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瑞軍,上海永初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安麗娟,上海永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原告陳某與被告劉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石瑞軍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劉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1、歸還借款本金人民幣2萬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2、按年利率6%支付前述款項的自2017年1月3日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逾期利息;3、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被告為借錢通過朋友介紹與原告相識。2016年12月3日,原告朋友將被告帶至原告家,要求向原告借款2萬元,出于對好朋友信任,原告將2萬元現金給了被告,被告寫了借條和收條,承諾一個月后歸還。屆期,被告未還,原告通過朋友聯系過被告,朋友一直承諾被告會歸還。之后該朋友亦不知去向,故原告訴訟至本院。
被告劉某某未作答辯。
庭審中,原告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借條附收條原件一張在案佐證。原告愿對其庭審所述及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承擔法律責任。被告未到庭參加質證亦未提供證據。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12月3日,被告劉某某向原告出具借條附收條一張,內容為“今借陳某人民幣貳萬元正(20000)一個月歸還”,“今收到陳某人民幣弍萬元正(20000)”。2018年9月,原告以被告借款未還,人失聯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決如其訴請。
另查,原告數年來在本市法院借貸案件已100余起。
本院認為,公民間合法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借貸關系的確立需要有表示借貸合意的借條、借款交付和出借款來源等客觀證據佐證,亦應有同意出借的合理解釋,同時本院還需對出借人的經濟能力、當事人間關系、債權人出借行為的特征等綜合因素來判斷借貸的真實性和合法有效性。本案,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2萬元,原告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借條附收條原件佐證。但縱觀原告歷年來多筆出借行為皆具有借款對象的不特定性、頻率的經常性、目的的營業(yè)性等特征,原告這種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經常性貸款業(yè)務的行為具有從事非法金融業(yè)務活動的性質,所實施的出借行為因違反國家強制性規(guī)定而無效,故本案借款合同無效,無效合同所涉錢款被告應予返還。至于返還金額,因被告出具了借條和收條,且原告堅持本金無違規(guī)之事實,故對原告2萬元的交付本院予以認定。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視為放棄抗辯、質證等訴權,由此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由其自行承擔。原告主張的逾期利息請求均是基于無效合同提出,本院不予支持。當今社會,放貸的公司或個人貸款操作流程良莠不齊,貌似完美證據的違規(guī)、虛高、一方出借多方收款、以各種名義向債務人收費、欠息以借款形式固定、在債務人急需資金的迫切境遇下要求債務人以現金形式還本付息、付費以削弱債務人證據效力等不合法借貸現象層出不窮,甚至觸犯刑法。借條和賬戶明細是債權人以備訴訟的要件,而交易記錄既是債權人賴以訴訟的依據,同時也是反映團伙性行為的證據,所以嗣后被告如有與原告不同陳述可憑借相關證據維權或和情況類似的原告的其余債務人一并向有關部門舉報,以約束現今民間借貸中的不法行為。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劉某某2016年12月3日出具的人民幣2萬元借條無效;
二、被告劉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陳某錢款人民幣2萬元;
三、駁回原告陳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00元(原告陳某已預付),由原告自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靜娟
書記員:董慶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