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陸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馬官軍,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麗君,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夏斌,上海乾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陸某與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3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陸某、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麗君、夏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陸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9月20日至2018年5月29日未簽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48,000元。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將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9月20日至2018年5月19日未簽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48,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5年3月進入被告處工作,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末份勞動合同期限為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19日,合同約定原告月工資為6,000元。合同到期后,被告一直未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后被告惡意降薪刁難原告,原告無奈于2018年5月29日離職。原告對仲裁裁決不服,故訴至法院。
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請,同意仲裁裁決內容。原告最后工作至2018年4月29日,且被告于2018年4月16日提出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但原告拒絕,故之后的二倍工資不同意支付。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15年3月進入被告處工作,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原告的崗位為店長。工作期間,雙方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末份勞動合同期限為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19日,合同約定原告月工資為6,000元。該份勞動合同到期后,原告繼續(xù)在被告處工作。被告每月通過現金方式支付原告上月工資,并發(fā)放工資單。2018年4月16日,被告提出與原告補簽勞動合同,后雙方未簽訂,當日被告也未將合同文本交付原告。
2018年4月21日,被告處負責人事工作的員工暨本案被告代理人王麗君向原告發(fā)微信稱:“他的原話我也傳達了,而且我透露下,他給你調整的工資很低,所以你要盡快跟他談,別拖到月底……”;原告回復稱:“他之前要我們補簽合同你給我弄好”;王麗君回復:“他不讓給,這是他警告我的,他讓我把電腦的密碼也換了,你現在是不知道我電腦的密碼的……”。2018年4月25日,王麗君向原告發(fā)微信稱:“你單獨再發(fā)他一次,他不會把你拉黑的吧……”;原告回復稱:“他不賠,我就做下去,耗死他”;王麗君回復稱:“給你3,000也做呀,絕對不合算,以后賠的話,就會按3,000來算的”。2018年4月27日,原告向王麗君發(fā)微信稱:“君君叫老馬合同快理出來,我看下太苛刻我也不干了”。2018年4月28日,王麗君回復:“昨晚發(fā)燒的厲害,今天我休息,已經跟馬總發(fā)信息了”。
審理中,被告確認原告最后工作至2018年5月29日。
審理中,原告陳述2018年4月16日,被告提出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后被告又反悔了不愿意簽訂了,并提出如果續(xù)簽,需要調整崗位及工資,且合同尚未準備好,故雙方未簽訂。被告稱,當日原告不同意續(xù)簽合同,且未說明原因,故當日未簽訂。
另查明,2018年10月11日,原告向上海市松江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1、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9月20日至2018年5月20日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48,000元;2、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0日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3,862元。2018年11月9日,該仲裁委員會出具松勞人仲(2018)辦字第3295號裁決書,裁決:一、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4月15日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34,965.52元;二、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2,758.62元;三、不予支持原告的其余仲裁請求。裁決后,原告不服,遂訴至本院。上述仲裁案件的庭審筆錄中載明:“申:2018年4月16日,單位提出要與我續(xù)簽勞動合同,但是要降薪至3,000元。但是我沒有同意。被代:不清楚。據我所知,2018年4月中旬是法定代表人與申請人提出續(xù)簽的”。
以上事實,有仲裁裁決書、工資表、微信聊天記錄、仲裁庭審筆錄、當事人陳述等證據予以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依法建立勞動關系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二倍的工資。本案中,原、被告末份勞動合同自2017年9月19日到期,此后原告仍在被告處工作,但雙方未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故被告應當支付原告2017年10月20日開始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但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二倍工資應當支付至何時,根據庭審查明的事實,2018年4月16日,被告提出過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當天雙方并未簽訂,對于未簽訂的原因,雙方各執(zhí)一詞,且均未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雖然原告在仲裁筆錄中的陳述包括沒有同意的內容,但同時在該筆錄中原告也明確沒有同意是因被告要求降薪至3,000元導致?,F原告稱其沒有同意并非于2018年4月16日提出,而是之后被告要求降薪至3,000元時提出。對此被告雖不予認可,但根據雙方在本案庭審中的陳述,均確認2018年4月16日被告法定代表人并未提出降薪至3,000元的要求;相反的,根據原告和王麗君之間的微信聊天記錄,可以反映在2018年4月16日之后存在降薪至3,000元的陳述。綜合雙方的陳述及現有證據,從蓋然性角度分析,本院采信原告主張。故僅就仲裁庭審筆錄尚不足以反映合同未簽訂的實際情況及原因。2018年4月16日,被告并未將相應的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原告,從后續(xù)原告與被告處負責人事的工作人員聊天的情況來看,2018年4月21日、4月27日原告兩次要求被告的負責人事的人員將擬好的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原告,但對方予以了拒絕,且最終也未向原告交付勞動合同。綜合原、被告提供的證據,從證明力角度分析,本院采信原告的主張,認定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過錯并不在原告,故被告仍需支付原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被告認可原告最后工作至2018年5月29日,原告主張被告支付二倍工資至2018年5月19日,于法不悖,本院予以支持。至于二倍工資的數額,雙方均同意以月工資6,000元作為計算標準,本院予以確認。經核算,被告應當支付原告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5月19日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42,000元。
對于仲裁裁決的第二項內容,雙方均無異議,故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陸某2017年10月20日至2018年5月19日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42,000元;
二、被告上海爾某食祿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陸某2017年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2,758.62元。
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由原告陸某負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名
書記員:姚思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