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閆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無固定職業(yè),住所地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立祥,黑龍江孟繁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向陽鎮(zhèn)石槽村。
法定代表人:董和,男,該農(nóng)場場長。
原告閆某某訴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以下簡稱東某某農(nóng)場)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2015年9月2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閆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羅立祥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閆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被告雙倍返還定金100萬元,并賠償因被告違約給原告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約70萬元;2、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08年12月1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了《租賃耕地合同》一份,雙方約定:被告將自有的耕地約1000畝承包給原告,租金總額為300萬元,租賃期限為30年,并同時約定了合同的起算時間、租金的交付、違約責任等其他內容。原告于合同簽訂之日交付10萬元定金,后又陸續(xù)交付40萬元定金,被告于2010年4月29日出具收到原告交付定金50萬元的《黑龍江省單位往來資金結算票據(jù)》憑證。合同簽訂后,原告為了履行合同,投入大量資金,并租賃了相關農(nóng)機設備,購買了種子、化肥等相關生產(chǎn)資料,為耕種土地做著積極的準備。但被告卻違反合同約定,于2011年將耕地出租給其他人,導致原告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并給原告造成約70萬元的重大財產(chǎn)損失。此后原告多次找到被告場長、書記,要求解決此事,被告的負責人一直承諾給解決,但卻一直未能解決。2012年中旬,被告找到原告并通過香坊區(qū)法院成高子法庭法官進行雙方調解,被告同意原告的財產(chǎn)損失賠償及雙倍返還定金的請求,共計賠償原告170萬元整。但最終因為其他原因未能簽訂和解協(xié)議。此后,原告又多次找到原告的負責人及鄉(xiāng)里的領導,但農(nóng)場和鄉(xiāng)里的答復是此事還有一些手續(xù)未辦完,并承諾一定給予解決,讓原告不要著急。但時至今日,原告的損失仍未得到賠償。故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閆某某與被告東某某農(nóng)場于2008年12月10日簽訂的《租賃耕地合同》系當事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亦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義務。閆某某依約履行了支付定金的義務,東某某農(nóng)場應依約將案涉土地交付閆某某,但東某某農(nóng)場卻將案涉土地交付他人使用,致使閆某某與東某某農(nóng)場簽訂的《租賃耕地合同》不能履行,已構成根本違約。東某某農(nóng)場應雙倍返還閆某某定金100萬元,但東某某農(nóng)場托而不付,于法無據(jù)。閆某某要求東某某農(nóng)場雙倍返還定金100萬元,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因東某某農(nóng)場的違約行為給閆某某造成了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其資金長期被占用的實際損失,東某某農(nóng)場依法應賠償閆某某實際損失。關于閆某某實際損失數(shù)額如何確定的問題,閆某某主張要求東某某農(nóng)場賠償其與案外人徐某某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因東某某農(nóng)場的違約行為致使土地承包合同不能履行而雙倍返還的定金60萬及種子、化肥損失10萬元,總計70萬元的損失。因閆某某與案外人徐某某達成的損失賠償協(xié)議系當事人雙方私下達成的協(xié)議,未經(jīng)過司法程序認定,亦沒有銀行流水予以證明閆某某已實際賠償徐某某70萬元,70萬元的籌集和交付沒有銀行流水予以佐證,不符合常理,種子、化肥的損失亦沒有相應票據(jù)予以證明,故僅憑閆某某與案外人徐某某的土地租賃合同及兩張收條不能形成證據(jù)鏈予以證明閆某某因東某某農(nóng)場的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失。即使閆某某的上述損失被本院予以認可,但因閆某某與案外人徐某某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的時間為2009年1月15日,此時東某某農(nóng)場與閆某某之間的《租賃耕地合同》約定的土地交付條件尚未滿足,閆某某明知自己尚未能取得案涉土地而與他人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并收取案外人徐某某的超過主合同標的額20%的定金30萬,閆某某訴求的損失中的60萬定金損失,定金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限額,且閆某某對此亦有過錯,閆某某應自行承擔部分損失。閆某某的實際損失應為:閆某某交付的50萬元定金的資金占用損失,該筆定金被東某某農(nóng)場長期占用,從資金流轉使用于經(jīng)營的效益分析及與銀行關于貸款利息、逾期罰息的計算比例、方法相比較,此資金占用的損失在近年來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應根據(jù)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平衡,故原告的實際損失應自2010年4月29日起,按照年利率24%為標準計算為宜。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閆某某雙倍定金1000000元;
二、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閆某某交付的500000元定金的資金占用損失810000元(自2010年4月29日起至2017年1月29日止,按照年利率24%為標準計算)。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1090元(原告閆某某已預交),由被告哈爾濱市東某某農(nóng)場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上訴狀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姚建勇 人民陪審員 李廣義 人民陪審員 吳振金
書記員:朱雪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