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陳某某與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虛假陳某責任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雷,上海道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潘雪源,上海道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郭守敬路XXX號浦東軟件園14幢22301-130座。
  法定代表人:張志宏。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君,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被告: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主要經(jīng)營場所上海市黃浦區(qū)南京東路XXX號四樓。
  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朱建弟。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迅雷,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敏,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原告陳某某訴被告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智某公司)、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簡稱立信所)證券虛假陳某責任糾紛一案,原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經(jīng)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由本院審理。本院于2018年9月1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11月14日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原告陳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黃雷、被告大智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君和被告立信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陳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連帶賠償陳某某50,617.99元(其中包括投資差額損失50,445元、利息損失107.41元、傭金損失15.13元、印花稅損失50.445元)。事實和理由:被告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報以各種違法行為虛增收入,影響商譽。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jiān)會)因此對大智某公司進行行政處罰。立信所是該年報的審計機構,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也被中國證監(jiān)會處罰。原告基于對大智某公司的合理信賴購買并持有大智某股票,因而遭受損失,故兩被告應連帶賠償其損失。2015年11月7日,大智某公司公開披露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故應以該日作為虛假陳某行為的揭露日,據(jù)此計算損失金額。
  被告大智某公司辯稱:1、針對原告所指控的大智某公司披露2013年年報的行為,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jiān)管局(以下簡稱上海證監(jiān)局)早在2015年1月就作出了《關于對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認為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報存在信息披露違法問題。大智某公司于2015年1月23日公告的關于上海證監(jiān)局現(xiàn)場檢查結果的整改報告(以下簡稱整改報告)中全面披露了前述信息披露違法問題。故整改報告公告后,理性投資者都知道或應當知道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報存在信息披露違法問題,已獲得充分的警示和提醒,完全可以預見大智某公司披露年報行為可能帶來的投資風險。因此,應當將大智某公司公告整改報告的日期作為虛假陳某揭露日。2、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認定的大智某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實質(zhì)是公司的收入、利潤及成本費用在2013年至2014年兩個會計年度分配的會計處理問題,不涉及虛構交易或偽造財務憑證等財務造假行為,不影響大智某公司兩年綜合財務數(shù)據(jù)、公司總體價值及其股票價格,對原告投資行為沒有影響。3、2015年上半年,我國證券市場價格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xiàn)大幅上漲局面,原告在立案公告日前買入股票,完全是由于證券市場暴漲所致,而非由于大智某公司披露了2013年年報。4、自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我國證券市場及大智某公司所處行業(yè)指數(shù)受到“股災”等歷史性事件的影響大幅下跌,故原告的投資損失一部分是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所致,應予扣除。5、原告因為大智某公司自身經(jīng)營風險而遭受的損失也應予扣除。6、原告在揭露日后仍買入大智某公司股票,表明該等交易是原告自主選擇、判斷的結果,其交易受損與大智某公司沒有因果關系。綜上,大智某公司披露年報行為與原告交易損失之間沒有因果關系,不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請求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被告立信所辯稱:1、涉案虛假陳某行為的揭露日應為大智某公司發(fā)布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調(diào)查通知書的公告日,即2015年5月1日。