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某淳
劉蓮麗(黑龍江合興律師事務所)
宋某才
原告金某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朝鮮族,住所地寧安市。
委托代理人劉蓮麗,黑龍江合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宋某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所地寧安市。
原告金某淳與被告宋某才農(nóng)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9月10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4年9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1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第一次開庭時,原告金某淳及其委托代理人劉蓮麗、被告宋某才到庭參加訴訟。第二次開庭時,原告金某淳的委托代理人劉蓮麗、被告宋某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根據(j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歸納本案爭議焦點為:被告是否向原告支付了2012年土地承包費,承包費的數(shù)額是多少。
原告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經(jīng)被告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jù)1.合同書一份。證明原、被告之間簽訂2011年種地的合同,并且按照該合同原告收到2011年土地承包費。后面標注種地時間從2012年至2012年秋天這部分,是被告在原告出國之后自行添加的。因為當時原、被告只簽訂一份合同,是原告從被告處要回來的。
被告質證認為,合同書上的字跡是被告寫的,簽訂合同時間是2011年11月17日。合同上的字都是被告寫的,原告自己簽的名。合同最下面的一行字簽訂合同時補上的,給原告念了。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中明確記載承包費8000元已經(jīng)交付,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應認定被告交納的8000元承包費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并非2011年的承包費。對該證據(jù)原告要證明的問題,不予采信。
證據(jù)2.寧安市某鎮(zhèn)某村委會證明一份。證明從2011年開始,被告耕種原告在某村的水田地7.5畝,承包價格是每畝1100元。
被告宋某才質證稱,2012年被告耕種了原告的7.5畝水田地,但是2011年3月份開始的時候,某村每畝水田地承包費漲到1200元。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客觀、真實,予以采信。
證據(jù)3.護照一份。證明原告出國的時間為2012年2月27日至2012年6月17日。原告出國的時候將地交給某村委會,被告跟某村委會說和原告有合同,被告承包原告的土地。某村委會給原告打電話說承包費讓原告自己向被告索要,原告回國以后多次找被告索要承包費,被告未給付。
被告宋某才質證稱,合同上的日期是2011年11月份,按照每畝承包費1200元,被告交了9000元,扣除1000元借款,實際交了8000元。被告交完錢的時候原告還沒出國。2012年3、4月份的時候,村里包地,被告拿著與原告簽訂的合同去找的村委會,后來原告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村委會的趙會計,問原告的地是誰種的,趙會計跟原告說讓被告種了。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只能證明原告的出國時間,不能證明原告所要證明的其他問題,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
被告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經(jīng)原告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土地承包合同五份。證明被告承包土地都是先交承包費,后耕種。2011年交錢種2012年的地,都是頭一年交錢種第二年的地,合同上也標明了土地承包的價格。
原告質證認為,第一,對五份合同的真實性有異議,這些合同的日期下面沒有其他內(nèi)容;第二,這些合同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第三,被告從2006年開始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每份合同都對種地時間做出了約定。被告稱已經(jīng)給付原告2012年的承包費的事實不存在,被告給原告的8000元是2011年的承包費。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要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當庭陳述、舉證、質證、法庭調查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金某淳系寧安市某鎮(zhèn)某村村民,有承包地水田7.5畝。2011年,原告將7.5畝水田地承包給被告宋某才耕種。2011年11月17日,雙方簽訂合同書,其中約定:“東新金某淳7.5畝水田承包給宋某才,承包費8000元整,已交,一切費用不管。承包人宋某才。地主金某淳。合同時間2011年11月17日。種地時間2012年至2012年秋?!北桓娼o付原告土地承包費8000元。2012年春節(jié)后,原告出國,時間為2012年2月27日至2012年6月17日。2012年,被告繼續(xù)耕種原告的土地水田7.5畝。
