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男,漢族,住鹽山縣。
原告崔文慧,女,漢族,住鹽山縣。
被告陳國營,男,漢族,住鹽山縣。
被告陳樹宏,男,漢族,系被告陳國營父親。
委托代理人高金濤,河北興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陳某、崔文慧與被告陳國營、陳樹宏監(jiān)護人責任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張炳臻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崔文慧與被告委托代理人高金濤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崔文慧訴稱,陳某與同村陳國營系朋友關系,陳某在滄州工作,陳國營電話聯(lián)系陳某回來聚聚,2012年11月8日陳某從滄州回來后,陳國營未戴頭盔駕駛自家無牌二輪摩托車,后將該車交給陳某駕駛,二人均無駕駛資格。當天14時40分,在武千線轉彎處與肖某駕駛的魯M3A332/魯MT320掛號的重型半掛車相撞,造成車輛損壞,陳旺死亡。此事故是因被告陳樹宏放任其子未成年人被告陳國營駕駛無牌機動車,未盡到監(jiān)管義務存在重大過錯;被告陳國營將機動車交予無駕駛資格的陳旺駕駛,存在重大過錯。要求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費用50000元。
被告陳國營、陳樹宏辯稱,原告之子陳某在事故中存在較大過錯,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二原告未盡到應有的監(jiān)護責任。陳旺已超16周歲,已在外打工一年有余,已具備完全行為能力。原告訴求賠償50000元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陳某、崔文慧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供: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一份;2、交警隊出具的證明一份,證實摩托車車主是陳國營。被告提供(2013)鹽民初字第386號判決書一份,證實原告起訴對方車主及保險公司,已得到了相應的賠償。
雙方的證據(jù)經(jīng)當庭質證,雙方對對方提供的證據(jù)均無異議。
經(jīng)本院審查,雙方提供的證據(jù),雙方對對方的證據(jù)均無異議,且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本院予以采信。
綜上所述,本院確認以下事實:陳某與同村陳國營系朋友關系,陳某在滄州工作,陳國營電話聯(lián)系陳旺回來聚聚,2012年11月8日陳某從滄州回來后,陳國營未戴頭盔駕駛自家無牌二輪摩托車,后將該車交給陳某駕駛,二人均無駕駛資格。當天14時40分,在武千線轉彎處與肖某駕駛的魯M3A332/魯MT320掛號的重型半掛車相撞,造成車輛損壞,陳某死亡。該事故經(jīng)鹽山縣公安交警大隊責任認定,陳某負事故主要責任,陳國營無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起訴事故對方車主和保險公司,(2013)鹽民初字第386號判決書認定原告各項損失費用為187583元。判決保險公司賠償原告各項損失費用計136774.9元。
本院認為,原告之子陳某在事故發(fā)生時已年滿17周歲,且在外打工掙錢,應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造成事故應負一定責任;被告陳國營作為未成年人將摩托車交予無駕駛資格的陳旺駕駛,被告陳樹宏未盡到監(jiān)管義務,造成事故給原告造成損失被告陳樹宏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已得到相應賠償,對未獲賠償部分被告陳樹宏應承擔相應責任,按20%為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陳樹宏賠償二原告損失10161.62元(50808.1元×20%)。
執(zhí)行期限: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1050元,由被告陳樹宏負擔54元,二原告負擔99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炳臻
書記員: 劉曉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