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雷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通城縣人,個體戶,住本縣。委托代理人楊濤,湖北泰元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咸寧中心支公司,住所地咸寧市溫泉銀泉大道529號。負責人秦雪峰,總經(jīng)理。委托代理人王楊,湖北黃鶴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雷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被告終止200011631989183號保險合同的行為違法;2、判令被告履行保險合同,依約理賠。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6年3月8日在被告處購買《心安怡住院費用醫(yī)療保險(H2014)》,保單號為200011631989183。2017年3月7日,原告按期續(xù)費1310元,保險合同有效期往后延展一年。2017年6月25日,原告因病在武大中南醫(yī)院住院治療,并于6月26日左右將住院事宜告知被告,7月24日依約提交全部保險金申請資料,后經(jīng)原告多次催問,被告在2017年10月20日下達理賠決定通知書,以原告在2011年有既往癥,未如實告知而拒絕理賠,并單方終止保險合同,退回保費。在原告購買保險時,被告未履行任何提示和說明程序,有違《保險法》第17條的實質(zhì)內(nèi)涵,免責條款不應生效。被告投保單告知事項欄的項目均為電腦默認選項,被告的代理人并未對原告進行任何詢問,且所有程序均在短時間內(nèi)在平板電腦上操作完成。不論是字體大小、告知方式、簽字確認形式均對原告不利,而對被告卻天衣無縫。被告利用其優(yōu)勢地位、經(jīng)驗背景在形式上做足文章,但唯獨忽略原告是否真正知道告知事項與是否理解告知事項背后隱含的被告免責條款,脫離了提示與告知的初衷,僅僅是為免責做的形式套路,而非為客戶真正理解做實質(zhì)努力。被告所提供的所有合同條款均為格式條款,原告從來無意隱瞞任何病史,如果被告在原告購買保險之初切實履行了保險人應有的提示與說明義務,原告就能正確行使投保人的選擇權(quán),選擇是否購買相關保險。正是提供格式條款的被告方排除原告的知情權(quán)與選擇權(quán),原告才會毫無顧慮地購買保險并付款,而被告不合理地加重原告自行主動告知的責任,為擴大業(yè)績不履行應有的程序,以其經(jīng)驗優(yōu)勢不經(jīng)意間名正言順地“合法”免除自身責任,有違契約精神,故請求人民法院判如所訴。被告咸寧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辯稱,原告投保前于2011年5月17日因子宮肌瘤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進行過住院治療,原告在2016年3月8日在我公司購買涉及本案保險時,隱瞞該事實,在填寫其健康告知事項時,均填寫自己未曾患病。我公司已盡到保險法的告知義務,而原告未盡告知義務帶病投保,我公司根據(jù)保險法第十六條行使解除權(quán)有理有據(jù),故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雷某于2016年3月8日在被告公司投保了“愛無憂兩全保險A款,附加愛無憂防癌疾病保險A款”、“安行寶兩全保險”、“心安·怡住院費用醫(yī)療保險”,原告共交納了保險費7720元。其中“心安·怡住院費用醫(yī)療保險”的保險期間自2016年3月8日起至2017年3月7日止,基本保險金額5萬元,該項保險的保險費為1310元。在填寫健康告知事項時,除了第四部分“4歲以下(含4歲)被保險人補充告知”的欄目未填寫外,其他事項均勾選為“否”,投保人雷某在“投保人被保險人”處簽名。2017年3月7日,原告雷某繼續(xù)投保了心安·怡住院費用醫(yī)療保險”,并交納了保險費1310元?!靶陌病も≡嘿M用醫(yī)療保險”(H2014)條款約定:申請保險金時被保險人已從公費醫(yī)療或社會醫(yī)療保險獲得醫(yī)療費用補償?shù)模≡横t(yī)療保險金=被保險人發(fā)生的合理且必要的住院醫(yī)療費用金額總和-被保險人從公費醫(yī)療、社會醫(yī)療保險取得的醫(yī)療費用補償金額總和。原告雷某因“多發(fā)子宮平滑肌瘤”于2017年6月25日至7月4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住院治療,花費醫(yī)療費49111.73元,原告在社會醫(yī)療保險報銷了18658.08元,實際自費30453.65元。出院后,原告向被告申請理賠,被告以原告雷某曾于2011年5月17日至同月24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因“子宮肌瘤”住院,投保時原告未如實告知為由,作出不予理賠決定,并退還原告所交納的保險費1310元。本案爭議焦點為:①原告在投保時是否故意違反了如實告知義務;②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保險責任。對于爭議焦點①,本院認為,投保人依法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是最大限度地誠實守信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被告對于原告的索賠申請拒賠并解除合同的理由是原告有既往病史,投保時未如實告知?!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quán)解除合同?!备鶕?jù)該條規(guī)定,我國保險法采用的是詢問告知模式,即由保險人進行詢問,投保人就詢問的問題進行告知,投保人告知的范圍僅限于保險人詢問的問題。根據(jù)原、被告雙方的陳述,原告在投保時是在被告所提供的平板電腦上由業(yè)務員進行操作,所有選項均填寫為“否”,客觀上使原告失去了作為投保人仔細閱讀并審慎填寫的機會。另外,根據(jù)保險公司設計的表格中“是否已購買或正在申請其他保險公司的人身保險合同?若是,請詳述公司名稱、險種、保險金額、申請或購買日期”,但該選項勾選“否”。原告自1999年起已多次在其他保險公司投保了多份保險,其投保經(jīng)歷在該表格上無從填寫。上述綜合因素,客觀上使得原告對于被告的業(yè)務員所填寫的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對于上述事項與雙方保險合同的訂立及原告住院后能否最終達到保險目的缺乏正確的估量。故對于未如實填寫事項,原告并非故意違反了如實告知義務。對于爭議焦點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nèi)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chǎn)生效力?!北景钢校虮桓嫖绰男杏嘘P免責條款的明確說明義務,免責條款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對被告關于免責的辯解理由,本院不予采信。被告應依約賠償原告保險金額30453.65元。
原告雷某與被告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咸寧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咸寧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人壽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2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雷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楊濤與被告咸寧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楊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條、第四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由被告咸寧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于本判決書生效后十日內(nèi)賠付原告保險金30453.65元。如果未按本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案受理費561元,減半收取280.5元,由被告咸寧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羅軍
書記員:黎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