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玥,上海市捷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立新,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焦春偉,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立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焦春偉,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崔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身份證記載住址上海市虹口區(qū)商業(yè)二村XXX號XXX室。
原告陳某與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成誠大公司)、張立新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5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玥、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焦春偉到庭參加庭審。后因案情復雜,本案依法轉(zhuǎn)為普通程序。審理中,本院依原告申請追加崔煒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并于2018年9月25日再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胡玥、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焦春偉、第三人到庭參加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成誠大公司歸還原告借款本金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50萬元;2.判令被告成誠大公司支付原告借款利息6,500元;3.判令被告成誠大公司支付原告逾期還款利息6,290.32元;4.判令被告成誠大公司支付原告自2018年2月11日起按日千分之一的標準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還款違約金;5.判令被告張立新對被告成誠大公司的上述付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6.本案訴訟費用由兩被告共同承擔。審理中,原告放棄主張訴請3,并將訴請4調(diào)整為請求判令被告成誠大公司支付原告自2018年2月11日起按年利率24%的標準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還款違約金。事實和理由:2017年4月8日,原告與成誠大公司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由原告向成誠大公司出借50萬元,年利率為15.6%,月利息為6,500元,借款期限自2017年4月11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止,如在約定時間內(nèi)未還清當期款項應按日息計算,如還款日超過30天應付當期還款金額千分之一的違約金。2017年4月11日,原告按約向成誠大公司指定的銀行賬戶匯款50萬元。成誠大公司于2017年5月至12月期間每月向原告支付利息6,500元,但之后既未再支付利息,也未返還本金。經(jīng)原告多次催討,成誠大公司始終未向原告付款。成誠大公司系張立新設(shè)立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個人財產(chǎn)與公司財產(chǎn)并不獨立,故張立新應對成誠大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原告遂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成誠大公司、張立新共同辯稱,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請。兩被告與原告之間不存在任何借貸關(guān)系,也從未收到原告任何借款。且原告主張的違約金計算標準過高,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
第三人崔煒述稱,成誠大公司原名上海惠高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惠高公司),第三人曾承包過該公司。2016年9月,成誠大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陳紹軍又找到第三人擔任了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2017年4月初,成誠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錢若松(系陳紹軍妻子的前姐夫)與第三人商量,稱成誠大公司有鐵制品物流項目需要資金運作,所以兩人征得陳紹軍同意后向原告借款50萬元。借款協(xié)議系由第三人打印,并由錢若松加蓋公章。因成誠大公司外債較多,因此50萬元借款先匯入了第三人的賬戶,再由第三人轉(zhuǎn)給了錢若松等人用于成誠大公司。
原告陳某就其訴稱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
1、借款協(xié)議,證明原告與成誠大公司之間對雙方借款關(guān)系的約定。
2、交通銀行零售客戶交易清單,證明原告依據(jù)借款協(xié)議的約定于2017年4月11日向成誠大公司指定的賬戶匯入了50萬元。
3、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證明成誠大公司系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其唯一股東為張立新。
4、第三人的名片,證明第三人系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
被告成誠大公司、張立新對原告陳某提交的證據(jù)質(zhì)證如下:對證據(jù)1,協(xié)議并非成誠大公司與原告所簽訂,協(xié)議上的公章不是成誠大公司的公章,不需要通過鑒定就能辨別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對證據(jù)2,從交易清單上看不出50萬元是轉(zhuǎn)給誰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成誠大公司沒有收到該筆款項。對證據(jù)3的真實性無法核實,但成誠大公司確實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就是張立新。對證據(jù)4不予認可,第三人并非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
