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陶某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關(guān)妍,黑龍江永青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同為張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
被告:張某
原告陶某某與被告楊某某、張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陶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關(guān)妍、被告楊某某、被告張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陶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二被告償還欠款本息合計1100000.00元;2.利息計算至本息還清之日止;3.訴訟費由二被告負擔(dān)。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為:1.二被告償還欠款本金2670100.00元(500000.00元+1500000.00元+500000.00元+170100.00元),利息1502791.00元(2011年12月28日借款利息計算時間為2011年12月28日計算至2018年8月28日,為80個月,利息為1000000.00元;2012年3月26日借款利息計算時間為2012年3月26日計算至2018年8月26日,為77個月,利息為2887500.00元;2013年2月8日借款利息為200000.00元,以上利息合計為4087500.00元,減去二被告已付利息2584709.00元,剩余利息為1502791.00元),本息合計4172891.00元;2.訴訟費由二被告負擔(dān)。事實與理由:二被告系夫妻關(guān)系,2011年12月18日,被告楊某某向原告借款500000.00元并出具借據(jù),約定三個月后歸還,月息4%,按月付息。借款發(fā)生后被告楊某某共支付11個月利息220000.00元,自2012年11月18日至2017年11月18日,被告楊某某欠利息600000.00元,現(xiàn)被告仍欠原告本息共計1100000.00元,該借款為二被告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的借款并用于經(jīng)營周轉(zhuǎn),故應(yīng)共同承擔(dān)償還責(zé)任,原告多次要求二被告歸還借款,但二被告一直未還,故原告訴至法院。
被告楊某某辯稱,借款關(guān)系屬實,我共計在陶某某處借款2500000.00元,2011年11月16日開始一直在還。
被告張某辯稱,借款的事我不清楚,借款不是夫妻共同債務(wù),我不同意償還欠款。
原告對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jù):
1.2011年12月18日被告楊某某出具的《借據(jù)》原件一份,證明:被告楊某某從原告處借款500000.00元,約定按月付息,利率4%,借期三個月。二被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
2.2012年3月26日被告楊某某出具的《借據(jù)》原件一份,證明:被告楊某某從原告處借款1500000.00元,約定按月付息,利率4%,借期三個月。二被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
3.2013年2月8日被告張某出具的《房屋買賣合同》一份,證明:被告楊某某、張某欠原告借款500000.00元。二被告對該份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
4.油款票據(jù)3張及說明1份,證明:被告楊某某欠原告油款170100.00元。二被告對該份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
本院經(jīng)審查后認為,二被告對原告提供證據(jù)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故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本院均予以采信。
被告楊某某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
1.還款憑證25張,共計2030000.00元,證明被告楊某某償還原告欠款2030000.00元。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無異議。
2.承認條一張,證明被告楊某某于2016年11月24日用沙款抵頂原告欠款479709.00元。原告對該份證據(jù)無異議。
庭后,被告楊某某補充提交了2016年4月30日轉(zhuǎn)賬票據(jù)一張,證明被告楊某某償還原告欠款100000.00元。
被告張某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查后認為,原告對被告楊某某提供證據(jù)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故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本院均予以采信。
本院綜合上述證據(jù),認定事實如下:
2011年12月18日,被告楊某某從原告處借款本金500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月息4%,借期三個月,按月付息,針對該筆借款,被告楊某某為原告出具《借據(jù)》一張,被告楊某某在《借據(jù)》上簽名捺印;2012年3月26日,被告楊某某從原告處借款本金1500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息4%,借期三個月,針對該筆借款,被告楊某某為原告出具《借據(jù)》一張,被告楊某某在《借據(jù)》上簽名捺?。?013年2月28日被告張某從原告處借款本金500000.00元,借款利息及還款期限均未作約定,針對該筆借款,被告張某為原告出具《房屋買賣合同》一份,被告張某在《房屋買賣合同》簽名捺?。辉鏋楸桓鏃钅衬扯啻嗡陀停?jīng)結(jié)算被告楊某某欠原告油款170100.00元。
被告楊某某于2011年11月16日償還20000.00元,于2011年12月16日償還20000.00元,于2012年1月18日償還20000.00元,于2012年2月16日償還20000.00元,于2012年3月16日償還20000.00元,于2012年4月20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5月24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6月26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7月26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9月27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10月25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2年12月24日償還160000.00元,于2013年2月7日償還80000.00元,于2013年3月1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3年4月1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3年4月8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3年4月26日償還110000.00元(80000.00元+30000.00元),于2013年5月1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3年6月27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3年9月10日償還200000.00元(150000.00元+50000.00元),于2013年10月31日償還300000.00元(100000.00元+200000.00元),于2013年6月10日償還100000.00元;于2016年4月30日以替原告償還沙增志欠款的方式償還原告100000.00元;于2016年11月24日用沙子頂賬479709.00元。針對剩余借款本息,原告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合法的債權(quán)應(yīng)該受到法律的保護。原告與被告楊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合法有效,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在原告依約履行了出借義務(wù)后,被告楊某某理應(yīng)依約承擔(dān)還款義務(wù)。
關(guān)于借款本金。本案欠款本金共涉及四筆,分別為2011年12月18日借款500000.00元;2012年3月26日借款1500000.00元;2013年2月8日借款500000.00元;油款170100.00元。上述四筆欠款本金合計為2670100.00元(1500000.00元+500000.00元+500000.00元+170100.00元),庭審中,原、被告雙方對上述借款本金金額均一致認可,故本院對上述四筆借款本金金額予以確認。
