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玉華,上海聚祿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方麗娟,上海聚祿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丁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瀚紳(系被告丁某兒子),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長寧區(qū)。
原告陳某訴被告丁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10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6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方麗娟,被告丁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丁瀚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雙倍返還定金10萬元。事實和理由:2019年4月,原、被告經人介紹,就上海市長寧區(qū)華陽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達成買賣意向。同年4月10日,原、被告簽訂《房屋買賣定金合同》,約定被告將系爭房屋以442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原告,原告向被告支付5萬元作為購房定金,違約責任適用定金罰則。當天,原告向被告支付了5萬元定金,被告出具定金收據(jù)一份。4月17日,被告發(fā)送信息稱,由于家庭內部就賣房一事產生矛盾沖突,致使原定房屋交易終止,并提出3,000元補償金的方案。原告予以拒絕,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合同,否則應承擔違約責任。因被告明確表示無法繼續(xù)履行合同,故原告提起訴訟,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丁某辯稱,不同意適用定金罰則,雙倍返還10萬元,僅同意返還定金5萬元,并補償原告1.50萬元。系爭房屋于2018年9月底掛牌出售。原告于2019年3月24日上門看房。2019年4月10日,雙方協(xié)商價格并簽訂《房屋買賣定金合同》。但該份合同系中介人員手寫形成,非正規(guī)格式文本,僅有原、被告簽字,無中介公司的簽字或蓋章。合同簽訂后,因被告家庭內部矛盾且暫時無法解決,導致當時房屋不能繼續(xù)出售。被告于2019年4月17日將上述情況告知原告,并表示同意退還原告5萬元,并補償3,000元,但原告不同意。此后,經多次溝通,被告愿意將補償款提升至1.50萬元,但原告仍不同意,并稱將提起訴訟。雖然因被告家中之事導致房屋無法出售,但被告及時履行了通知義務,并不會對原告產生較大損失,應認定被告屬于善意出賣人。另,系爭房屋被告仍同意繼續(xù)出售給原告,合同條款均不變化,但是希望原告等待被告兩個月的時間,待其將家中問題予以解決。
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于房屋買賣定金合同、定金收據(jù)、銀行轉賬憑證、短信記錄、上海市房地產權證等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的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系爭房屋產權證登記的權利人為被告。2019年4月10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房屋買賣定金合同》,其中約定,系爭房屋權利人為被告,建筑面積68.62平方米,房屋用途居住。甲乙雙方確認該房屋總價款為442萬元。甲乙雙方簽訂本定金合同當日,乙方支付甲方定金5萬元。甲乙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后,乙方支付的定金即轉為購房款。甲方在收取定金后,應當向乙方出具有效的收款憑證。違約責任適用定金法(罰)則。備注:雙方約定于2019年4月30日前去交易所網簽,網簽時付清房款300萬元。2019年5月30日前進交易所交易,付清除尾款和貸款余下的房款。尾款5萬元于交房之日付清。房東承諾此房為售后公房,并且此房為滿五唯一,乙方承擔房東所承諾房子情況的稅費。如不符合上述承諾產生多余稅費由甲方自付。原、被告分別在合同尾部簽名、署期。當日,原告向被告支付5萬元,被告向原告出具定金收據(jù)。
2019年4月17日,被告向原告發(fā)送短信:“陳先生,你好!首先向你致歉,由于我家里發(fā)生矛盾沖突,致使原訂的房屋交易中止,給你造成了麻煩,望見諒!解決方案1.返回定金5萬,再付三千元補償金。2.如果你覺得不能接受,要按定金法(罰)則返回,那就可以走法律程序進行操作,費時費力的解決。”原告回復:“丁先生,根據(jù)你4月17日提出終止合同的要求,我愛人今天與你又做了一次溝通。我們還是希望能繼續(xù)履行交易合同,如果你堅持要求終止合同,我們要求退還已支付的5萬元定金的基礎上,再賠償4.50萬元。”被告回復:“我賠你一萬元,不然你上法院吧,這事還有中介公司的原因在里面。”原告回復:“房屋買賣沒有必須要通過中介公司的法律規(guī)定。我們交易過程相關的法律事項我已經全面咨詢律師。如您堅持要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我們沒有意見,但只會造成您更大的損失。下午前,如果您不同意我提出的賠償方案,我們將發(fā)出正式的律師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被告回復:“可以。”之后原、被告雙方就系爭房屋買賣的后續(xù)事宜未達成一致解決方案,遂引發(fā)本案訴訟。
本院認為,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定金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當屬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履行。根據(jù)該合同約定,原、被告應于2019年4月30日前去交易所網簽,網簽時原告付清房款300萬元;違約責任適用定金法(罰)則。然,被告于2019年4月17日向原告發(fā)送短信,明確表示因家事未處理完畢,無法繼續(xù)出售系爭房屋,應認定導致雙方最終未能簽訂正式房屋買賣合同的責任歸責于被告。因此,被告拒絕按約履行系爭房屋交易的行為,已構成違約,原告要求被告承擔雙倍返還定金的違約責任,具有法律及合同依據(jù),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丁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陳某雙倍返還定金10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300元,減半收取計1,150元,由被告丁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丹
書記員:王??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