2、虛假陳某信息公布后,大智某股票股價長達半年不漲反跌,并未扭曲股價。大智某公司發(fā)布重組湘財證券的消息后,股價快速非理性暴漲,與虛假陳某信息無關。原告損失與虛假陳某信息沒有因果關系。3、原告并未舉證證明其投資大智某股票系基于對立信所審計報告的信賴,鑒于大智某公司已于2015年1月發(fā)布了2014年度審計報告,原告對2013年審計報告的信賴也不合理,原告是沖著重組的預期買入,不實審計報告對其決策沒有實質(zhì)性影響。故原告對不實報告的信賴關系作為立信所侵權賠償責任案件中的事實因果關系在本案中不成立。4、即便認定立信所承擔責任,立信所僅屬于輕微的業(yè)務過失行為,且中國證監(jiān)會認定的立信所5項違法事實僅與大智某公司6項違法事實中的4項違法事實存在關聯(lián)性,不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在責任順位上,大智某公司為直接責任人,立信所為補充責任人。對于在先順位的責任人賠償不足或不能賠償?shù)牟铑~,立信所在其責任范圍內(nèi)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其合理的賠償范圍不超過不實審計金額的10%。5、原告的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所致,應予扣除,扣除比例至少為60%。
  經(jīng)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18)滬民終175號生效民事判決確認如下事實:
  被告大智某公司系上市公司,其公開發(fā)行的A股股票代碼為601519。2014年2月28日,大智某公司發(fā)布了2013年年度報告。
  2015年1月20日,上海證監(jiān)局作出滬證監(jiān)決[2015]4號行政監(jiān)管措施決定書。該決定書認定,大智某公司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以下問題:1、公司2013年年報財務報表附注“二、(二十)收入”中披露“公司收取的證券信息初始化費用,在客戶獲得軟件授權時確認收入”,但公司2013年12月部分軟件收入以“活動權限開通時間”作為收入確認時點,公司2013年年報中未充分、完整地披露公司軟件收入確認的會計政策;2、公司《關于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臨2013-064號)中披露的本次會計估計變更對利潤的影響金額,與公司2013年年報財務報表附注“二、(二十五)主要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變更”中披露的相應影響金額前后不一致,且差異較大;3、公司2013年年報財務報表附注“五、(三十)營業(yè)收入和營業(yè)成本”之“公司前五名客戶的營業(yè)收入情況”中披露的“客戶一”和“客戶二”系同一客戶,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4、公司未披露2013年度公司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保薦機構對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出具的專項核查報告。上海證監(jiān)局決定對大智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要求其就上述問題予以整改。
  2015年1月23日,大智某公司發(fā)布整改報告。整改報告中稱,大智某公司于2015年1月21日收到上海證監(jiān)局下發(fā)的《關于對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滬證監(jiān)決[2015]4號),針對該關注函中所涉及的具體問題,形成本整改報告。該公告載明了上海證監(jiān)局指出的上述四方面問題,并逐一進行情況說明,注明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間,其中,整改時間為“已完成”。
  2015年1月23日(周五),大智某股票收盤價為6.58元/股。同年1月26日(周一),該股票開盤價為7.24元/股,收盤價為7.24元/股,漲幅10.03%。同年1月27日,該股票開盤價為7.96元/股,收盤價為7.96元/股,漲幅9.94%。
  2015年5月1日(周五),大智某公司發(fā)布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調(diào)查通知書》的公告(該公告落款日期為2015年5月4日)。公告中稱,因公司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guī)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的有關規(guī)定,中國證監(jiān)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diào)查,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2015年5月4日(周一),大智某股票開盤價為30.13元/股,收盤價為30.13元/股,跌幅10.01%。同年5月5日,該股票開盤價為27.12元/股,收盤價為27.12元/股,跌幅9.99%。
  2015年11月7日(周六),大智某公司發(fā)布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中稱,2015年11月5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下發(fā)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編號:處罰字[2015]147號)。主要內(nèi)容包括:大智某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guī)已由中國證監(jiān)會調(diào)查完畢,涉嫌違法的事實如下:1、2013年涉嫌提前確認有承諾政策的收入87,446,901.48元;2、2013年以“打新”等為名營銷,涉嫌虛增銷售收入2,872,486.68元;3、涉嫌利用與廣告公司的框架協(xié)議虛增2013年收入93.34萬元;4、延后確認2013年年終獎減少應計成本費用24,954,316.65元;5、涉嫌虛構業(yè)務合同虛增2013年收入1,567.74萬元;6、子公司涉嫌提前合并天津民泰,影響合并報表利潤總額8,250,098.88元,影響商譽4,331,301.91元。中國證監(jiān)會擬決定對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處以60萬元罰款,并處罰直接負責人員。公司目前經(jīng)營情況正常,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2015年11月9日(周一),大智某股票開盤價為15.42元/股,收盤價為15.42元/股,漲幅9.99%。同年11月10日,該股票開盤價為16.00元/股,收盤價為16.11元/股,漲幅4.47%。
