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陳世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全細喜,湖北自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黃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通山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雪琴,湖北揚忠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世新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黃某返還上訴人200000元;2.案件受理費由黃某負擔。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依據(jù)借款合同取得債權黃某不構成不當?shù)美e誤;2.一審判決不認定上訴人與黃某、陳曉紅、徐梅芳三人之間銀行帳戶匯款往來的《情況說明》和五張匯款憑證錯誤。黃某辯稱,被上訴人曾于2016年11月1日向上訴人借款200000元,雙方之間存在借款關系。2016年12月27日,被上訴人向上訴人匯付200000元償還了該借款。上訴人提供的其與被上訴人、陳曉紅、徐梅芳三人之間銀行帳戶匯款往來的《情況說明》和五張匯款憑證不能證明被上訴人存在不當?shù)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陳世新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黃某向其返還200000元不當?shù)美?.案件受理費由黃某負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6年11月1日,黃某因投資“金信銀通”急需資金周轉,通過電話與陳世新達成口頭協(xié)議,約定由陳世新向黃某出借200000元,并約定了借款期限和利率。同日,陳世新在浙江省溫州市通過中國工商銀行向黃某匯付了200000元。陳世新提交的自2016年5月6日至2017年1月17日其與黃某、陳曉紅、徐梅芳三人之間銀行帳戶匯款往來的《情況說明》系陳世新陳述,應以陳世新的民事起訴狀和庭審陳述為準。陳世新提交的五張匯款憑證以及其余證據(jù)與陳世新的民事起訴狀中陳述的事實無關聯(lián)性,不予采用。一審法院認為,不當?shù)美侵笡]有合法根據(jù),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本案中,陳世新起訴陳述:2016年11月1日匯付黃某的200000元系黃某投資周轉用,雙方口頭約定了還款期限和利率。黃某在庭審中亦認可該款系借款,并提供了其于2016年12月27日向陳世新匯款200000元的證據(jù)證明該借款已償還。陳世新于2016年11月1日向黃某匯款200000元并約定了還本付息,黃某確認已收到該借款,陳世新根據(jù)借款合同取得了對黃某的債權。故黃某向陳世新借款200000元有合法根據(jù),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并不構成不當?shù)美1景冈趯徖碇?,已向陳世新釋明黃某認可陳世新主張的200000元系借款,陳世新在沒有證據(jù)證明該款系不當?shù)美那闆r下,堅持以不當?shù)美鲝垯嗬嬖谠V訟風險。但陳世新拒絕變更訴訟請求,且陳世新對黃某于2016年12月27日向其匯款200000元的事實予以認可,但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收到的黃某匯付的200000元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故對陳世新要求黃某返還200000元不當?shù)美脑V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百一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條、第九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一條、第九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駁回陳世新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4300元,由陳世新負擔。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陳世新因與被上訴人黃某不當?shù)美m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通山縣人民法院(2017)鄂1224民初156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陳世新與黃某于2016年11月1日達成口頭借貸協(xié)議,陳世新于同日向黃某出借了200000元,雙方之間建立了民間借貸法律關系。2016年12月27日,黃某向陳世新償還了該200000元借款。陳世新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黃某返還200000元不當?shù)美?,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的規(guī)定。一審認定黃某向陳世新借款200000元不構成不當?shù)美⑴袥Q駁回陳世新的訴訟請求并無不當。陳世新的上訴理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陳世新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4300元,由陳世新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余 杰
審判員 楊榮華
審判員 李 偉
書記員:董才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