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鑫,上海市世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詠,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原告陳某某與被告張詠其他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4日立案受理,因無法用法律規(guī)定的送達方式向被告張詠送達民事訴狀副本和開庭傳票,用公告送達的方式向被告張詠送達上述訴訟文書,本案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9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陳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成鑫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張詠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陳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張詠歸還欠款87萬元;2.張詠支付以87萬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自2018年2月1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還款利息。
事實與理由:原、被告系多年朋友。2017年3月起,張詠以向陳某某介紹投資項目為由,陸續(xù)收取陳某某款項300余萬元。自2018年2月起,張詠無法正常支付所謂的投資利益。經(jīng)雙方結算,張詠尚欠陳某某本金87萬元未能歸還。陳某某多次要求張詠履行承諾,但張詠一直借口拖延,現(xiàn)張詠已失聯(lián)。雖然原被告之間沒有書面的合同,但根據(jù)陳某某提供的與微信號為“XXXXXXXX”的聊天記錄,收款人為張詠。另外該微信號綁定的手機號碼為XXXXXXXXXXX,該手機號碼綁定的支付寶賬號的實名認證人為張詠。陳某某也向移動公司查詢上述號碼的機主信息,移動公司工作人員口頭告知機主為張詠。以上證明,張詠為本案的適格被告。陳某某將系爭款項交付張詠,張詠根據(jù)工程保證金的退出情況,向陳某某歸還本金及相關項目收益。在催款過程中,張詠從未否認過上述欠款的事實,如果張詠認為其因委托事項遭受損失,導致陳某某在其處的本金不足87萬元,應當對委托資金的流向以及相關損失承擔舉證責任。現(xiàn)張詠無法聯(lián)系,陳某某遂訴至本院,請求判如訴請。庭審后,陳某某向本院補充意見,認為本案基礎法律關系為借貸關系,雙方2018年2月15日結算后,張詠陸續(xù)歸還陳某某借款本金36,713元,故主張1.張詠歸還欠款833,287元;2.張詠支付以833,287元為基數(shù),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自2018年2月15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的逾期利息。
被告張詠未答辯。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陳某某通過其卡號尾號為4712的中國工商銀行賬戶向張詠卡號尾號為0199的賬戶轉賬情況如下:2017年3月16日,轉賬20,000元;2017年7月4日,轉賬45,000元、1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2017年12月7日轉賬150,000元,以上轉賬共6次,總計金額515,000元。
陳某某另通過其卡號尾號為9459的中國建設銀行賬戶向張詠卡號尾號為0199和9382的賬戶轉賬情況如下:2017年3月16日,轉賬500,000元、500,000元;2017年5月2日,轉賬50,000元;2017年5月3日,轉賬500,000元、500,000元;2017年5月4日,轉賬350,000元、350,000元;2017年11月8日,轉賬80,000元。以上轉賬總計金額2,830,000元。
2017年4月28日至2018年11月3日期間,張詠向陳某某卡號尾號為4712的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轉賬24筆,總計金額2,285,958元,其中2018年2月15日之后轉賬3筆,分別為2018年7月31日轉賬30,000元、1,713元,2018年11月3日轉賬5,000元。
根據(jù)陳某某手機搜索結果顯示手機號XXXXXXXXXXX對應的支付寶實名認證的賬號持有人為張詠。微信號“張詠”關聯(lián)電話號碼為XXXXXXXXXXX。
陳某某提供其與張詠的微信聊天記錄,主要內容為:2017年3月16日,張詠稱:“收到,共計102萬”;2017年5月4日,張詠稱:“共計195萬,對吧”;2017年7月20日,張詠稱:“這里總共是到現(xiàn)在的項目,包含168萬的利息。上次的195,這次的168,還有168里面有20的2個月的。我這里還有你168萬的本金”;2017年7月27日,張詠稱:“28萬已經(jīng)轉過來了,你這里還有本金140萬對吧”,陳某某回復:“對,140馬上要投了嗎?”;2017年8月21日,張詠稱:“本金還有120萬”;2017年9月1日,張詠稱:“轉來45萬,你查收一下,本金還有75萬”;2017年7月27日,張詠稱:“那你在我這里的本金就是75萬加8萬,83萬本金,對吧”,陳某某回復:“對”;2017年12月7日,陳某某稱:“15已匯,請查收”,張詠回復:“收到,你在我這里本金有98萬了”;2017年12月21日,張詠稱:“轉過來了5萬,你在我這里還有本金93萬”;2018年1月2日,張詠稱:“5萬轉過來了,你在我這里本金還有88萬,對嗎?”,陳某某回復:“對”;2018年2月15日,陳某某稱:“11月初有83萬本金,后來轉去的不算,因為你12月也轉回給我,83萬兩個月利息不是就有3萬多了嗎?我還沒把表格打出來對。本金目前應該是87萬吧”,張詠回復:“對的,有的1月多點,結了一部分,本金87萬”;2018年7月31日,陳某某稱:“收到3萬了”;2018年11月3日,陳某某稱:“今天收到5,000”。
以上事實,有支付寶用戶截圖、銀行賬戶交易明細清單、微信聊天記錄等證實,并經(jīng)庭審審核,應予認定。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根據(jù)陳某某與張詠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陳某某多次向張詠轉賬匯款,張詠認可欠款事實,雙方多次確認欠款金額,結合銀行交易明細,可以印證款項交付及部分還款的事實。雙方資金往來頻繁,陳某某提供的銀行交易明細與結算所得金額基本相符,其提供的證據(jù)已形成證據(jù)鏈,可以證明陳某某與張詠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借貸關系。結算日之后張詠向陳某某的3筆轉賬,陳某某自愿沖抵借款本金,并對訴請作相應調整,陳某某關于借款本金的主張,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
陳某某未能舉證證明雙方對借款利息曾有約定,現(xiàn)主張借款利息,應自其主張之日起算,相關訴請,本院依法予以調整。
張詠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出庭應訴,視為放棄訴訟權利。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張詠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陳某某借款本金833,287元;
二、張詠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按年利率6%標準支付陳某某借款利息,以833,287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3月14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收取計12,500元,由張詠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許??倩
書記員:吳裕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