關(guān)于借款利息。因2011年12月18日借款及2012年3月26日借款雙方已經(jīng)書面約定月息4%,雙方的上述約定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庭審中,原告自愿表示已付利息部分和未付利息部分均按月息2.5分標(biāo)準計算,對于原告的前述意思表示,已付利息部分按月息2.5分標(biāo)準計算,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未付利息部分,因超過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故本院對未付利息部分依法調(diào)整為按月息2分標(biāo)準計算。
關(guān)于被告楊某某抗辯的已付利息部分按月息2分標(biāo)準重新核算的問題,現(xiàn)原告自愿表示已付部分按月息2.5分計算,原告的上述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確認,故本院對被告楊某某已付利息部分按月息2.5分標(biāo)準進行重新核算。具體核算如下:1.其中借款出借時間為2011年12月18日的借款,在該筆借款出借前,被告楊某某已于2011年11月16日償還20000.00元、2011年12月16日償還20000.00元,因該兩筆償還項款發(fā)生在該筆借款發(fā)生之前,應(yīng)視為償還借款本金,即2011年12月18日,本金應(yīng)為460000.00元(500000.00元-40000.00元);2.于2012年1月18日償還20000.00元,期間為2011年12月18日至2012年1月18日,為1個月,利息應(yīng)為11500.00元(460000.00元×2.5分×1個月),因原告已付2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8500.00元(20000.00元-11500.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451500.00元(460000.00元-8500.00元);3.于2012年2月16日償還2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1月19日至2012年2月16日,為29天,利息應(yīng)為10911.00元(451500.00元×2.5分÷30天×29天),因原告已付2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9089.00元(20000.00元-10911.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442411.00元(451500.00-9089.00元);4.于2018年3月16日償還2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2月17日至2012年3月16日,為29天,利息應(yīng)為10692.00元(442411.00元×2.5÷30天×29天),原告已付2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9308.00元(20000.00元-10692.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433103.00元(442411.00元-9308.00元);5.于2012年4月20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4月20日,為1個月零3天,利息應(yīng)為11910.00元(433103.00元×2.5分×1個月零3天),另原告于2012年3月26日再次出借給被告楊某某150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3月26日至2012年4月20日,為26天,利息為32500.00元(1500000.00×2.5分÷30天×26天),兩筆借款利息合計為44410.00元(32500.00元+11910.00元),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35590.00元(80000.00元-44410.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897513.00元(433103.00元+1500000.00元-35590.00元);6.于2012年5月24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4月21日至2012年5月24日,為1個月零3天,利息應(yīng)為52182.00元(1897513.00元×2.5分×1個月零3天),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27818.00元(80000.00元-52182.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869695.00元(1897513.00元-27818.00元);7.于2012年6月26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5月25日至2012年6月26日,1個月零1天,利息應(yīng)為48301.00元(1869695.00元×2.5分×1個月零1天),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31699.00元(80000.00元-48301.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837996.00元(1869695.00元-31699.00元);8.于2012年7月26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6月27日至2012年7月26日,為30天,利息應(yīng)為45949.00元(1837996.00元×2.5分÷30天×30天),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34051.00元(80000.00元-45949.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803945.00元(1837996.00元-34051.00元);9.于2012年9月27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7月27日至2012年9月27日,為2個月,利息應(yīng)為90197.00元(1803495.00元×2.5分×2個月),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利息80000.00元,尚欠利息10197.00元,尚欠本金應(yīng)為1803945.00元;10.于2012年10月25日償還80000.00元,期間為2012年9月28日至2012年10月25日,為28天,利息應(yīng)為42092.00元(1803945.00元×2.5分÷30天×28天),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27711.00元(80000.00元-42092.00元-10197.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776234.00元(1803495.00元-27711.00元);11.于2012年12月24日償還160000.00元,2012年10月26日至2012年12月24日,為1個月零28天,利息應(yīng)為85851.00元(1776234.00元×2.5分×1個月零28天),原告已付16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74149.00元(160000.00元-85851.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702085.00元(1776234.00元-74149.00元);12.于2013年2月7日償還80000.00元,2012年12月25日至2013年2月7日,為1個月13天,利息應(yīng)為60991.00元(1702085.00元×2.5分×1個月零13天),原告已付8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19009.00元(80000.00元-60991.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683076.00元(1702085.00元-19009.00元);13.于2013年3月1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2月8日至2013年3月1日,為22天,利息應(yīng)為30856.00元(1683076.00元×2.5分÷30天×22天),已付1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69144.00元(100000.00元-30856.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613932.00元(1683076.00元-69144.00元);14.被告楊某某已于2013年4月1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3月2日至2013年4月1日,為31天,利息應(yīng)為41693.00元(1613932.00元×2.5分÷30天×31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58307.00元(100000.00元-41693.