第三人崔煒對原告陳某提交的證據(jù)經(jīng)質(zhì)證表示均無異議。
被告成誠大公司、張立新就其辯稱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第三人崔煒就其述稱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
1、第三人與錢若松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屏,證明錢若松與第三人共同參與了向原告借款的事宜,是兩人一起協(xié)商征得了陳紹軍同意后,才代表成誠大公司向原告借款的,因此向原告借款是成誠大公司的行為。
2、第三人以原告名義向成誠大公司發(fā)送的律師函,證明成誠大公司企圖賴賬的事實。
3、第三人與陳紹軍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屏,證明陳紹軍企圖賴賬的事實。
4、第三人與成誠大公司財務馬春穎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屏,證明涉案借款是經(jīng)成誠大公司財務入賬的。
5、第三人與錢若松及馬春穎的電話錄音,證明涉案借款確實是用于成誠大公司了。
6、錢若松的名片,證明錢若松是成誠大公司的負責人之一。
7、錄像光盤,證明成誠大公司實際經(jīng)營地在嘉定區(qū),錢若松和陳紹軍均是負責人。
原告陳某對第三人崔煒提交的證據(jù)經(jīng)質(zhì)證表示均予認可。
被告成誠大公司、張立新對第三人崔煒提交的證據(jù)表示因第三人是當庭提交的,所以兩被告需要核實后再書面發(fā)表質(zhì)證意見。兩被告庭后向本院提交書面質(zhì)證意見如下:對錄音真實性暫無法確認,且錄音中并未提到成誠大公司向原告借款,沒有提及出借人、借款金額、借款期限及借款利率等證明借款關(guān)系成立的基本內(nèi)容,不足以證明成誠大公司向原告借款的事實;陳紹軍原系惠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現(xiàn)在成誠大公司任總經(jīng)理;錢若松在成誠大公司任副總經(jīng)理;馬春穎在成誠大公司任財務;第三人向錢若松和馬春穎匯款,是用于歸還(2011)普民二(商)初字第884號案件第三人欠成誠大公司的欠款,并非成誠大公司向原告所借的借款。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以下事實:
2017年4月8日,第三人以成誠大公司名義與原告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載明:出借方為原告,借款方為成誠大公司;借款金額50萬元;借款利息為年利率15.6%;借款時間自2017年4月11日起至2018年1月10日止,出借方于2017年4月11日前將借款一次性交給借款方;借款方還款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利息每月支付,金額為6,500元,還息日為借款時間開始順延后30天開始計算;借款方如當期在約定時間內(nèi)未還清當期款項應按日息計算,如還款日超過30天應付當期還款金額千分之一的違約金。借款協(xié)議落款處載明簽訂日期為2017年4月8日,出借人處由原告簽字,借款人處蓋有“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章。
2017年4月11日,原告轉(zhuǎn)賬50萬元至第三人的銀行賬戶。
原告表示,原告與第三人相識多年,知曉第三人一直在成誠大公司擔任經(jīng)理級別的職務,且第三人也向原告出示過名片顯示其系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2017年4月初,原告正好有筆理財?shù)狡?,第三人提出成誠大公司有項目需借款運轉(zhuǎn),原告較為信任第三人,且認為是投資良機,遂同意借款給成誠大公司;2017年4月8日,第三人將打印好并蓋章好的一式二份借款協(xié)議交由原告簽字,其中一份交原告,另一份交第三人;2017年4月11日,原告向第三人提供的銀行賬戶轉(zhuǎn)賬了50萬元。
成誠大公司表示,借款協(xié)議上所蓋的該枚公章成誠大公司從未使用過,成誠大公司未與原告簽訂過借款協(xié)議,亦未收到過原告任何款項;成誠大公司原名惠高公司,第三人曾于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間承包經(jīng)營該公司,承包期間造成虧損大約207萬元;后案外人提起訴訟,案號為(2011)普民二(商)初字第884號;該案判決后,成誠大公司代第三人向案外人支付了207萬元;成誠大公司一直在向第三人進行追償,第三人雖陸續(xù)在還款,但始終未能還清;2016年9月,第三人向成誠大公司提出其可以引進項目用于歸還欠款,成誠大公司遂同意其以業(yè)務員身份入職,但并未擔任總經(jīng)理之職,實際也未引進任何項目;成誠大公司為第三人繳納社保至2017年12月,但實際第三人于2017年8月左右就不在成誠大公司任職。
第三人表示,成誠大公司原名惠高公司,第三人曾承包過該公司;2016年9月,成誠大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陳紹軍又找到第三人擔任了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2017年4月初,成誠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錢若松(系陳紹軍妻子的前姐夫)與第三人商量,稱成誠大公司有鐵制品物流項目需要資金運作,所以兩人就想方設(shè)法籌措資金;第三人和原告較為熟識,知曉原告正好有閑置資金可用于投資;第三人與錢若松商量后又找陳紹軍商議,陳紹軍認為向原告借款利息較低,不僅同意借款,而且還希望能多借一些;借款協(xié)議由第三人打印,并由錢若松加蓋公章;成誠大公司的該枚公章一般都由錢若松保管,在成誠大公司與物流園區(qū)的租戶之間簽訂的租賃協(xié)議上也均是由錢若松加蓋該枚公章的;錢若松蓋章后,第三人就將借款協(xié)議交原告去簽字;借款協(xié)議一式二份,一份交給原告,一份放置在成誠大公司;錢若松表示成誠大公司欠債較多,故借款不宜直接匯給成誠大公司,因此第三人將自己的銀行賬戶提供給了原告;2017年4月11日,原告將50萬元轉(zhuǎn)入第三人的銀行賬戶;2017年4月17日,第三人又將50萬元轉(zhuǎn)至自己的支付寶賬戶;因錢若松要求第三人墊付建倉庫的款項,于是第三人于2017年4月22日、23日、24日各向錢若松轉(zhuǎn)賬了50,000元,于2017年4月29日向錢若松轉(zhuǎn)賬了兩筆分別為23,000元和1,000元,總計174,000元;2017年5月3日,錢若松稱因陳紹軍的弟弟陳紹光有20萬元承兌匯票未到賬,要求第三人先行墊付,于是第三人又向陳紹光轉(zhuǎn)賬了199,000元;2017年5月15日,因陳紹軍拖欠其他借款利息未能支付,要求第三人墊付部分,于是第三人就轉(zhuǎn)賬了5萬元給成誠大公司的財務馬春穎;2017年6月15日,因招商物流的一個招標項目需要5萬元押金,其中44,000元是第三人支付給馬春穎的;此外,第三人還向原告支付了部分利息;因成誠大公司資金緊缺,從未按月發(fā)放工資,因此剩余部分款項第三人均是以工資名目向馬春穎報賬的;成誠大公司拖欠原告三個月的利息未付、本金亦未歸還,因在第三人承包惠高公司期間有虧損,所以陳紹軍提出賴掉涉案借款來充抵部分虧損,但第三人未予同意。第三人為證明其所述屬實,在庭審中向本院提交了電話錄音文字及光盤,稱系其與錢若松之間的電話交流,內(nèi)容主要涉及兩人代表成誠大公司向原告借款50萬元的過程等。