據(jù)以上事實,本院認為:原告金某淳與被告宋某才之間的土地承包合同書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其內(nèi)容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嚴格履行。原告主張雙方簽定合同是2011年應履行的內(nèi)容,但結合原、被告雙方簽定合同時間是2011年11月17日,又結合農(nóng)村土地承包的交易習慣,應認定該合同約定的是2012年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該合同書中明確記載承包費8000元已經(jīng)交付,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原告要求被告給付2012年的土地承包費8250元的訴訟請求不符合事實及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稱合同書中關于“種地時間2012年至2012年秋”的內(nèi)容是被告簽訂合同后,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加上的,對此,被告不認可,原告亦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實自己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六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金某淳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即25元由原告金某淳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
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中明確記載承包費8000元已經(jīng)交付,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應認定被告交納的8000元承包費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并非2011年的承包費。對該證據(jù)原告要證明的問題,不予采信。
證據(jù)2.寧安市某鎮(zhèn)某村委會證明一份。證明從2011年開始,被告耕種原告在某村的水田地7.5畝,承包價格是每畝1100元。
被告宋某才質證稱,2012年被告耕種了原告的7.5畝水田地,但是2011年3月份開始的時候,某村每畝水田地承包費漲到1200元。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客觀、真實,予以采信。
證據(jù)3.護照一份。證明原告出國的時間為2012年2月27日至2012年6月17日。原告出國的時候將地交給某村委會,被告跟某村委會說和原告有合同,被告承包原告的土地。某村委會給原告打電話說承包費讓原告自己向被告索要,原告回國以后多次找被告索要承包費,被告未給付。
被告宋某才質證稱,合同上的日期是2011年11月份,按照每畝承包費1200元,被告交了9000元,扣除1000元借款,實際交了8000元。被告交完錢的時候原告還沒出國。2012年3、4月份的時候,村里包地,被告拿著與原告簽訂的合同去找的村委會,后來原告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村委會的趙會計,問原告的地是誰種的,趙會計跟原告說讓被告種了。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只能證明原告的出國時間,不能證明原告所要證明的其他問題,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
被告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經(jīng)原告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土地承包合同五份。證明被告承包土地都是先交承包費,后耕種。2011年交錢種2012年的地,都是頭一年交錢種第二年的地,合同上也標明了土地承包的價格。
原告質證認為,第一,對五份合同的真實性有異議,這些合同的日期下面沒有其他內(nèi)容;第二,這些合同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第三,被告從2006年開始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每份合同都對種地時間做出了約定。被告稱已經(jīng)給付原告2012年的承包費的事實不存在,被告給原告的8000元是2011年的承包費。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不能證明被告要證明的問題,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
根據(jù)當事人當庭陳述、舉證、質證、法庭調查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金某淳系寧安市某鎮(zhèn)某村村民,有承包地水田7.5畝。2011年,原告將7.5畝水田地承包給被告宋某才耕種。2011年11月17日,雙方簽訂合同書,其中約定:“東新金某淳7.5畝水田承包給宋某才,承包費8000元整,已交,一切費用不管。承包人宋某才。地主金某淳。合同時間2011年11月17日。種地時間2012年至2012年秋?!北桓娼o付原告土地承包費8000元。2012年春節(jié)后,原告出國,時間為2012年2月27日至2012年6月17日。2012年,被告繼續(xù)耕種原告的土地水田7.5畝。
據(jù)以上事實,本院認為:原告金某淳與被告宋某才之間的土地承包合同書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其內(nèi)容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按照合同約定嚴格履行。原告主張雙方簽定合同是2011年應履行的內(nèi)容,但結合原、被告雙方簽定合同時間是2011年11月17日,又結合農(nóng)村土地承包的交易習慣,應認定該合同約定的是2012年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該合同書中明確記載承包費8000元已經(jīng)交付,種地時間為2012年至2012年秋。原告要求被告給付2012年的土地承包費8250元的訴訟請求不符合事實及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原告稱合同書中關于“種地時間2012年至2012年秋”的內(nèi)容是被告簽訂合同后,在原告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加上的,對此,被告不認可,原告亦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實自己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六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金某淳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0元減半收取,即25元由原告金某淳負擔。
審判長:白云
審判員:張勇
審判員:于長偉
書記員:劉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