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555625.00元(1613932.00元-58307.00元);15.于2013年4月8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8日,為7天,利息應(yīng)為9074.00元(1555625.00元×2.5分÷30天×7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90926.00元(100000.00元-9074.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464699.00元(1555625.00元-90926.00元);16.于2013年4月26日償還110000.00元,2013年4月9日至2013年4月26日,為18天,利息應(yīng)為21970.00元(1464699.00元×2.5分÷30天×18天),原告已付11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88030.00元(110000.00元-21970.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376669.00元(1464699.00元-88030.00元);17.于2013年5月1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4月27日至2013年5月1日,為5天,利息應(yīng)為5736.00元(1376669.00元×2.5分÷30天×5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94264.00元(100000.00元-5736.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282405.00元(1376669.00元-94264.00元);18.于2013年6月27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5月2日至2013年6月27日,為1個月零25天,利息應(yīng)為58777.00元(1282405.00元×2.5分×1個月零25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41223.00元(100000.00元-58777.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241182.00元(1282405.00元-41223.00元);19.于2013年9月10日償還200000.00元,2013年6月28日至2013年9月10日,為2個月零12天,利息應(yīng)為74471.00元(1241182.00元×2.5分×2個月零12天),原告已付2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125529.00元(200000.00元-74471.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1115653.00元(1241182.00元-125529.00元);20.于2013年10月31日償還300000.00元,2013年9月11日至2013年10月31日,為1個月零20天,利息應(yīng)為46486.00元(1115653.00元×2.5分×1個月零20天),原告已付300000.00元,應(yīng)視為已付本金253514.00元(300000.00元-46486.00),剩余本金應(yīng)為862139.00元(1115653.00元-253514.00元);21.于2014年6月10日償還100000.00元,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6月10日,為7個月零9天,利息應(yīng)為157340.00元(862139.00元×2.5分×7個月零9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即截止2014年6月10日剩余利息應(yīng)為57340.00元(157340.00元-100000.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862139.00元;22.于2016年4月30日償還100000.00元,2014年6月11日至2016年4月30日,為22個月零19天,利息應(yīng)為487827.00元(862139.00元×2.5分×22個月零19天),原告已付100000.00元,剩余利息應(yīng)為445167.00元(487827.00元+57340.00元-100000.00元),剩余本金應(yīng)為862139.00元;23.于2016年11月24日償還479709.00元,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為6個月零24天,利息應(yīng)為146563.00元(862139.00元×2.5分×6個月零24天),利息合計為591730.00元(146563.00元+445167.00元),原告已付479709.00元,尚欠利息112021.00元,尚欠本金應(yīng)為862139.00元;以該剩余本862139.00元為基數(shù),按月息2分標(biāo)準,自2016年11月25日至2018年8月28日,為21個月零3天,利息應(yīng)為363822.00元(862139.00元×2分×21個月零3天)。利息合計應(yīng)為475843.00元(363822.00元+112021.00元)。
關(guān)于借款時間為2013年2月8日的借款及油款170100.00元,因未約定給付利息及還款時間,故對原告訴請給付利息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guān)于原告訴請二被告共同承擔(dān)還款責(zé)任。2013年2月8日借款,雖為被告張某單獨簽字,但被告楊某某自認該筆借款為夫妻共同借款,并自愿承擔(dān)共同還款責(zé)任,因此,該筆借款應(yīng)由二被告共同償還;2011年12月18日借款和2012年3月26日借款,被告張某未均未在《借據(jù)》上簽名,油款亦無證據(jù)證明張某為共同借款人,并且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wù)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guān)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夫妻一方在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wù),債權(quán)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wù)為由主張權(quán)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quán)人能夠證明該債務(wù)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的規(guī)定,原告亦未能夠舉證證明上述三筆欠款用于二被告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二被告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故對原告訴請的上述三筆欠款由被告張某負共同償還責(zé)任,本院不予支持。
至于被告楊某某抗辯的其償還原告現(xiàn)金200000.00元的意見,因未舉證證明,原告對此亦不認可,本院不予支持。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wù)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guān)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楊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一次性清償陶某某欠款本金862139.00元,利息475843.00元,合計1337982.00元;
二、楊某某、張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一次性清償陶某某欠款500000.00元;
三、楊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一次性清償陶某某油款107100.00元。
四、駁回陶某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wù),應(yīng)當(dāng)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40183.00元,由楊某某、張某共同負擔(dān)8800.00元,由楊某某負擔(dān)17806.00元,由陶某某負擔(dān)13577.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當(dāng)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本判決規(guī)定履行期間屆滿之日二年。
審判長 韓雪松
審判員 楊英大
審判員 齊紅梅
書記員: 蔡婉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