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女,漢族,住址武漢市江岸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明霞,湖北揚子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被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江漢區(qū)常青三路66號。法定代表人:范秉衡,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宗根、梅媛,湖北多能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原告訴稱,原告2004年7月入職被告處,先后在湖北移動武漢營銷通信服務管理部、湖北移動公司武漢分公司通信服務管理部工作,2006年3月起至被告所屬客服中心業(yè)務部工作。2014年1月31日原告與被告客戶服務中心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原告從事客服班長崗位工作,勞動合同期限自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初始工資額為每月4140元。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平均應發(fā)工資為每月10005元。2016年5月16日原告客戶服務中心發(fā)布通知稱客服中心將自2016年5月31日整體劃轉至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員工勞動合同主體將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變更為“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并在職工中征求意見,如不愿意劃轉,則視同放棄與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書。中移在線湖北公司與同意劃轉的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書補充協(xié)議》。原告明確表示不同意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但是原告后來從其他途徑得知,2016年6月1日被告發(fā)布劃轉人員名單,仍將原告列入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的人員名單內。被告并未將這份劃轉名單告知原告,原告多次向領導求證自己是否被劃轉,強調自己不同意劃轉,表示被告如果要解除與原告的勞動合同應依法給予賠償,但是被告卻不置可否。直到2016年6月21日被告工作人員告知原告仍在合同期內,并向原告發(fā)送了一份文件(鄂移客服【2016】146號文件)告知:“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變更名稱,不影響勞動合同履行。不愿意劃轉員工勞動合同到期時,湖北公司須提前通知夏鵬等三名員工與中移在線湖北分公司續(xù)簽勞動合同書。”2016年12月13日被告又向原告發(fā)出通知,稱勞動合同于2017年1月31日到期終止,如不與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則終止勞動合同。原告仍要求同被告續(xù)簽勞動合同,被拒絕。原告工作至2017年1月31日,要求被告出具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一次性結算工資并給予經(jīng)濟補償,被拒絕。原告在勞動合同終止后查詢被告發(fā)放工資記錄才發(fā)現(xiàn),被告2017年1月份工資發(fā)放主體己經(jīng)變更為中移在線湖北公司,而原告的社保、公積金、年金等繳納單位早在2016年6月就己經(jīng)變更為中移在線公司,甚至工作證也是中移在線公司,然而被告卻從未告知原告這一事實。實際上被告己經(jīng)以“劃轉”為由提前解除了原告的勞劫關系,將原告的勞動關系主體變更為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原告認為,被告與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為兩個獨立的法人,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并非是由被告分立的公司。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屬于后者的分支機構,不是由被告新設或變更的,與被告屬于兩個獨立主體。被告的“劃轉”違背了原告的意愿,實際上解除了與原告的勞動合同,屬于違法解除,應依法賠償。即使按照被告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的說法,由于被告拒絕續(xù)簽合同,也應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為此,原告請求法院判令:1、被告支付原告終止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補償金130065元(10005元/月×13);2、被告支付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賠償金260130元(10005元/月×13×2);3、被告向原告出具終止勞動合同證明。審理中,原告撤回其第一項訴訟請求。被告辯稱,原告自述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的經(jīng)過與事實不符。被告代中移在線湖北公司通知原告維持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簽勞動合同,但原告予以拒絕,被告依法無須向原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更不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原告主張要求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原告主張支付其2004年7月至2014年1月的經(jīng)濟補償請求已過仲裁時效,且應向湖北省外國企業(yè)服務公司主張,其主張被告支付2014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間的經(jīng)濟補償金、賠償金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jù),不應支持。綜上,被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經(jīng)審理查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全資控股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被告系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法人獨資子公司。2014年5月22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決定設立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面向移動公司客戶提供呼叫服務、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電話營銷、渠道運營的集中支撐服務、前后臺分離業(yè)務的后臺集中處理等業(yè)務及服務,包括負責集團公司所屬單位呼叫服務的集中運營,推動各省(區(qū)、市〕、各專業(yè)機構呼叫義務的集中化工作。2014年10月27曰,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在河南省注冊成立,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系其唯一法人股東。2016年2月1日,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決定開展全網(wǎng)呼叫業(yè)務整體劃轉工作,具體方案為:1、將省公司客服中心集中運營的業(yè)務全部劃轉至在線服務公司,分散運營的相關業(yè)務在完成省公司層面的集中運營后劃轉至在線服務公司,具體包括10086等呼叫業(yè)務和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服務;2、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省公司劃轉業(yè)務涉及的全部在冊從業(yè)人員〈包括勞動合伺制職工〕整建制劃轉至在線服務公司;3、湖北省分公司以5月31曰為劃轉基準日,劃轉基準日起6個月內完成劃轉協(xié)議的簽署與劃轉資產(chǎn)的賬務處理,劃轉基準曰后相關業(yè)務、人員、賬務等按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歸屬在線服務公司;4、為保證業(yè)務穩(wěn)定,設定劃轉過渡期,原則上過渡期不超過12個月,過渡期內在線服務公司復用省公司管理能力、機制和審批流程,省公司代在線服務公司記賬并付款,在線服務公司掛賬并列成本;5、在線服務公司要充分復用省公司現(xiàn)有資源和能力(如后勤服務、代發(fā)薪酬等〕。