  2016年7月20日,中國證監(jiān)會作出[2016]8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決定書確認大智某公司存在以下違法事實:2014年2月28日,大智某公司披露的2013年年度報告顯示,大智某公司當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894,262,281.52元,利潤總額42,921,174.52元。經(jīng)查,大智某公司通過承諾“可全額退款”的銷售方式提前確認收入,以“打新股”等為名進行營銷、延后確認年終獎少計當期成本費用等方式,共計虛增2013年度利潤120,666,086.37元,占當年對外披露的合并利潤總額的281%。具體包括:1、2013年營銷部分軟件產(chǎn)品時向客戶承諾如在指定時間內(nèi)不滿意可全額退款,在無法預計客戶退款可能性的情況下,提前確認收入87,446,901.48元,虛增利潤68,269,813.05元;2、2013年將客戶打新股、購買理財產(chǎn)品等收款以軟件產(chǎn)品銷售款為名虛增銷售收入2,872,486.68元,虛增利潤2,780,279.86元;3、利用與北京陽光恒美廣告有限公司的框架協(xié)議虛增2013年收入和利潤943,396.23元;4、將2013年年終獎于2014年1月發(fā)放并計入2014年成本費用,將2012年年終獎于2013年1月發(fā)放并計入2013年成本費用,由此減少2013年應計成本費用,虛增利潤24,954,316.65元;5、在與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未履行完成的情況下,請該公司配合提供項目合作驗收確認書,并將驗收日期倒簽為2013年12月31日,由此虛增收入15,677,377.40元,虛增利潤15,468,181.70元;6、子公司上海大智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確認其收購民泰(天津)貴金屬經(jīng)營有限公司的購買日,將該公司財務報表納入子公司合并范圍,虛增2013年合并財務報表利潤總額8,250,098.88元,虛增商譽4,331,301.91元。中國證監(jiān)會認定,大智某公司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六十三條關于“發(fā)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重大遺漏”的規(guī)定,構成《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發(fā)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guī)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重大遺漏”的違法行為。中國證監(jiān)會依據(jù)《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決定責令大智某公司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同時對直接負責人員也作出相應處罰。
  同日,中國證監(jiān)會作出[2016]8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決定書確認立信所作為大智某公司2013年財務報表審計機構,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在審計過程中存在以下違法事實:1、未對銷售與收款業(yè)務中已關注到的異常事項執(zhí)行必要的審計程序;2、未對臨近資產(chǎn)負債表日非標準價格銷售情況執(zhí)行有效的審計程序;3、未對抽樣獲取的異常電子銀行回單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4、對于大智某公司2014年跨期計發(fā)2013年年終獎的情況,立信所未根據(jù)重要性按照權責發(fā)生制的原則予以調(diào)整;5、未對大智某全資子公司股權收購購買日的確定執(zhí)行充分適當?shù)膶徲嫵绦颉V袊C監(jiān)會認定,立信所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關于“證券服務機構為證券的發(fā)行、上市、交易等證券業(yè)務活動制作、出具審計報告、資產(chǎn)評估報告、財務顧問報告、資信評級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應當勤勉盡責,對所依據(jù)的文件資料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的規(guī)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所述“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重大遺漏”的違法行為。中國證監(jiān)會依據(jù)《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決定責令立信所改正違法行為,沒收業(yè)務收入70萬元,并處以210萬元罰款,同時對直接負責人員也作出相應處罰。立信所不服,提起行政復議。同年11月7日,中國證監(jiān)會以[2016]114號行政復議決定書決定:維持[2016]8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2016年7月27日,大智某公司發(fā)布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披露了中國證監(jiān)會[2016]8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內(nèi)容。
  2015年11月7日前述公告發(fā)布后,自該日后第一個交易日2015年11月9日至2016年1月12日,大智某股票換手率達到100%。自2015年11月9日起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每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平均價格為13.37元。
