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蓉蓉,女,1991年8月3日出生,漢族,戶籍地江蘇省鹽城市,現(xiàn)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天羽,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敬之,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許春雨,男,1987年3月4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
原告陳蓉蓉與被告許春雨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29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審理。后因案情復雜,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并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蓉蓉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天羽、張敬之,被告許春雨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蓉蓉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幣種下同)233,000元,并支付以233,000元為基數,自2019年5月29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的利息。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多年朋友關系。2014年至2017年期間,被告陸續(xù)向原告借款,原告通過銀行匯款、現(xiàn)金等方式出借。被告于2017年6月8日向原告出具借條,確認2015至2017年期間累計向原告借款290,000元。出具借條后,被告在具有還款能力的情況下僅每月還款3,000元,無論原告如何催促,被告始終不愿還清對原告的全部欠款,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財務壓力,被告合計償還原告57,000元,尚欠原告借款本金233,000元。經多次催討未果,故原告訴至法院。
被告許春雨辯稱,其和原告是認識多年的朋友關系。原告借給其的錢也就四筆,確實是12萬多元,款項確實是收到的。另外的兩筆43,000元、58,200元,這兩筆錢其不清楚,其也從來沒有讓原告打到第三方賬戶上。借條確實是其出具的,寫的金額是29萬元,因為原告當時說本金加利息要有29萬元,利息比較高,是月息五分來算的。其曾經前后歸還原告29萬多元,這些錢都是用來歸還借款,可能有些被算作了利息扣掉了。當時出借條時,是把利息都算在里面了,否則不會有29萬多元。當時寫借條時,也沒有把還過的錢計算在內。如果按照法律規(guī)定來結算,應該已經還清。如果按照5分來計算,肯定還是欠的,但沒有這么多。經被告核算,被告對原告主張的金額最多認可本金是15萬元,之前歸還的款項已經扣除。差額8.3萬元應當是之前過高的5分利息造成,既然已經訴訟,利息過高,其不認可利息計算標準。
經審理,本院查明如下事實:
2017年6月8日,被告許春雨向原告陳蓉蓉出具借條一份,載明:本人許春雨于2015-2017年向出借人陳蓉蓉計借款29萬元(貳拾玖萬圓整)。
2019年4月19日,原告陳蓉蓉以微信聊天方式告知被告許春雨“現(xiàn)在我接到通知了,有人起訴我還錢。我沒辦法只能來找你了,我算了下,你欠我29萬元到這周一你累計還我差不多5萬,你是不是把剩下的24萬還我”,被告回復:“我現(xiàn)在只能每月還你點,工資只有那么多,一家人也要養(yǎng)”。原告稱“現(xiàn)在確實壓力太大了,還款壓力落到我身上了,你看你24萬元每月還3,000(元),你自己算算得還多久,你得給我保障”,被告回復“我壓力也大,你也清楚。我再難都把該給你的給你,現(xiàn)在情況也不好,孩子才幾個月,等我好點了,我會多給你的”。
審理中,原告陳述“其曾支付案外人安文嬌58,000元、支付案外人郭雙雙43,000元、支付案外人楊麗150,000元、支付案外人姜婷65,000元,上述款項均按照被告指定支付,可印證被告還款情況。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16日,被告尚欠原告283,505.23元,因此,被告出具借條時協(xié)商確定為290,000元”。被告陳述“郭雙雙的那邊是原告按照我的指示向其轉賬,被告已經向原告歸還了該筆錢款,安文嬌的轉賬被告并不清楚”。
關于利息,原告陳述“確實是有利息的,每個月3分利息,29萬元中包含了本金和利息”。
本院認為,根據法律規(guī)定,公民間的合法借貸受法律保護,當事人應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借款人應及時歸還借款。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尚欠原告23.3萬元,而被告僅認可其中本金15萬元,故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被告尚欠原告的款項金額應如何核算。對此,本院作如下分析:首先,從被告出具借條的記載情況來看,該借條所記載的29萬元之金額涉及到“2015-2017年”期間雙方的相關款項往來,其中還涉及到部分向案外人給付款項的確認以及被告借款利息金額的確認問題,考慮到雙方之間往來賬較多且很多內容都是口頭約定而來,故在此基礎上準確核算相關數據確實存在較大難度。其次,從被告抗辯的8.3萬元差額系計算高額利息所致的意見,對此,本院認為,結合雙方的相關意見,原告向被告出具款項確實存在較高的利息約定(原告稱月息三分,被告稱月息五分),故雙方在核對相關賬目時理應考慮到合理范圍內的利息結算問題,被告所主張的不認可任何利息的意見,不符合情理。再次,從被告出具借條后雙方的聊天記錄內容來看,被告于2017年6月8日出具借條后,原被告之間的聊天內容并未對具體金額產生爭議,而爭議點在于究竟相關利息是否計算以及由誰墊付的問題,由此可見,本案中的大部分款項應屬合理。綜上所述,在無法具體核實出借款項、利息計算方式以及還款指向等詳細內容的基礎上,本院酌情確認原被告于2017年6月8日對賬結算時,在法定保護限額范圍內的本息金額應為24.70萬元,此后被告歸還5.7萬元,故被告尚欠19萬元。此外,原告主張自起訴之日計算利息,并主張按年利率6%計算,于法有據,本院亦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許春雨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歸還原告陳蓉蓉借款190,000元;
二、被告許春雨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支付原告陳蓉蓉以190,000元為本金,自2019年5月29日起至實際履行之日止,按年利率6%計算的逾期還款利息。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855元,由原告陳蓉蓉負擔896元,被告許春雨負擔3,959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曉蕾
書記員:夏萬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