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被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北京現(xiàn)代億發(fā)鴻運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員工,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被告: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哈爾濱呈現(xiàn)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職員,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委托代理人董彬:黑龍江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莎莎:黑龍江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徐永臣,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第三人:朱淑杰,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委托代理人董彬,黑龍江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莎莎,黑龍江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某、徐某某、第三人徐永臣、朱淑杰確認合同有效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0月1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6年11月10日、12月2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詹志堅、被告張某、被告徐某某和第三人朱淑杰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董彬、王莎莎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徐永臣經(jīng)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陳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附條件遺囑合法有效;2.判令第三人立即從東升嘉園6號樓1單元1201室遷出并歸還原告;3.訴訟費由二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04年原告與丈夫李云勝共同出資,在土地使用權人為兒子李占勝的三項用地上建造了建筑面積為63平方米的住宅一處,同時接建27.10平方米的門斗和建49平方米的倉庫一處。李云勝于2011年去世,李云勝的子女均將自己繼承的份額讓給原告,原告享有前述建筑物的所有權。張某是原告的外孫,從4歲起就由原告撫養(yǎng)并于2010年與徐某某登記結婚。2011年原告出資在63平方米的住宅之上接建了二層樓房并于2010年加蓋15平方米的車庫一處,2012年香坊區(qū)道路拓寬拆遷辦依照政府的決定對原告的房屋進行拆遷時,因原告尚有其他房屋在拆遷范圍之內,按照當時的拆遷政策,每戶安置面積不得超過140平方米,所以,經(jīng)與張某商量以張某的名義與拆遷辦公室簽訂房屋征收補償合同,但安置房屋的所有權人仍然是原告。2012年5月22日張某與哈爾濱市香坊區(qū)道路拓寬拆遷違辦公室簽訂了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約定征收建筑面積217.10平方米,產(chǎn)權調換住宅房兩處,每處70平方米,余17.10平方米作價補償。2012年5月24日原告與張某、女兒李玉華、李玉榮、兒子李占全簽訂了附條件遺囑,約定張某簽訂的二套70平方米的房屋的產(chǎn)權人為原告并約定由原告收回所有權和使用權。2013年12月14日政府給安置了香坊區(qū)幸福鎮(zhèn)東升嘉園6號樓1單元1201室及7號樓1單元1206室每處70平方米的兩處住宅,其中7號樓1單元1206室由張某和徐某某居住,6號樓1單元1201室由徐某某的父母徐永臣和朱淑杰居住。因幸福鎮(zhèn)東升嘉園6號樓1單元1201室房屋歸原告所有,原告有請求第三人遷出的權利。
張某辯稱,同意原告訴訟請求。
徐某某辯稱,原告要求法院確認一份尚未生效的遺囑的效力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jù),遺囑是指遺囑人生前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對其遺產(chǎn)或其他事物作出的個人處分,并于遺囑人死亡時,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而原告陳某某本人健在,其所立的附條件遺囑,無論是否真實,并不具備生效的法律要件,更不存在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合法有效的必要;被告徐某某是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東升嘉園6號樓1單元1201室房屋的共有權人,第三人夫婦居住該房,是基于二被告同意及允許,而且第三人夫婦對該房屋進行裝修形成了添付,并一直繳納該房屋水、電、取暖等費用,從回遷安置后一直居住至今。作為原告并不是該房屋的合法物權人,不具有要求第三人遷出的法律依據(jù),應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第三人朱淑杰述稱,同被告徐某某。
第三人徐永臣未作陳述。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被告張某系原告外孫。二被告系夫妻。第三人朱淑杰與徐永臣系夫妻。徐某某系第三人之女。原告于2012年5月24日立附條件遺囑一份,該遺囑見證人為時任幸福村黨支部書記唐忠孝和村主任王林,遺囑內容為原告丈夫李云勝去世后的房產(chǎn)在2012年4月被征占,原告把110米的房屋(一套50米、一套60米)用李玉華名義和香坊區(qū)道路拓寬拆遷辦簽訂的合同,兩套70米的房子用被告張某之名和拆遷辦簽合同。另有一套50米,一套60米,用李玉榮名字與拆遷辦簽的合同。該房產(chǎn)真實所有人為原告。因原告現(xiàn)在沒有生活來源故現(xiàn)在的所有房產(chǎn)的動遷費用和今后回遷后用李玉華名字簽的50米的房子和用張某簽的70米房子和李玉榮簽的50米的房子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得收回,李占全自愿出100米的房屋使用權,原告用這些房產(chǎn)的租金做為養(yǎng)老費用和生老病死的費用。如果在原告生前全部執(zhí)行,原告在百年以后將這些房產(chǎn)各歸個人,與李玉華的家庭成員無關,與李玉榮的家庭成員無關,與張某的家庭成員無關,與李占全的家庭成員無關。否則原告將此財產(chǎn)另行立遺囑處理。張某于2012年5月22日與哈爾濱市香坊區(qū)道路拓寬拆遷拆違辦公室簽訂了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并領取了補償補助款29880元,臨遷補助費60622.30元。后張某依協(xié)議分得位于東升嘉園6號樓1單元1201室(建筑面積74.94平方米)和7號樓1單元1206室(建筑面積75.74平方米)的兩套回遷安置房屋。被告張某于2016年2月向本院訴請與徐某某離婚,本院2016年7月25日作出(2016)黑0110民初1478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張某的離婚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原告為解決家庭矛盾,以自己所立的附條件遺囑為依據(jù),訴請第三人從現(xiàn)住房屋遷出。但遺囑是指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對其遺產(chǎn)或其他事務作出的個人處分,并于遺囑人死亡時發(fā)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只有在遺囑生效的前提下才能去確認原告訴請的附條件遺囑的合法有效問題,原告所立的附條件遺囑其實質是原告用立遺囑的方式來處理自己死亡后的財產(chǎn)繼承問題,故有效遺囑應于立遺囑人死亡后才能生效?,F(xiàn)原告主張的依據(jù)系未生效的遺囑,缺少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陳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660元,由陳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劉 鑫 代理審判員 艾世峰 人民陪審員 李 敏
書記員:王影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