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陳章巖,故城縣政通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某,建筑工人。
委托代理人:張站瑞,衡水仁和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棗強縣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棗強縣縣城建設南路。
法定代表人:劉洪臣,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張瑞廷,棗強縣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法律顧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韓振威,工人。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于仁堂,工人。
被上訴人韓振威、于仁堂委托代理人:戴吉峰,河北金箭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某、被上訴人棗強縣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二建公司)、被上訴人韓振威、被上訴人于仁堂承攬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故城縣人民法院(2014)故民二初字第19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高彥明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張曉,代理審判員關信娜參加的合議庭,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李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陳章巖,被上訴人陳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張站瑞,被上訴人二建公司委托代理人張瑞廷,被上訴人韓振威和于仁堂的委托代理人戴吉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二審查明于一審查明事實基本一致。還查明:陳某某提起本案訴訟時,僅起訴李某某,要求其給付報酬57889元及其利息。一審訴訟中,為了查清案件事實和確認還款義務主體,陳某某申請追加韓振威、于仁堂和二建公司為被告,參加訴訟。
本院認為:李某某給陳某某出具的欠條及雙方簽訂的《付款協(xié)議書》,韓振威和于仁堂二人與李某某簽訂的《建設工程項目承包協(xié)議》,各方當事人對該協(xié)議、欠條予以認可的陳述等證據(jù)充分證明:李某某從韓振威、于仁堂處承包涉案整體樓房建設工程后,將其中的鋼筋綁扎項目交由陳某某完成,陳某某及其雇用人是利用自己的技術,按照李某某的要求獨立完成該工作。李某某與陳某某基于此事實,形成的法律關系,符合承攬合同“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法律特征,因此應確認雙方的法律關系為承攬合同關系,而不是雇傭勞務關系,陳某某及其雇工不屬李某某雇傭的工人,李某某給付陳某某的對價是報酬,而不是工資。
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理,李某某應當按照本案承攬合同及其在欠條承諾的付款時間給付陳某某報酬57889元。一審判決李某某給付陳某某該款項,合理合法。李某某不按期給付陳某某此報酬,依法應向陳某某支付逾期期間的利息,但鑒于陳某某對一審判決駁回其該項訴請,未提出上訴,且在二審中也未提出異議,應視為對該項權利的放棄,故本院予以尊重。
李某某主張應從一審判決確認的未結款項57889元中扣除其所說陳某某工人支取的工資5000元和墊支飯費7380元,不符合其在欠條中的承諾,且證據(jù)不足,故本院不予采納。
李某某稱其是涉案工程項目負責人,要求參照國家建設部2004年頒布的《建設領域農(nóng)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將陳某某訴請款項作為農(nóng)民工工資,判令二建公司、韓振威和于仁堂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沒有事實依據(jù),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本院不予支持。
韓振威雖然作為李某某的擔保人在《付款協(xié)議書》上簽字,對本案未結報酬負有保證責任,但由于陳某某未要求韓振威承擔付款的保證義務,屬對自己保證債權的依法處分,并無不妥。故本院不予干涉。
綜上,上訴人李某某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247元,由上訴人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高彥明 審 判 員 張 曉 代理審判員 關信娜
書記員:劉婷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