  自2015年6月中旬至同年8月中旬期間,因證券市場去杠桿等多重因素影響,滬深股市發(fā)生大幅波動,出現(xiàn)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市場流動性缺失等異常情況。2016年初熔斷期間,也出現(xiàn)千股跌停、兩市提前休市等異常情況。上證綜指出現(xiàn)大幅下跌,自2015年6月中旬至2016年1月下旬,上證綜指從最高點5178點下跌至最低點2638.30點,最大下跌幅度為49%。包括大智某股票在內(nèi)的絕大部分公司股票在此期間均大幅下跌,但大智某股票在此期間最高點和最低點出現(xiàn)的時間和下跌的幅度與上證綜指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2016年1月4日至同年1月12日期間,上證綜合指數(shù)發(fā)生大幅度波動。其中:2016年1月4日,滬深300指數(shù)于13時12分較前一交易日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5%,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之后,滬深300指數(shù)繼續(xù)下跌,并于13時33分較前一交易日收盤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7%,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當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跌幅為6.86%,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9.98%;2016年1月5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跌幅為0.26%,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4.68%;2016年1月6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漲幅為2.25%,大智某股票股價漲幅為3.36%;2016年1月7日,滬深300指數(shù)于9時42分較前一交易日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5%,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之后,滬深300指數(shù)繼續(xù)下跌,并于9時58分較前一交易日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7%,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當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跌幅為7.04%,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10.03%;2016年1月8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漲幅為1.97%,大智某股票股價漲幅為1.96%;2016年1月11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跌幅為5.33%,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3.93%;2016年1月12日,上證綜合指數(shù)漲幅為0.20%,大智某股票股價漲幅為2.59%。
  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大智某股票股價的漲跌幅度與其所屬軟件服務板塊指數(shù)漲跌幅度大致相當,該期間內(nèi)該板塊指數(shù)僅有3天發(fā)生大幅度波動,分別為:2016年1月4日,軟件服務板塊指數(shù)跌幅為8.35%,該日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9.98%;2016年1月7日,軟件服務板塊指數(shù)跌幅為8.5%,該日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10.03%;2016年1月11日,軟件服務板塊指數(shù)跌幅為7.52%,該日大智某股票股價跌幅為3.93%。
  本案審理中,原告提交了證券交易對賬單,兩被告對其真實性不持異議;被告大智某公司提交了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調(diào)取的證券交易記錄,原告、被告立信所對其真實性予以認可,故本院對上述證據(jù)均予以采信。大智某公司還提交了關于上海證監(jiān)局現(xiàn)場檢查結果的整改報告、關于會計差錯更正及其追溯調(diào)整的公告(臨2017-021)、2014年2月28日至同年3月14日大智某股票收盤價圖表、上證綜指走勢圖(自2014年2月28日至2015年4月30日)、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有關大盤、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及金融軟件行業(yè)的新聞報道、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上證綜指走勢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100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走勢圖、東方財富股票價格圖表、同花順股價價格圖表及大智某公司股票價格圖表、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上海司法會計中心查證意見書等證據(jù)。