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市福利膠印廠
李樹起(河北圣鼎律師事務所)
謝某
中國電影出版社
張景軒(北京偉拓律師事務所)
原告霸州市福利膠印廠。
負責人黃玉魁,該廠廠長。
委托代理人李樹起,河北圣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謝某。
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
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qū)北三環(huán)東路22號。
法定代表人宋岱,該出版社社長。
委托代理人張景軒,北京市偉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霸州市福利膠印廠訴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謝某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05年9月21日受理后于2006年10月16日作出(2005)霸民初字第1466號民事判決,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不服,向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2日作出(2007)廊民二終字第147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
中國電影出版社不服該判決,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008年10月17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08)冀民二申字第23號民事裁定,指令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
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9年7月2日作出(2009)廊民再終字第47號民事判決,維持(2007)廊民二終字第147號民事判決。
中國電影出版社不服該判決,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2013年6月19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2010)冀民申字第547號民事裁定,指令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本案。
2014年3月12日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3)廊民再終字第78號裁定,以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為由,撤銷(2009)廊民再終字第47號民事判決、(2007)廊民二終字第147號民事判決、(2005)霸民初字第1466號民事判決;本案發(fā)回本院重審。
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原告霸州市福利膠印廠的委托代理人李樹起,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的委托代理人張景軒到庭參加了訴訟。
被告謝某經(jīng)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00年2月22日原告接受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委托為被告印刷《魯迅名篇手跡》3000套,印刷費300000元,被告謝某負責具體與原告聯(lián)系印刷及收書等事項。
原告依約履行了義務,被告拖欠印刷費至今未付,因此,原告起訴二被告,要求1、二被告支付印刷費300000元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
2、訴訟費由二被告負擔。
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辯稱,首先,原告與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雙方?jīng)]有合同關系,也不存在表見代理,委印單不能構成出版社與印刷廠的合同關系:1、按照《印刷業(yè)管理條例》21條,雙方?jīng)]有簽訂合同。
2、按照《印刷業(yè)管理條例》24條、依照委印單備注第3條 ?,跨省印刷委托書必須由省級新聞管理部門批準,否則印刷企業(yè)不得承印。
3、按照《印刷業(yè)管理條例》27條,印刷廠的印刷行為沒經(jīng)過兩省主管部門的批準,是無效的,印刷單位屬于擅自印刷。
其次,出版社對印刷廠的印刷行為不知情,印刷廠也沒有交付過出版社的圖書,原告起訴前也從未要求出版社付款。
第三、涉案圖書出版社委印單所載是300套,而不是3000套,不管印數(shù)多少都與出版社無關。
1、涉案圖書版權頁上寫的300套而不是3000套。
2、出版社沒有生效的委印單記載的是300套,而不是3000套。
3、委印單上明確寫明涂改無效。
第四、印刷廠擅自違反法律規(guī)定及出版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擅自印刷,其行為無效并且存在嚴重過錯,應獨自對此承擔全部不利后果。
第五、印刷廠訴訟已經(jīng)過了訴訟時效。
第六、印刷廠無任何證據(jù)證明其主張,應承擔不利后果。
被告謝某未出庭,未發(fā)表辯論意見。
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供以下證據(jù):
1、2000年2月22日圖書期刊印制委托書一份(京0010662號、第二聯(lián)),內(nèi)容為“書名:魯迅名篇手記、出版單位名稱:中國電影出版社、印刷企業(yè)名稱:霸州市福利膠印廠、總發(fā)行單位名稱:中國電影出版社、定價:1580元、印數(shù)3000套、委托方經(jīng)辦人簽名:刁先鋒、受托方經(jīng)辦人簽名:黃玉魁、出版單位蓋章:中國電影出版社(印章)”。
證明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關于《魯迅名篇手記》一書印制、定制承攬合同關系。
證明該委托書具備合同主要條件,根據(jù)該印制委托書備注事項,證明此委托書由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統(tǒng)一監(jiān)制,出版單位每次委托印刷(包括重印、加印、同一品種在不同企業(yè)排版、制版、印刷、裝訂)均需認真填寫此委托書,此委托書是由被告向原告出具的,雙方存在合同關系。
