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曾用名陳偉),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河北省霸州市人,現住該村。委托代理人:韓冬平,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鋪。法人代表:XX,該公司總經理。組織機構代碼:91131081730285925Y委托代理人:蔣妹娟,河北省圣鼎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辛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河北省霸州市人,現住該村。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齊瓊,該公司董事長。組織機構代碼:91131022669097115M.委托代理人:曹正華,河北省敬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訴稱:2014年7月,被告永興公司與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富方園小區(qū)3#、4#、5#、8#樓維修及部分安裝工程的承攬合同,永興公司成立了以辛某某、劉鋼為負責人的項目部,2014年7月20日,原告與永興公司固安富方園小區(qū)項目部辛某某簽訂協議,約定永興公司將其承包的小區(qū)3#、4#、5#、8#樓外墻涂料、膩子、修繕工程承包給我,協議第六條約定,“如甲方未及時返還履約保證金及工程款,按保證金及工程總款的按日計算萬分之五作為給乙方補償?!眳f議簽訂后,我組織人員按約定履行了相關義務,2014年8月27日到9月14日,永興公司項目部向我出局已完工工程驗收單,確認工程款總計1863908元,對我“晨偉五金油漆”所送之貨的質量和價款已予簽收認可,共計12300元。經多次討要,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被告分兩次向我支付工程款960000元,其中工人工資80余萬元,機械費及材料費16萬元,尚欠916208萬元。由于與被告在相關欠款給付上無法達成一致,無奈訴至法院,要求1、依法判令被告永興公司向原告支付其拖欠的工程款916208元,履行協議支付逾期付款的補償金89萬元,誤工費10萬元,共計1906208元。2、依法判令辛某某對上述欠工程款、補償金承擔連帶給付責任。3、判令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在欠付工程款范圍內對上述1、2項請求承擔連帶責任。4、訴訟費由三被告承擔。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辯稱:永興公司作為本案被告,主體不適格,永興公司與原告不存在施工合同法律關系,因此原告要求永興公司支付工程款、補償金、誤工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要求駁回原告對永興公司的訴請。被告辛某某辯稱:我對雙方簽訂的施工協議,以及承包范圍,總造價,雙方均認可,但是原告沒有按期完工,且施工完成的工程質量不合格,對于原告所要求的工程補償金以及誤工費、剩余工程款應駁回,2016年6月20日、9月25日我又分別與于波、張東鵬、周恩俊三個班組簽訂協議,約定原告未完工程已有其他三個班組共同施工,且產生128萬元費用,此費用應由原告在其總承包價款的范圍內予以支付。陳偉施工隊未按期完工,履約保證金不退回,施工補償金不應得到法律支持,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辯稱:我公司不是涉案合同的適格主體,我公司也沒有向原告直接支付工程款的法律義務,我公司在原告起訴前已經與二被告進行了結算,我公司共欠另外二被告工程款466萬元,2016年12月29日已支付430萬元,有36萬元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基于其特定的用途,原告起訴我們承擔欠付工程款限額內的責任的沒有法律依據。經審理查明:2014年7月,被告永興公司與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簽訂富方園小區(qū)3#、4#、5#、8#樓維修及部分安裝工程的承攬合同,永興公司成立了以辛某某、劉鋼為負責人的項目部,2014年7月20日,永興公司固安富方園小區(qū)項目部與原告陳某某簽訂一份協議,協議約定:永興公司項目部為甲方,陳某某為乙方。甲方永興公司將其承包的小區(qū)3#、4#、5#、8#樓外墻涂料、膩子、修繕工程承包給乙方,施工期限自2014年7月20日至2014年8月30日。協議還約定,本協議簽訂后,乙方進場正常施工后乙方向甲方交付履約保證金20萬元,甲方按不超過3‰利息付息,乙方按期完工后甲方立即支付乙方的履約保證金的本金及利息。如甲方未及時返還履約保證金及工程款,按保證金及工程總款的按日計算萬分之五作為給乙方補償。工程完工,乙方自檢后報甲方,甲方3日內組織驗收,超過5日驗收視為乙方施工質量合格,履行相應條款。協議還約定了工程范圍、價款、質量標準等內容。2014年7月31日,被告辛某某以永興公司富方園項目部名義與原告陳某某簽訂一份補充協議,對部分工程范圍、價款及工期進行了變更。2014年7月30日,永興公司富方園項目部給原告出具了收到20萬履約保證金的收條,辛某某在上面簽了字。協議簽訂后,原告組織人員按約定履行了相關義務,2014年8月27日到9月14日,原告承包的工程完工且自檢完畢,向永興公司富方園項目部申請驗收,經永興公司指定的技術員劉文新驗收合格。2014年9月14日,霸州市永興公司項目部向原告出具有辛某某、劉鋼簽字,并蓋有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固安縣富方園項目部公章的內外墻粉刷結算單,確認工程款總計1863908元,辛某某對“晨偉五金油漆”所送之貨的質量和價款簽字認可,共計12300元。