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常州市鐘樓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章玲芝,江蘇常武律師事務(wù)所律師。被告:陳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無錫市錫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國良,無錫市錫山區(qū)。被告:陳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無錫市錫山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國良,無錫市錫山區(qū)。被告:徐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青浦區(qū)。被告:徐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無錫市錫山區(qū)。被告:徐某3,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無錫市錫山區(qū)。
原告陳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確認登記于陳某2名下、坐落于無錫市錫山區(qū)的房屋,陳某2享有其中5/8產(chǎn)權(quán)份額,陳某1、陳某3享有9/64產(chǎn)權(quán)份額,徐某1、徐某2、徐某3享有1/32產(chǎn)權(quán)份額。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dān)。事實和理由:陳某2與徐荷芬系夫妻關(guān)系,共同生育陳某1與陳某3。徐荷芬生前與陳某2共同建造了無錫市錫山區(qū)房屋。徐荷芬病故后該房屋由陳某2與陳某3共同居住,陳某1居無定所,故訴至法院。被告陳某2、陳某3共同辯稱,對原告訴請不予認可。根據(jù)東湖塘風(fēng)俗習(xí)慣,女兒出嫁后對娘家的財產(chǎn)不能繼承,陳某1和黃天寶是夫妻關(guān)系,黃天寶把戶口遷入東港時,出具申請書,不要求任何房產(chǎn)權(quán)利。陳某1的母親去世時,陳某1外婆健在,外公去世。原告有房子的,不是沒有固定住處。被告徐某1、徐某2、徐某3未作答辯。經(jīng)審理查明:陳某2與妻子徐荷芬(2000年去世)共育有二子女,分別為陳某3、陳某1。徐荷芬的父母為徐金榮(1981年去世)、徐梅娣(2010年去世),除徐荷芬外,其二人另育有三子女,分別為徐某1、徐某2、徐某3。本案訟爭的無錫市錫山區(qū)的房屋系陳某2與徐荷芬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共同建造,現(xiàn)登記于陳某2名下。徐荷芬生前未立遺囑。審理中,被告申請證人劉某出庭作證,其陳述,徐荷芬生前曾說“房子總歸是給兒子的”。原告經(jīng)質(zhì)證認為證人與被告有利害關(guān)系,且該陳述不符合遺囑形式要求,故不予認可。庭審中,原告陳某1明確僅要求確認份額,不要求進行歸并處理。以上事實,有戶籍信息證明、房屋所有權(quán)登記申請書及當事人陳述等在卷佐證。
原告陳某1與被告陳某2、陳某3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10日立案受理后,由審判員楊曉敏適用簡易程序獨任審理。審理中,經(jīng)原告陳某1申請,本院依法追加徐某1、徐某2、徐某3為被告參加訴訟。原告陳某1的委托代理人章玲芝、被告陳某2、陳某3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國良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徐某1、徐某2、徐某3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陳某1是否享有徐荷芬遺產(chǎn)的繼承權(quán)。繼承權(quán)男女平等,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父母、配偶、子女繼承。本案所涉房產(chǎn)系陳某2、徐荷芬夫妻共同財產(chǎn),徐荷芬的遺產(chǎn)份額為其中的二分之一。因徐荷芬生前未立遺囑,故其丈夫陳某2、兒子陳某3、女兒陳某1、母親徐梅娣平等享有繼承權(quán),即各自繼承房屋份額的八分之一,后因徐梅娣去世,徐某1、徐某2、徐某3各自繼承房屋份額的三十二分之一,因徐荷芬已經(jīng)去世,陳某1、陳某3代位繼承母親的份額,即各得其中六十四分之一份額。綜上,陳某1、陳某3因繼承可得房屋份額均為六十四分之九;徐某1、徐某2、徐某3因繼承可得房屋份額均為三十二分之一;其余八分之五為陳某2享有(含其所有的二分之一份額部分)。因陳某2、陳某3審理中表示不要求劃分其二人份額,故本院確定其二人共同享有六十四分之四十九的份額。被告辯稱根據(jù)風(fēng)俗女兒無繼承權(quán),該意見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此外,證人證言不足以證明徐荷芬真實的意思表示,本院亦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確認坐落于無錫市錫山區(qū)的房屋所有權(quán)中六十四分之九的份額歸陳某1所有,三十二分之一的份額歸徐某1所有,三十二分之一的份額歸徐某2所有,三十二分之一的份額歸徐某3所有,六十四分之四十九的份額歸陳某2、陳某3共同所有。案件受理費1350元,由陳某1負擔(dān)190元,徐某1負擔(dān)32元,徐某2負擔(dān)42元,徐某3負擔(dān)42元,陳某2、陳某3共同負擔(dān)1034元。該款由陳某1預(yù)付,陳某2、陳某3、徐某1、徐某2、徐某3應(yīng)負擔(dān)部分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直接向陳某1給付。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此頁無正文)
審判員 楊曉敏
書記員:鄧方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