立信所還提交了大智某公司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調(diào)查通知書》的公告、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及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公告、《深交所2013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diào)查報告》、《深交所2014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diào)查報告》、《深交所2015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diào)查報告》、大智某與同行業(yè)內(nèi)上市公司財務數(shù)據(jù)比較、上交所第二十三期聯(lián)合研究課題《股票投資者非理性行為研究》、2015年6月26日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布會、2015年7月10日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布會、證券時報網(wǎng)2015年7月6日的報道《外資做空是謊言,股災真相在這里》、年內(nèi)第16次千股跌停證監(jiān)會連夜回應、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答記者問、流動性導致股災“3.0版”、證監(jiān)會2017年2月26日新聞發(fā)布會答問實錄、上證綜指K線圖、大智某K線圖、大智某于2015年1月29日在巨潮資訊上披露2014年度審計報告以及財務報表、大智某巨潮資訊披露2014年審計報告及財務報表(更正前)、大智某巨潮資訊披露2014年更正后的報表、金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等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本院認為,兩被告提交的上述證據(jù)所指向之涉案事實已經(jīng)生效判決書確認,而該等證據(jù)并不足以推翻生效裁判所確認之事實,故均不予采納。
  依據(jù)上述認定證據(jù),本院另查明:
  自2014年2月28日起至2015年11月6日期間,原告陳某某首次于2015年4月2日買入大智某股票,累計買入108,300股,買入總額為1,464,777元,累計賣出102,400股,賣出總額為1,315,844元。截至2015年11月6日,原告尚持有大智某股票5,900股,據(jù)此計算其買入均價為25.24元/股。自2015年11月7日至2015年11月10日期間,原告累計賣出大智某股票5,900股,賣出總價為98,464元,據(jù)此計算其賣出均價為16.69元/股。原告證券賬戶中交易股票的傭金收取標準為交易金額的萬分之三。
  再查明,自2014年至2016年期間,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活期存款基準利率為0.35%。
  本院認為,證券市場虛假陳某,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guī)定,在證券發(fā)行或者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fā)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F(xiàn)中國證監(jiān)會業(yè)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被告大智某公司構成了《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披露信息有虛假記載的違法行為,并對大智某公司進行了行政處罰。故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某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若干規(guī)定”)第十七條之規(guī)定及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本院認為,大智某公司存在虛假記載的證券市場虛假陳某行為,其虛假陳某的實施日為2014年2月28日,即發(fā)布2013年年度報告的日期。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涉案虛假陳某行為揭露日的確定,以及在此前提下,虛假陳某行為與原告損失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若存在因果關系,兩被告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
  虛假陳某被揭示的意義在于其對證券市場發(fā)出了一個警示信號,提醒投資人重新判斷股票價值,故在確定虛假陳某揭露日時,應綜合考慮揭示內(nèi)容、揭示方式以及揭示后股票價格的波動等多項因素予以判斷,并著重考察系爭揭示行為是否與虛假陳某行為人此前做出的虛假陳某行為相對應,能否充分揭示投資風險,進而對投資人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本院認為,就被告立信所主張的2015年5月1日,雖然被告大智某公司于該日公告其被中國證監(jiān)會立案調(diào)查,但該公告內(nèi)容僅提及“公司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guī)定”,并未指出信息披露涉嫌違法的具體表現(xiàn),而依照證券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上市公司應披露的信息范圍較為廣泛,不同內(nèi)容的信息對證券價格的影響亦各不相同?,F(xiàn)該公告僅提示市場大智某公司有違規(guī)嫌疑,并未明確相關信息披露的具體內(nèi)容,故對于普通市場投資者而言,僅閱看該公告并不必然將其與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度報告建立聯(lián)系,亦無從知曉大智某公司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違法事項屬于誘多行為還是誘空行為,更無法據(jù)此合理判斷該公司股票價格之后的走向,客觀上不具備收到足夠警示的條件。此外,雖然大智某公司2015年5月1日發(fā)布公告后連續(xù)兩個交易日大智某股票跌停,但是證券價格的漲跌受多種因素影響,價格下跌并非必然因市場收到警示信息所致,故該公告日之后,系爭股票價格發(fā)生下跌,亦非判斷揭露日的充分條件。據(jù)此,應認定上述大智某公司關于其被立案調(diào)查的公告并未充分揭示投資風險,尚不具備足夠的警示強度,該公告日不應作為涉案虛假陳某的揭露日。大智某公司主張以2015年1月23日、即其公告關于上海證監(jiān)局現(xiàn)場檢查結果的整改報告的日期為虛假陳某揭露日。本院認為,就該公告內(nèi)容看,雖然亦指向2013年年度報告,但主要系針對上海證監(jiān)局行政監(jiān)管措施所作的整改,涉及的具體財務問題與中國證監(jiān)會[2016]88號行政處罰內(nèi)容并不一致,且該公告在每一項存在問題后均附上整改措施,注明已完成整改,故該公告對市場并未起到相應警示作用,亦不足以揭示風險,引起投資者充分注意。因此,對大智某公司的該項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就原告所主張的2015年11月7日,本院認為,大智某公司關于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已完整披露了涉案虛假陳某的事實以及中國證監(jiān)會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披露內(nèi)容與中國證監(jiān)會[2016]8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內(nèi)容具有高度對應性,充分揭示了投資風險,足以警示投資者重新評估股票價值。因此,應當以該公告日作為涉案虛假陳某揭露日。
