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雷某某,農(nóng)民。
原告:李某某,農(nóng)民。
原告:李勝,開平區(qū)廣廈集團退休工人。
原告:張春華,農(nóng)民。
四原告委托代理人:李金麗,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身份證號xxxx,漢族,現(xiàn)住唐山市開平區(qū)開平鎮(zhèn)后屯新立街25號。
原告:李金麗,農(nóng)民。
五原告委托代理人:張軍,唐山鋼鐵集團工人。
被告:唐山市古冶區(qū)逸林運輸有限公司,地址唐山市古冶區(qū)習家套村衛(wèi)生院南側。
法定代表人:陳大海,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利軍,該公司經(jīng)理。
第三人:鄭寶利,個體車隊負責人。
委托代理人:劉淑嵐,河北德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雷某某、李金麗、李某某、李勝、張春華與被告唐山市古冶區(qū)逸林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林公司”)、第三人鄭寶利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27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李冰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張歡、人民陪審員王麗娟參加的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于2016年6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金麗及原告雷某某、李金麗、李某某、李勝、張春華的委托代理人張軍,被告逸林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利軍、第三人鄭寶利的委托代理人劉淑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應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對雙方是否存在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并結合勞動者提供勞動、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并領取勞動報酬和用人單位接受勞動、對勞動者進行管理并提供勞動報酬的合意和事實予以考量。本案中,根據(jù)死者李銀成生前工作日志及五原告申請調(diào)取的11輛車輛的信息,雖然工作日志上所記載車牌號無字母,原告認為系死者李銀成對車牌號進行了略寫,本院認為符合常理,故可以推定死者李銀成生前曾駕駛過被告逸林公司名下的車輛,但原、被告一致認為李銀成生前系第三人鄭寶利雇傭的司機,由第三人鄭寶利安排其工作時間和工作內(nèi)容,并為其支付工資。故不能僅根據(jù)死者李銀城生前曾駕駛過登記在逸林公司的車認定死者李銀成和被告逸林公司存在勞動用工關系。2013年7月30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就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jīng)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是否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29日作出(2013)民一他字第16號答復:“個人購買的車輛掛靠其他單位且以掛靠單位的名義對外經(jīng)營的,其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之間不具備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不宜認定其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痹摯饛兔鞔_了類似情形不宜認定雙方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另外,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規(guī)定》第三條第(五)項“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jīng)營,其聘用的人員因公傷亡,被掛靠單位為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單位”之規(guī)定,僅是對于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作為確認勞動用工主體關系成立的依據(jù)。如五原告主張賠償責任,可依據(jù)該規(guī)定另行主張。綜上,原告訴請確認李銀成生前與被告唐山市古冶區(qū)逸林運輸有限公司之間存在勞動用工主體關系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李銀成系原告雷某某之夫,原告李金麗、李某某之父,原告李勝、張春華之子,生前與被告唐山市古冶區(qū)逸林運輸有限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用工主體關系。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由原告雷某某、李金麗、李某某、李勝、張春華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李 冰 代理審判員 張 歡 人民陪審員 王麗娟
書記員:王楊 附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diào)解的,還可以進行調(diào)解,調(diào)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零五條人民法院應該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jù),依照法律規(guī)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對證據(jù)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