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陸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金某區(qū)。
原告:黃思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金某區(qū)。
法定代理人:陸某,原告黃思源之父。
上列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平、程國華,北京市京大(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金某新昊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某區(qū)。
法定代表人:任福明。
被告:上海同某易某某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金某區(qū)。
法定代表人:陳萍。
上列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廖佩娟、鄧斯玲,上海廖得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陸某、黃思源與被告上海金某新昊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被告新昊華公司)、上海同某易某某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陸某、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程國華,被告新昊華公司和同某發(fā)展公司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鄧斯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兩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新昊華公司支付原告第四年度(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剩余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38,656.54元;2.被告新昊華公司支付原告第四年度委托經營托管收入的逾期利息(分為三筆,以10,823.83元為基數,自2017年10月1日起算至2017年10月11日止;以43,295.31元為基數,自2017年10月1日起算至2017年12月11日止;以剩余的38,656.54元為基數,自2017年10月1日起算至判決生效日止。計算標準為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1.5倍);3.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對上述第一、二項訴訟請求承擔連帶責任;4.被告新昊華公司承擔律師費3,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方向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購買商鋪,然后委托被告新昊華公司經營,現被告新昊華公司逾期未付托管收益,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依約應承擔保證責任。
兩被告辯稱:不同意原告方的訴請。因為,根據雙方的托管協議,托管期限應該從2016年9月2日(產證辦出日)起計算,因而第四年度的托管期間是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9月1日(被告方庭審中陳述如此),支付時間還未到期;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承擔的是一般保證責任,保證條件尚未成就;被告新昊華公司承擔律師費也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
經審理查明:2013年10月20日,原告方與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編號XXXXXXXXXXXX),約定購買被告開發(fā)的位于金某區(qū)城河路XXX號(易家商業(yè)中心)X幢XXX室的商鋪一套(下稱涉案商鋪),房屋總價1,252,017元。2016年6月25日,原告方與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就涉案商鋪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補充協議》,約定依測繪部門實測報告,確定涉案商鋪產權登記面積為48.63平方米(《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的面積為49.22平方米),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應退還原告方房款15,008元。因此,涉案商鋪實際房屋總價為1,237,009元。
2013年10月26日和2014年9月7日,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分別向原告方開具發(fā)票各一張。前述兩張發(fā)票載明,原告方累計支付涉案商鋪房款1,252,017元。
涉案商鋪的房地產權證由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代為辦理,正式取得產證的時間為2016年9月2日。涉案商鋪所在的易家商業(yè)中心(金某區(qū)城河路XXX號)的竣工時間為2013年,易家商業(yè)中心大產證的取得時間為2015年9月30日。
2014年年初和2016年6月25日,原告方與被告新昊華公司分別就涉案商鋪簽訂《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及《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補充協議》。其中,第二條約定:甲(原告方)、乙(被告新昊華公司)雙方確認,在易家商業(yè)中心開發(fā)企業(yè)(即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收到甲方按《商品房買賣合同》(即前述《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下同)支付的全部房款且辦出相應產權證明后,委托經營托管的具體起始日期以簽訂購房合同且全款付清的次月的第一天起算或銀行放款日的次月的第一天起算。第五條約定: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為涉案商鋪總價的7.2%,第四年至第五年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為涉案商鋪總價的7.5%,在易家商業(yè)中心開發(fā)企業(yè)收到甲方按《商品房買賣合同》支付的全部房款后,乙方可先行支付甲方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第四年起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將于當年的10月1日前(遇節(jié)假日順延)匯入甲方指定賬戶。
