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某
周會軍(吉林馬克慶律師事務所)
李某某
孫博武(黑龍江牡大律師事務所)
宣某
上訴人(原審原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住所地:吉林省長春市。
委托代理人周會軍,吉林馬克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委托代理人孫博武,黑龍江牡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宣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固定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委托代理人孫博武,黑龍江牡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陳某某因與被上訴人李某某、宣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qū)人民法院(2015)西商初字第18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6年1月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1月27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陳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周會軍、被上訴人李某某、宣某的委托代理人孫博武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確認的事實:二被告系夫妻關系,被告李某某從事小食品批發(fā)生意。
從2013年4月起至原告起訴前,被告李某某一直在原告處進貨,但雙方從未簽訂過任何書面買賣合同。
在此期間,被告李某某通過電話或傳真的方式向原告訂貨,原告再通過物流將貨物發(fā)送到被告李某某處,被告收到貨后,約2-3個月給原告結算一次貨款,付款方式為銀行轉賬和直接給付現(xiàn)金。
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間,原告通過長春市順捷物流有限公司和讓利達物流有限公司向牡丹江市、收貨人為“燕子”或“艷子”的人發(fā)送貨物,在發(fā)貨單上只體現(xiàn)了運費的數(shù)額、貨物為食品和貨物的件數(shù),但是發(fā)貨單上無收貨人的簽名。
雖然發(fā)貨單的背面有貨物的具體內容和價格,但是無書寫人的簽名或蓋章,無法證明該內容的真實性,故本院不予采信。
2015年5月20日,原告收到從牡丹江發(fā)出的貨物34件,但是并未體現(xiàn)發(fā)貨人的姓名和電話。
原告稱該發(fā)貨人是被告李某某,但被告不予認可。
在庭審中,原告自認被告李某某曾向其多次返還貨物,并向本院出具了其自行書寫的返貨明細。
二被告雖然認可其向原告返還過貨物,但是并沒有體現(xiàn)貨物的價格,因為雙方合作時間很長,交易比較頻繁,無法計算數(shù)量及價款,并對原告出具的返貨明細不認可,稱雙方從2014年5月至今再沒有進行過交易和返貨。
本院在第一次庭審后,組織雙方進行對賬,但是二被告在規(guī)定的時間未到本院與原告進行對賬,其代理人稱不清楚二被告未到法院對賬的理由。
因二被告代理人不清楚被告李某某與原告之間的交易習慣,本院向二被告代理人釋明,要求二被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向本院提交該交易習慣的說明,但是二被告亦未提交。
本院認為:一、關于舉證責任的問題。
被上訴人李某某自2013年4月起在上訴人處采購各類小食品,雙方未簽訂書面買賣合同。
上訴人稱二被上訴人自2014年5月至11月6日共拖欠其貨款131919元,并舉示物流公司的運單及證明材料、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李某某的母親及被上訴人宣某的電話錄音以證明其主張,同時申請原審法院依法調取了物流公司的付貨單。
但上述證據(jù)既不能確定運單記載的收貨人就是本案被上訴人李某某,也無法證實被上訴人李某某收到了上述貨物,被上訴人李某某亦否認自2014年5月以后其與上訴人還有買賣關系。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上訴人未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2014年5月至11月6日其與被上訴人李某某的買賣關系,其請求二被上訴人給付2014年5月至11月6日的相應貨款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應當對此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二、關于原審中物流公司出具的證明的采信問題。
因物流公司系本案案外人,其出具的證明實質應為證人證言。
從物流公司與本案上訴人的關系來看,物流公司作為本案訴爭貨物的托運方,與本案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其提供的發(fā)貨單上只體現(xiàn)了貨物名稱、件數(shù)、運費的數(shù)額,沒有被上訴人李某某收貨簽名或蓋章,且上訴人無其他證據(jù)佐證,故原審法院對該證據(jù)未予采信并無不當。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五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938元,由上訴人陳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一、關于舉證責任的問題。
被上訴人李某某自2013年4月起在上訴人處采購各類小食品,雙方未簽訂書面買賣合同。
上訴人稱二被上訴人自2014年5月至11月6日共拖欠其貨款131919元,并舉示物流公司的運單及證明材料、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李某某的母親及被上訴人宣某的電話錄音以證明其主張,同時申請原審法院依法調取了物流公司的付貨單。
但上述證據(jù)既不能確定運單記載的收貨人就是本案被上訴人李某某,也無法證實被上訴人李某某收到了上述貨物,被上訴人李某某亦否認自2014年5月以后其與上訴人還有買賣關系。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上訴人未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明2014年5月至11月6日其與被上訴人李某某的買賣關系,其請求二被上訴人給付2014年5月至11月6日的相應貨款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應當對此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二、關于原審中物流公司出具的證明的采信問題。
因物流公司系本案案外人,其出具的證明實質應為證人證言。
從物流公司與本案上訴人的關系來看,物流公司作為本案訴爭貨物的托運方,與本案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其提供的發(fā)貨單上只體現(xiàn)了貨物名稱、件數(shù)、運費的數(shù)額,沒有被上訴人李某某收貨簽名或蓋章,且上訴人無其他證據(jù)佐證,故原審法院對該證據(jù)未予采信并無不當。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第一百七十五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938元,由上訴人陳某某負擔。
審判長:李剛
審判員:孫慶喜
審判員:王歡
書記員:韓江亓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