  經(jīng)查,自2015年11月7日揭露日后,大智某股票至2016年1月12日換手率達到100%。故本院認定2016年1月12日作為本案原告投資差額損失計算的基準日。自2015年11月7日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15年11月9日起至2016年1月12日期間,每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平均價格為13.37元/股,故本案所涉基準價為13.37元/股。
  “若干規(guī)定”第十八條規(guī)定,投資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某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一)投資人所投資的是與虛假陳某直接關聯(lián)的證券;(二)投資人在虛假陳某實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買入該證券;(三)投資人在虛假陳某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賣出該證券發(fā)生虧損,或者因持續(xù)持有該證券而產(chǎn)生虧損。該條文系對因果關系的推定,旨在減輕普通投資者在虛假陳某賠償案件中的舉證責任。這種推定建立在以下邏輯基礎之上:在一個公開有效的證券市場中,公司股票價格是由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可獲知的重大信息決定的。虛假陳某作為一種公開信息必然會在相關的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映。投資者信賴市場價格的趨勢進行投資,而其所信賴的市場價格反映了虛假陳某的信息。所以,投資者即使不是直接信賴虛假陳某而作出投資決策,也是受反映了虛假陳某的價格的影響而為投資。換言之,投資者系基于對股票市場價格的信賴而作出投資決定,而非基于對特定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即使投資者不知曉虛假信息的存在,只要該虛假信息對股票的市場價格產(chǎn)生了影響,使其發(fā)生扭曲,即可認定相應虛假陳某行為與投資者損失間具有因果關系。被告大智某公司的相關主張,缺乏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若干規(guī)定”第十九條規(guī)定,被告舉證證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某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一)在虛假陳某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經(jīng)賣出證券;(二)在虛假陳某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進行的投資;(三)明知虛假陳某存在而進行的投資;(四)損失或者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等其他因素所導致;(五)屬于惡意投資、操縱證券價格的。本案中,兩被告均主張投資者的部分損失系由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所致,不應予以賠償。本院認為,2015年6月至8月期間,滬深股市發(fā)生大幅波動,上證綜指大幅下跌,同期,包括大智某股票在內(nèi)的絕大部分股票均大幅下跌。2016年1月初,因?qū)嵤┤蹟鄼C制,滬深股市出現(xiàn)千股跌停、提前休市等異常情況,上證綜合指數(shù)和軟件服務板塊指數(shù)均出現(xiàn)大幅下跌現(xiàn)象,包括大智某股票在內(nèi)的絕大部分股票亦大幅下跌。據(jù)此可以認定,在上述期間,大智某股票價格下跌,部分系證券市場系統(tǒng)風險因素所致,投資者的部分損失與大智某公司的虛假陳某行為缺乏關聯(lián),該部分損失不應屬于大智某公司的賠償范圍。至于上述兩項市場風險所致投資者權益減少部分在投資者投資差額損失中所占的比例,本院酌情認定為該兩項因素各占15%,即若投資者買賣大智某股票的時間段符合前述第十八條規(guī)定,但其交易過程經(jīng)歷了2015年6月至8月期間股市異常波動的,則應在其投資差額損失中扣除15%;若其同時經(jīng)歷2016年初熔斷導致的股市異常波動的,則應再行扣除15%,以扣除后的金額作為大智某公司應賠償?shù)耐顿Y差額損失數(shù)額。
  原告陳某某符合“若干規(guī)定”第十八條規(guī)定的條件,故對其投資大智某股票所受的投資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和利息損失,大智某公司應當予以賠償。其中,投資差額損失系以買入證券平均價格與實際賣出證券平均價格或基準價之差乘以投資人所持證券數(shù)量計算。傭金損失系以投資差額損失為基數(shù)按其實際發(fā)生的傭金收取比例計算。利息損失系以投資差額損失和傭金損失之和為基數(shù),自首次買入日起按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計算至全部賣出證券日或者基準日。至于原告主張的印花稅損失,鑒于2008年9月18日公布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diào)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的通知》規(guī)定,自2008年9月19日起,印花稅調(diào)整為單邊征收,即僅在投資者賣出股票時予以征收,投資者受虛假陳某影響而買入大智某股票時并未受有印花稅損失,故本院對原告訴請的印花稅損失不予支持。
  對于具體賠償金額,本院依法計算如下:
  原告所應獲賠的投資差額損失為:(25.24元/股-16.69元/股)×5,900股×85%=42,878.25元。
  原告所應獲賠的傭金損失為:42,878.25元×0.3‰=12.86元。