2014年10月,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向原告方出具《擔保保證函》,載明被告新昊華公司不能依《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向原告方支付委托經營托管收入時,由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承擔保證責任,代為履行支付義務。
2014年11月,被告新昊華公司向原告方發(fā)布《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承諾》,承諾涉案商鋪委托經營托管的具體起始日期自2014年3月1日開始。
2017年9月24日,被告新昊華公司發(fā)布《致業(yè)主函》,告知原告方無法如期全額支付涉案商鋪第四年的托管收益,并作出承諾:1.2017年10月9日支付每戶20%的托管收益首期款。2.余款將分別在不晚于2017年11月底支付30%、12月底支付20%,尾款30%不晚于2018年1月底支付完畢。
2017年10月11日和12月11日,被告新昊華公司分兩次向原告方支付涉案商鋪第四年的(委托經營托管)部分收益10,823.83元和43,295.31元。及至訴訟之日,尚有第四年度剩余收益38,656.54元沒有支付。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及《補充協議》、涉案商鋪房地產權證、《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及《補充協議》、《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承諾》、銷售不動產統(tǒng)一發(fā)票、辦證交房費用結算清單、銀行賬戶交易明細、擔保保證函、致業(yè)主函、被告提供的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以及雙方當庭陳述等證據證實,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綜合案件情況,本案爭議焦點主要有以下幾個,下面分項論述。
第一個爭議焦點,第四年度期間的起止日期。對此,原告認為應該是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主要理由是被告新昊華公司向原告方發(fā)布的《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承諾》,其中明確承諾涉案商鋪委托經營托管的具體起始日期自2014年3月1日開始;被告則認為第四年度托管期間是2020年9月2日至2021年9月1日(被告方庭審中陳述如此),主要理由是《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第二條的約定,其中有個前置條件即必須辦出涉案商鋪的產權證明,而涉案商鋪產證的登記日是2016年9月2日。本院認為,雖然2014年年初原告方和被告新昊華公司簽署的《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第二條對委托經營托管具體起始日期的計算方式做出了約定,但2014年11月被告新昊華公司向原告方發(fā)布的《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承諾》中對于委托經營托管的具體起始日期做出了明確承諾,而且也得到了原告方的認可(原告方在庭審中將該承諾作為證據出示可以視為對其認可),因而可以認為是雙方對委托經營托管的具體起始日期做出了合意變更,理應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因此本院認為涉案商鋪委托經營托管的第四年度期間的起止日期為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根據《商業(yè)物業(yè)托管協議》第五條約定,被告新昊華公司應將第四年度起的委托經營托管收入于當年10月1日前(遇節(jié)假日順延)支付給原告方。據查明事實,對于第四年度委托經營托管收入,被告新昊華公司分別于2017年10月11日和12月11日分兩次支付部分收益,尚有剩余部分收益迄今未付。被告新昊華公司的前述行為顯屬遲延支付,理應承擔違約責任,向原告賠償相應利息損失。根據雙方協議,最后付款日恰逢國慶假日,第四年度的最后付款日應該順延至2017年10月8日,因而相應的利息損失應當從2017年10月9日計算。
第二個爭議焦點,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的保證責任問題。針對雙方的訴辯意見,本院認為,依據《擔保保證函》的內容,被告同某發(fā)展公司承擔的責任形式應是一般保證責任,其行使先訴抗辯權于法有據,承擔保證責任的條件尚未成就,加之原告方亦未向法院提供阻卻被告先訴抗辯權的相關證據,因而原告方的相應訴請難獲支持。
第三個爭議焦點,原告律師費的承擔問題。針對雙方的訴辯意見,根據已查明事實,本院認為原告方的主張缺乏法律和事實依據,難獲支持。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金某新昊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陸某、黃思源第四年度剩余委托經營托管收入38,656.54元;
二、被告上海金某新昊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陸某、黃思源第四年度委托經營托管收入的利息損失(具體包括三筆,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其中,第一筆以10,823.83元為基數,計算期間為2017年10月9日至2017年10月11日;第二筆以43,295.31元為基數,計算期間為2017年10月9日至2017年12月11日;第三筆以38,656.54元為基數,計算期間為2017年10月9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
三、駁回原告陸某、黃思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060元(原告方已預繳),由被告上海金某新昊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承擔,并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繳納至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慶廷
書記員:謝玄卿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