2016年4月18日,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決定在湖北設立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2016年5月25曰,中移在線湖北公司注冊成立,營業(yè)場所為武漢市江漢區(qū)江達路9號漢口客戶服務中心1號客服生產(chǎn)樓棟1-7層室。原告于2004年7月23日與湖北中新人為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建立勞動關系,被派遣至被告處工作至2007年9月,自2007年10月起,原告與湖北省外國企業(yè)服務公司建立勞動關系,被派遣至被告處工作。2013年10月1曰,原告與湖北省外國企業(yè)服務公司最后一次簽訂勞動合同,約定將原告派遣至被告處工作,合同期限自2013年10月1曰至2015年9月30日。2014年1月31日,原告與被告訂立勞動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曰,原告工作崗位為客服班長,工作內容為現(xiàn)場管理和話務管理,并就合同的變更約定“甲方(即被告)發(fā)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本合同繼續(xù)有效,由承繼甲方權利和義務的單位繼續(xù)履行”。2016年5月16曰,被告客戶服務中心人力資源部下發(fā)《劃轉事愿確認通知書》,稱包括原告在內的合同制員工勞動合同書主體將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客戶服務中心”變更為“中移在線服務公司湖北分公司”,要求與不愿意進行劃轉人員進行再次確認,如不愿意劃轉,則視同放棄與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并要求于2016年5月20日前反饋結果。原告明確表示不同意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2016年5月31日,被告下發(fā)《湖北公司關于明確在線公司劃轉人員的通知》,將劃轉呼叫業(yè)務涉及的客服中心等全部在冊從業(yè)人員(包括勞動合同制員工)整建制劃轉至在線服務公司,并附有劃轉在線公司人員名單,名單里包含原告。中移在線湖北公司與同意劃轉的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書補充協(xié)議》。其后,原告仍繼續(xù)在原崗位工作。2016年12月13曰,被告下發(fā)《勞動合同到期通知》,載明: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將于2017年1月31日到期,因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內部管理調整,湖北移動客戶服務中心已整體劃轉至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并更名為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原告如有意繼續(xù)從事現(xiàn)崗位工作,請于合同到期前按原合同約定條件與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續(xù)訂勞動合同,否則視為原告不同意用人單位維持原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將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終止勞動合同。原告在仲裁申請書中陳述,其接到被告通知后,要求同被告續(xù)簽勞動合同,被拒絕。后原告實際工作至2017年1月31曰,要求被告出具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一次性結算工資并給予經(jīng)濟補償,被其拒絕。另查明,2016年5月31曰至2017年1月18曰期間,原告工資由被告發(fā)放。2017年4月18日原告至湖北省社會保險局打印的省直養(yǎng)老保險參保個人繳費情況查詢單〔具體期間為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顯示原告現(xiàn)養(yǎng)老保險繳費單位為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原告于2007年1月1日開始使用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發(fā)放的工作牌。2017年2月24日,原告向武漢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遞交了書面仲裁申請。同年6月1日,武漢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了武勞人仲裁字[2017]第214號仲裁裁決書,裁決:駁回原告的仲裁請求。原告對此裁決不服,訴至本院。以上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武勞人仲裁字[2017]第214號仲裁裁決書等證據(jù)經(jīng)庭審質證后予以證實。
原告陳某與被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佩珊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以下簡稱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明霞,被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宗根、梅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發(fā)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xù)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xù)履行。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系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設立,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系中移在線服務有限有限公司唯一法人股東,被告系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法人獨資子公司。被告根據(jù)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的通知安排,將其呼叫業(yè)務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相關人員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劃轉業(yè)務涉及的全部在冊從業(yè)人員(包括勞動合同制員工)整建制劃轉至在線服務公司。因此,中移在線湖北公司本質上系以被告全網(wǎng)呼叫業(yè)務的人員、資產(chǎn)為基礎新設立的一個用人單位,故在原告已與被告簽訂有合同期限從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的勞動合同以及中移在線限湖北公司系從被告處新設立的背景下,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勞動合同從法律上來看,應直接由承繼被告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繼續(xù)履行。同時,根據(jù)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關于開展全網(wǎng)呼叫業(yè)務整體劃轉工作的決定,盡管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勞動管理借助被告力量,導致中移在線湖北公司對原告的勞動管理存在混同現(xiàn)象,原告亦多次表明拒絕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但原告工作崗位和內容均未發(fā)生變化,其一直工作至2017年1月31日,原告應當知曉其用人單位已發(fā)生變化。故原告以被告在未征得其同意的基礎上直接將其勞動關系劃轉至中移在線湖北公司構成違法解除為由要求被告支付經(jīng)濟賠償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賠償金260130元、被告向原告出具終止勞動合同證明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陳某的訴訟請求。減半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陳某負擔(免交)。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佩珊
書記員:廖廣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