2、原告向被告交付《魯迅名篇手記》的送書通知單5份,時間分別為2000年4月21日送書400套,收書人何春雷、2000年5月11日送書400套,收書人何春雷、2000年5月21日送書200套,收書人何春雷、2000年6月7日送書96套,收書人何春雷、2000年12月8日送書978套,收書人謝某。
證明原告按照約定交付了圖書,被告應依法支付定做報酬。
3、何春雷出具的收條一份(2000年4月10日),內(nèi)容為“收到霸州市福利印刷廠送書《魯迅名篇手記》(珍藏版)、定價1580元、壹拾套”。
證明原告向被告的委托人何春雷送交涉案圖書十套。
4、1999年1月3號,被告謝某為原告出具的收條一份,內(nèi)容為“今收到《魯迅手記》柒仟冊“證明原告向被告謝某送交了涉案圖書。
5、2000年8月7日何春雷給原告出具的收條一張,證明原告按照被告要求給其送交《魯迅名篇手記》1300套。
6、1994年4月修訂的北京地區(qū)印刷工價。
證明按照該工價計算,結合原告給被告印制圖書數(shù)量,被告應向原告支付合同加工費30萬。
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質(zhì)證意見:
證據(jù)1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不認可,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印刷廠不能承印,其印刷行為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
印制委托書所載應該是300套而不是3000套。
雙方不具備合同成立條件。
證據(jù)2、3、4、5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均不認可,印刷廠不能承印,其印刷行為無效。
謝某、何春雷與出版社無關,出版社與謝某、何春雷不存在委托關系,涉案圖書也從沒有交付過出版社,委印單寫了出版社的經(jīng)辦人為刁先鋒,不應交付給謝某、何春雷。
不管印刷還是交付都與出版社無關,是原告與謝某、何春雷的個人行為。
證據(jù)6,關聯(lián)性和證明目的不認可,與本案無關,不能證明被告應支付印刷費給原告。
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向本院提供以下證據(jù):
證據(jù)1、圖書期刊印制委托書一份(京0010662、第四聯(lián))。
內(nèi)容為“書名:魯迅名篇手記、出版單位名稱:中國電影出版社、印刷企業(yè)名稱:霸州市福利膠印廠、總發(fā)行單位名稱:中國電影出版社、定價:1580元、印數(shù)300套、委托方經(jīng)辦人簽名:刁先鋒、受托方經(jīng)辦人簽名:黃玉魁、出版單位蓋章:中國電影出版社(印章)”。
證明原、被告之間沒有合同關系。
印刷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及委印單要求,擅自印刷,其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存在嚴重過錯,應獨自承擔后果。
涉案圖書印數(shù)應是300套。
證據(jù)2、2005年10月27日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原一審委托代理人蘇海峰、鄧曉慧分別與刁先鋒、徐謙(二人均系中國電影出版社的工作人員)談話筆錄,證明電影出版社與謝某、何春雷等人不認識,不存在委托關系。
涉案圖書印刷費付款與電影出版社無關。
原告從未向被告交付過涉案圖書,也從未要求被告支付任何款項。
證據(jù)3、版權頁一份,書名:魯迅名篇手跡、出版單位中國電影出版社、印刷:河北省霸州市福利膠印廠、印數(shù):1-300、定價:1580元。
證明涉案圖書印數(shù)是300套,而不是3000套。
證據(jù)4、被告申請法院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物證鑒定中心2000年12月18日出具的鑒定報告一份,證明兩份委印單中的印刷數(shù)量不一致,原告擅自涂改委印單,屬無效行為。
原告質(zhì)證意見:
證據(jù)1,除印數(shù)、裝訂冊數(shù)不予認可,其他認可。
證據(jù)2,關聯(lián)性認可,可以證明印刷經(jīng)過被告內(nèi)部審批。
證據(jù)3,真實性不予認可,印數(shù)是3000套,不是300套。
證據(jù)4,認可鑒定意見書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
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對原被告提供的證據(jù)作如下確認:
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證實2000年2月22日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作為出版單位出版《魯迅名篇手跡》(珍藏版)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jù)2證實的原告向何春雷、謝某交付《魯迅名篇手跡》(珍藏版)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jù)3、客觀、真實,本院予以確認,但不能達到原告向被告交付圖書的證明目的。
證據(jù)4從時間上是在2000年2月20日前,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確認。
證據(jù)5證實的何春雷收到《魯迅名篇手記》(珍藏版)1300套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但不能達到原告向被告交付圖書的證明目的。
證據(jù)6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該證據(jù)本院不予確認;被告提供的證據(jù)1證實2000年2月22日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作為出版單位出版《魯迅名篇手跡》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jù)2中,談話人徐謙對《魯迅名篇手跡》(珍藏版)的出版、發(fā)行不清楚。
談話人刁先鋒對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出具過委托原告印刷《魯迅名篇手跡》(珍藏版)的委托書的事實予以認可,該證據(jù)證實的被告中國電影出版社向原告出具過印刷《魯迅名篇手跡》(珍藏版)委托書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jù)3、4客觀、真實且與本案具有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確認。
審判長:崔仰光
書記員:董妍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