  自原告首次買入日2015年4月2日至全部賣出日2015年11月10日共計223天,故其所應獲賠的利息損失為:(42,878.25元+12.86元)×0.35%×223天/365天=91.72元。
  以上三項共計42,982.83元。
  關于立信所是否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本院認為,《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guī)定,證券服務機構為證券的發(fā)行、上市、交易等證券業(yè)務活動制作、出具審計報告、資產(chǎn)評估報告、財務顧問報告、資信評級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應當勤勉盡責,對所依據(jù)的文件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查和驗證。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重大遺漏,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與發(fā)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叭舾梢?guī)定”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證券承銷商、證券上市推薦人或者專業(yè)中介服務機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發(fā)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虛假陳某,而不予糾正或者不出具保留意見的,構成共同侵權,對投資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根據(jù)上述法律以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因會計師事務所負有勤勉盡責義務,故若其違反該義務出具不實報告即應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立信所作為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報的審計機構,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此,中國證監(jiān)會已作出(2016)8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指出立信所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5項違法事實,并認定立信所“未勤勉盡責,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某或者重大遺漏”,符合上述《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的適用情形;立信所怠于盡職未對大智某公司2013年年報中的異常事項或者特定事項執(zhí)行必要或有效的審計程序,導致該年報中的虛假記載內(nèi)容未予消除,屬于“若干規(guī)定”所述應當知道上市公司虛假陳某而不予糾正或不出具保留意見之情形。立信所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規(guī)定,即使其需承擔賠償責任,因其主觀系過失,其承擔的應是補充賠償責任,而非連帶責任。對此,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中根據(j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報告系基于故意或過失分別確立了連帶責任和補充賠償責任,其中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被審計單位有前款第二至五項所列行為(包括明知被審計單位對重要事項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guī)定相抵觸,而不予指明;明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處理會直接損害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隱瞞或者作不實報告;明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利害關系人產(chǎn)生重大誤解,而不予指明;明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的重要事項有不實的內(nèi)容,而不予指明),注冊會計師按照執(zhí)業(yè)準則、規(guī)則應當知道的,人民法院應認定其明知。該條款系對會計師事務所主觀“推定故意”之規(guī)定。本案中,立信所對于大智某公司提前確認收入、虛增銷售收入、虛增利潤等嚴重違法行為,因未執(zhí)行必要有效的審計程序而未予揭示,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yè)務活動中民事侵權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之情形,立信所認為其主觀系過失的抗辯意見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立信所應當就投資者的損失與大智某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某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陳某某投資差額損失、傭金損失和利息損失共計42,982.83元;
  二、被告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被告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依本判決第一項所負的義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三、駁回原告陳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66.33元,由原告陳某某負擔159.95元,由被告上海大智某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共同負擔906.3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荃

書記員:吳峻雪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