審理中,成誠大公司書面答復本院稱,陳紹軍原系惠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現(xiàn)任成誠大公司的總經(jīng)理;錢若松在成誠大公司任副總經(jīng)理;馬春穎在成誠大公司任財務;第三人向錢若松和馬春穎匯款,是用于歸還成誠大公司因(2011)普民二(商)初字第884號案件為第三人承擔的虧損,并非成誠大公司向原告所借的借款。
審理中,本院為查明案件事實要求成誠大公司通知錢若松到庭核實相關(guān)情況,但其一直未到庭,后成誠大公司于2019年3月1日書面答復本院稱錢若松并非其員工,目前成誠大公司也無法聯(lián)系上錢若松。
另查明,成誠大公司設(shè)立于2004年9月2日,原名惠高公司,現(xiàn)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和法定代表人均為張立新,執(zhí)行董事為張立新和陳紹軍。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原告與成誠大公司之間的借款關(guān)系是否成立。原告于2017年4月11日向第三人的銀行賬戶匯入50萬元,原告及第三人均表示該50萬元系第三人代表成誠大公司向原告所借的借款。根據(jù)庭審查明的事實,第三人曾于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間承包經(jīng)營成誠大公司,此后又于2016年9月重新入職成誠大公司;2017年4月第三人以成誠大公司名義向原告借款,并向原告提供了蓋有“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章的借款協(xié)議。本院認為,雖然成誠大公司對借款予以否認,但基于第三人與成誠大公司之間的關(guān)系,原告完全有理由相應第三人是代表成誠大公司向其借款的,其根據(jù)指示將50萬元匯入第三人的銀行賬戶也并不違反常理,至于第三人提供的借款協(xié)議上所蓋的公章是否是成誠大公司實際在使用的公章,原告作為普通人是根本無法分辨的。
根據(jù)第三人的陳述及證據(jù),其代表成誠大公司向原告借款是與成誠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錢若松共同參與的,借款協(xié)議上所蓋的該枚公章一直由錢若松保管并由錢若松加蓋,第三人從原告處收取借款后也是陸續(xù)將款項轉(zhuǎn)賬給了錢若松及成誠大公司的財務馬春穎等用于成誠大公司的,并為此向本院提交了與錢若松的電話錄音及微信截屏等。成誠大公司向本院書面確認錢若松系其副總經(jīng)理、馬春穎系其財務,并確認第三人有向錢若松和馬春穎轉(zhuǎn)賬,只不過款項是用于歸還第三人欠成誠大公司的欠款。本院要求成誠大公司通知錢若松到庭核實相關(guān)情況,但成誠大公司卻書面答復本院稱其無法聯(lián)系上錢若松。錢若松作為成誠大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在錢若松未配合到庭核實相關(guān)事實的情況下,相應不利后果應由成誠大公司承擔。且成誠大公司此前已經(jīng)確認錢若松系其副總經(jīng)理,此后卻又稱錢若松并非其員工,其陳述前后不一,亦有違誠信。
綜上,本院認為,原告與成誠大公司之間的借款關(guān)系成立,本院對此予以確認?,F(xiàn)借款期限已屆滿,成誠大公司理應按約及時還本付息,久拖不付,顯屬違約,故原告有權(quán)向成誠大公司主張拖欠的借款本息及相應的逾期還款違約金。關(guān)于借款利息,借款協(xié)議約定的是每月6,500元,成誠大公司未有證據(jù)證明其向原告付清了利息,第三人作為經(jīng)辦人亦確認有拖欠數(shù)月利息,現(xiàn)原告自認尚欠最后一個月的利息6,500元未付,因此原告向成誠大公司主張借款利息6,500元并無不當,可予準許。關(guān)于逾期還款違約金,借款協(xié)議約定的是按日千分之一計算,現(xiàn)原告自愿調(diào)整為按年利率24%計算,系其自行處分權(quán)利,且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可予準許。根據(jù)公司法的規(guī)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chǎn)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chǎn)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成誠大公司和張立新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個人財產(chǎn)與公司財產(chǎn)相獨立,故張立新應對成誠大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三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陳某借款本金50萬元;
二、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陳某借款利息6,500元;
三、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陳某自2018年2月11日起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還款違約金(以50萬元為本金,按年利率24%計算);
四、被告張立新對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的上述第一、二、三項付款義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928元、保全費3,085元,合計12,013元(原告陳某已預繳),由被告成誠大國際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張立新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靜
書記員:彭曉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