2014年9月16日,協議約定的全部工程完工后原告撤場。經原告多次討要,并多次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被告辛某某分兩次向原告支付工程款960000元,其中工人工資80余萬元,機械費及材料費16萬元,尚欠工程款903900元,晨偉五金油漆款12300元,共計916208萬元。由于原告陳某某與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及辛某某在相關欠款給付上無法達成一致,故原告陳某某訴至法院要求1、依法判令被告永興公司向原告支付其拖欠的工程款916208元,履行協議支付逾期付款的補償金89萬元,誤工費10萬元,共計1906208元。2、依法判令辛某某對上述欠工程款、補償金承擔連帶給付責任。3、判令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在欠付工程款范圍內對上述1、2項請求承擔連帶責任。4、訴訟費由三被告承擔。另查明,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在原告起訴前已經與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進行了結算,共欠工程款466萬元,2016年12月30日已支付430萬元,剩余36萬元作為工程質量保證金。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原告提交的被告永興公司與蘊銘公司簽訂的協議書及補充協議、原告陳某某與被告永興公司、辛某某簽訂的協議及補充協議、驗收申請單、被告永興公司及辛某某出局的工程結算清單,被告蘊銘公司提供的被告辛某某出具的承諾書以及兩份授權委托書、辛某某支取工程款的回單10張、辛某某出具的借條和電子回單等證據加以證實。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辛某某、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韓冬平、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蔣妹娟、被告辛某某、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曹正華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陳某某與被告永興公司簽訂的承攬合同合法有效,合同雙方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原告承包被告的工程已全部完工驗收合格,且雙方對此工程款進行了結算,被告永興公司應該按照結算價款支付工程款。對于被告永興公司提出與原告不存在合同關系,要求駁回原告對其訴訟請求的主張,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辛某某以個人名義與原告簽署補充協議,并在與原告的工程結算清單上簽字確認,且要求原告將工程質量保證金匯入其個人賬戶,被告辛某某應對給付此工程款及違約金承擔連帶責任。被告辛某某提出原告施工未完成,2016年又產生后續(xù)施工費128萬元的主張,因雙方已于2014年9月14日對工程款進行清算,2014年9月16日原告已撤場,辛某某無充足的證據證實時隔近2年后發(fā)生的此筆工程款由原告工程未完工所致,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作為工程總發(fā)包方,應在欠付工程款范圍內承擔連帶給付責任,但其已與其他二被告結清工程款,有充足的證據加以證實,故對原告的工程款不承擔給付責任。原告陳某某主張被告永興公司給付拖欠工程款903908元,材料費12300元共計916208元的主張證據確實充分,本院予以支持;對于要求被告支付逾期付款補償金89萬元的主張,本院認為約定過高,遠遠超出了原告的實際損失,應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自2014年9月15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對于原告10萬元誤工費的主張,原告不能提供相應的證據加以證實,本院不予支持。故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給付原告陳某某工程款903908元,材料費12300元,共計916208元;給付逾期付款補償金自2014年9月15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二、被告辛某某對上述工程款、材料費、補償金承擔連帶給付責任;三、被告固安縣蘊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不承擔給付責任;四、駁回原告陳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支付遲延履行金。案件受理費21956元,減半收取10978元,由原告陳某某負擔5000元,被告霸州市永興建筑有限公司、辛某某負擔5978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本判決生效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在判決書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兩年內向本院申請執(zhí)行。
審判員 張景超
書記員:雷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