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滄州市運河區(qū)。
委托代理人:李潔,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系陳某外甥女,住滄縣。
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滄州市運河區(qū)新華中路139號。
注冊號:1309001000551。
負責人:于洪玉,該公司清算組組長。
委托代理人:齊建軍,河北銘鑒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陳某訴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由審判員張德山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潔、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委托代理人齊建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被告依法返還由原告繳納的2017、2018兩個年度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20886.64元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10392.63元。事實與理由:1.關于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原告為被告的正式職工,被告將清算截止日定在2016年12月31日,直到2018年12月被告才將原告的檔案交到市社保失業(yè)中心,與原告解除了勞動合同。依據《社會保險法》有關規(guī)定,本應由被告為原告繳納2017、2018兩個年度的養(yǎng)老保險10964.64元和9922.00元,被告卻在原告應得的經濟補償金中扣繳,原告本應享受到2017、2018兩個年度的失業(yè)保險金卻因被告的過失也沒能享受到。2.關于基本醫(yī)療保險費:被告將清算截止日定在2016年12月31日,而被告給原告繳費的最初年度是2004年,這就造成了原告實際繳費不足15年。按照《滄州市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市級統(tǒng)籌實施細則》(滄人社字〔2012〕263號)的規(guī)定,被告應為原告繳費滿15年,即繳費到2018年12月31日。而事實上本應由被告繳納2017、2018兩年度的費用4978.86元和5413.77元,被告卻在原告應得的經濟補償金中扣繳。綜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我市的有關規(guī)定,被告應當返還原告2017年、2018年度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20886.64元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10392.63元,共計31279.27元。
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答辯稱,被告于2011年為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進入清算程序,清算截止日為2016年12月31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被告進入清算程序,屬于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的法定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不應超過2016年12月31日,被告基于勞動關系需要為原告支付的相應的費用依法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且原告并不到法定的退休年齡,與被告解除勞動關系后,繼續(xù)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應當由原告自行繳納或與其產生的勞動關系的其他單位另行繳納,被告不具有繳納的義務。原告在訴狀中所引用的法律條文并不能支持其訴訟請求,因此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陳某提交如下證據,一、被告的營業(yè)執(zhí)照,證明被告的主體身份。二、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一份,簽訂的時間是2018年11月29日。三、基本養(yǎng)老保險完稅證明,社會保險費申報表,養(yǎng)老保險繳費基數表兩張,2016、2017年社會保險個人權益記錄單兩張,社會保險參保證明一張,基本醫(yī)療保險繳費憑證,經濟補償金發(fā)放明細,證明原告工作時間以及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以及上述費用已經從經濟補償金中扣除,故要求返還。
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質證稱,營業(yè)執(zhí)照真實性認可,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真實性認可,養(yǎng)老保險完稅證明真實性認可,其余都是復印件,我們不質證。2017、2018年的社會保險費由被告幫助辦理和繳納,但是費用應當由原告承擔,被告給原告發(fā)經濟補償金是依據的是全體職工通過的職工安置方案,職工安置方案中明確了清算截止日是2016年12月31日,所以說原告對清算截止日的時間是明知的,清算程序中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不超過2016年12月31日,并不依據雙方之間的他有約定而改變,所以,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無論時間如何記載,基于我公司幫助原告辦理相應的保險手續(xù)應社保局的要求填寫,該時間不能對抗法定的解除時間,最高院也有相應的判例,所以原告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證明目的,應當支持被告的答辯意見。
經審理查明,原告陳某自1985年12月開始在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入職上班,曾擔任部門經理。因被告經營不善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11年3月7日作出(2011)滄民初字第24號民事裁定書,裁定被告進行破產清算,后確定清算截止日為2016年12月31日。原被告雙方于2018年11月29日簽訂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后將社保關系檔案交至市社保失業(yè)中心,由于原告未到退休年齡,被告將2017、2018年的基本醫(yī)療保險共計10392.63元和2017、2018年1-8月的養(yǎng)老保險共計20886.64元在被告應給付原告的經濟補償金中扣除并代為繳納。2018年12月3日原告自行繳納了2018年9-12月的養(yǎng)老保險。原告為此向滄州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本院認為,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xù)。從原告提交的證據及庭審查明的事實,可知被告原被告雙方于2018年11月29日簽訂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雙方即日解除勞動合同。被告應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為原告繳納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因此,被告在為原告繳納了2017、2018年的醫(yī)療保險和2017、2018年1-8月的養(yǎng)老保險后又在原告的經濟補償金中扣除顯然不妥,應予返還,同時還應返還原告自行繳納的2018年9-12月的養(yǎng)老保險。原告訴求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本院予以支持。被告所辯與事實不符,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滄州市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市級統(tǒng)籌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滄州渤海商業(yè)大廈有限責任公司返還原告陳某繳納的2017年和2018年度的職工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共計31279.27元。限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元,由被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德山
書記員: 姚國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