關村東大巷40號平房一間房屋所有權歸被告父親個人所有,與各原告無任何關系;2、若本案按照法定繼承糾紛,應由第一順序繼承人參加訴訟,原告金某1、靳某2、靳某1、靳某3均不能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3、原告“房屋系各原告與被告父親共同出資為其母親修建”的陳述與事實不符,該房屋完全由被告父親靳德明自己出資修建,與各原告無關,靳德明去世前已經(jīng)將該房屋贈與靳某4,現(xiàn)該房屋由靳某4所有,各原告無權分割。原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供以下兩組證據(jù):證據(jù)一、2017年陽原縣棚戶區(qū)改造群眾意見征詢和房屋現(xiàn)場勘查表及靳某1個人承諾書一份、證人王某證言一份、證人李某證言一份,欲證實該房屋不是被告父親靳德明個人財產(chǎn),系各原告與靳德明共同為母親李秀蓮興建,屬于共同共有;證據(jù)二、原告從公證處調(diào)取的陽原縣北關村村委會證明一份,欲證實靳德明僅以北關村村委會的證明為依據(jù)就進行房產(chǎn)公證,不符合公證程序,原告提交的公證書不具有效力。被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以下一組證據(jù):證據(jù)三、公證書及靳德明書寫的贈與協(xié)議一份、陽原縣北關村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人金某2證言一份,欲證實本案爭議房屋系靳德明個人所有,依法贈與靳某4,現(xiàn)屬于靳某4個人合法財產(chǎn)。對原告提交的證據(jù),被告質(zhì)證稱:對原告提供的兩名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合法性不予認可,證人未出庭作證,其證言不具有證明效力,也不能證明各原告與被告父親共同出資修建該房屋。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原告質(zhì)證稱:1、對金某2的證言不予認可,該證言與事實不符;2、對陽原縣北關村村委會出具證明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村委會沒有確認房屋權屬的權力;3、對公證書的效力不予認可,公證處進行公證時并未以房屋產(chǎn)權證作為公證的依據(jù),不具有相應效力,房屋產(chǎn)權并未轉(zhuǎn)移。對原、被告提交的證據(jù),本院認定如下:1、對證據(jù)一不予認定,2017年陽原縣棚戶區(qū)改造群眾意見征詢和房屋現(xiàn)場勘查表及靳某1個人承諾書雖具有真實性、合法性,但與本案不具關聯(lián)性;兩份證人證言不具真實性,王某作為個人無權確認房屋權屬問題,亦不能證實房屋系原、被告共同共有,李某證言只能說明住房改建情況并不能證實原告共同出資修建;2、對證據(jù)二不予認定,該證明雖具有真實性、合法性,但與本案不具關聯(lián)性;3、對證據(jù)三不予認定,金某2作為個人亦無權證實房屋的權屬問題,其證言不具有真實性;公證書及贈與協(xié)議雖具有真實性、合法性,但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靳某1、靳某2、靳某3、靳德云(已故)與被告父親靳德明(已故)系親兄弟姐妹,白某系靳德明之妻,金某1系靳德云之妻,各原告母親李秀蓮去世十八年有余。各原告主張與被告父親靳德明共同為母親修建房屋,但未提供證據(jù)進行證實。
原告靳某1、金某1、白某、靳某2、靳某3與被告靳某4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靳某1、靳某3及五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桑永功、被告靳某4及其委托代理人劉愛忠到庭參加訴訟。原告金某1、白某、靳某2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主張本案爭議房屋系各原告與被告父親靳德明共同為母親李秀蓮修建,李秀蓮去世后應作為遺產(chǎn)依法分割,對共同出資的事實原告依法負有舉證責任,但原告提交的王某及李某的證言均不能證實各原告共同出資修建爭議房屋的事實,亦不能證實各原告與被告對該房屋構成共同共有,原告對其主張所依據(jù)的事實未提供足夠證據(jù)進行證實,對此應承擔不利后果,故本院對各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原告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未提供足夠證據(jù)進行證實,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靳某1、靳某2、靳某3、金某1、白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700元,減半收取1350元,由原告靳某1、靳某2、靳某3、金某1、白某各負擔270元。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志明
書記員:史曉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