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裸体无遮挡免费永久观看|精品女同av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婬片A片人缓交|给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自产拍免费视频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金融不良資產(chǎn)不能作為詐騙罪的犯罪對象

2024-10-15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 評論0

來源:《中國法院2022年度案例19刑事案例一》,2022年3月第一版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 孫璽

? ? ? ?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 杜子洋

案例索引

(2020)內刑終123號

?
基本案情

2016年1月22日,公安部將甲資產(chǎn)管理公司呼和浩特市辦事處(以下簡稱甲公司)被舉報涉嫌經(jīng)濟犯罪的線索移交給內蒙古公安廳進行審查。內蒙古公安廳對甲公司展開初查并于2016年3月25日以涉嫌犯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員失職罪對該單位相關工作人員立案偵查(另案處理)。初查中發(fā)現(xiàn),為甲公司代理訴訟追償業(yè)務的律師王某于2013年4月8日以他人名義在北京注冊成立乙投資顧問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并以該公司名義購得甲公司涉案債權進行訴訟追償,案件舉報人被列為訴訟追償案件的被告人,從而引發(fā)此案。2016年8月11日,內蒙古公安廳對王某立案偵查,發(fā)現(xiàn)王某于2009年3月4日以他人名義在北京注冊成立丙投資顧問公司(以下簡稱丙公司),并以該公司名義購得其代理訴訟追償業(yè)務的丁資產(chǎn)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丁公司)一筆5戶債權的債權包,并以丙公司名義進行追償,具體事實如下。

1.王某購買甲公司金融不良債權的事實

戊公司于2000年12月從某銀行海淀區(qū)支行貸款2950萬元,到期未能償還。該行于2002年8月9日經(jīng)過司法程序勝訴后因無財產(chǎn)可供執(zhí)行,于2004年6月28日將上述債權剝離給己資產(chǎn)管理公司北京辦事處(以下簡稱己公司),己公司于同年11月29日將該債權轉讓給庚資產(chǎn)管理公司北京辦事處(以下簡稱庚公司),庚公司于2011年6月5日將該債權轉讓給丁公司,丁公司于同年7月5日轉讓給甲公司。甲公司取得該債權后,成立了項目組并于2012年6月15日與某律師事務所簽訂了《一般風險代理協(xié)議》,由王某律師團隊代理該債權的訴訟追償。甲公司于2012年7月6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追加戊公司的6位股東(公司)為申請被執(zhí)行人。該案件執(zhí)行法官告知王某團隊:除A公司(其中1位股東)可能存在出資不實的情況外,如果想追究其他公司責任,應向法院另行提出訴訟而不是在執(zhí)行程序中提出追加申請。王某團隊成員彭某萍律師于2013年3月12日作出情況說明,并將上述情況告知了甲公司,凌某律師于2013年3月13日通過郵箱發(fā)給王某一份與上述內容相符的情況說明,王某未將凌某發(fā)給他的該份情況說明轉給甲公司。甲公司于2013年11月18日在某金融資產(chǎn)交易所掛牌轉讓該不良資產(chǎn)債權。王某控制的乙公司于同年12月6日以195萬元的價格購得該債權并進行訴訟追償。內蒙古公安廳立案偵查后,甲公司經(jīng)與王某協(xié)調,乙公司于5月13日將該債權退還給甲公司。

2.王某購買丁公司債權包5戶債權的事實

丁公司于2007年12月19日從庚公司受讓了一批銀行不良資產(chǎn)債權包。2008年4月3日,丁公司與庚公司約定,共同成立辛資產(chǎn)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辛公司),系丁公司子公司,受丁公司委托處置不良資產(chǎn),以庚公司名義進行訴訟追償。2007年12月12日至2011年6月7日,某律師事務所與丁公司簽定了相關債權《專項法律事務顧問合同》等協(xié)議,王某作為某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為實現(xiàn)5戶債權提供法律服務。2009年9月1日,辛公司訴求B公司(其中1戶債務人)股東的股東壬能源集團(以下簡稱壬集團)承擔B公司債務連帶清償責任,償還本息等共計6680余萬元。2010年3月,壬集團與辛公司債權負責人陳某術、袁某標以及王某多次協(xié)商以租金抵頂債務問題,被辛公司否決。后王某提出通過其個人能力和社會關系為壬集團介紹引進癸資產(chǎn)管理公司(以下簡稱癸公司)融資的方式間接解決該戶債務人債務的設想,但能否實現(xiàn)尚不能確定。2010年6月7日、8月12日,王某以其控制的丙公司向辛公司提出收購5戶債權包的請求并提交相關材料。7月22日,辛公司收到王某遞交的丙公司收購意向函,陳某術、袁某標根據(jù)該收購意向函起草了《關于不良債權項目組包轉讓處置預案的請示》,層報丁公司并獲得同意。9月26日,寅能源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寅公司)、卯科技發(fā)展公司(以下簡稱卯公司)與丙公司采取圍標的形式,向丁公司提出收購5戶債權包的意向函,丙公司支付保證金900萬元。次日,寅公司與丁公司簽定了資產(chǎn)轉讓合同,取得5戶債權。2011年7月25日,寅公司與丙公司簽訂資產(chǎn)轉讓合同,將債權包轉讓給丙公司,王某支付收購款1500萬元。壬集團與癸公司在2011年6月、11月兩次簽約,12月30日實施債權投資計劃。丙公司于2011年12月29日與壬集團及其下屬電廠協(xié)商并簽訂《財務顧問協(xié)議》;2012年1月6日至4月26日收取壬集團下屬三家電廠支付服務顧問費2520萬元。2015年11月26日丙公司經(jīng)司法程序取得另外1戶債務人房屋一套的產(chǎn)權證。其他3戶債權至案發(fā)均未實現(xiàn)。

?
案件焦點

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

?
法院裁判要旨

內蒙古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的兩起涉案事實均不構成詐騙罪,理由如下。

1.關于戊公司債權的事實

甲公司因戊公司6位股東中的1位股東A公司可能存在出資不實的情況,已申請法院追加6家公司為被執(zhí)行人,在案證據(jù)證實甲公司在轉讓債權前,明知該股東應承擔債務責任的相關事實,王某查找到戊公司股東出資不實問題并告知甲公司,已盡到代理律師的提示義務,不存在隱瞞真相的行為。王某將債權的追償線索告知甲公司,甲公司在執(zhí)行程序中申請追加6家公司,不存在因王某的欺騙陷入錯誤認識。甲公司之所以做出拍賣債權的處分決定,是因為已對該股東償債可能性大小作出內部評估,其確實并無償債能力,而且從法律角度,要求其他股東為其承擔出資不實的連帶責任也不可能實現(xiàn)。甲公司并未因王某的行為而陷入錯誤認識,甲公司轉讓債權的處分行為與王某行為不具有因果關系。

2.關于B公司等5戶債權的事實

B公司債權的委托代理協(xié)議規(guī)定,丁公司委托某律師事務所提供專項法律服務,并不涉及委托資產(chǎn)實體權利處分的事項,王某引進投資計劃的行為不屬于代理債權的工作職責范圍。另外,王某雖然借用辛公司的名義與壬集團談判,借助的是丁公司的平臺,但投資計劃、項目引進、與投資方協(xié)商均是依靠王某個人能力促成,丁公司和辛公司均未實質參與,而勞務顧問費用具有專屬性,應歸于真正促成投資的王某本人。王某行為的不當之處在于利用被委托人的平臺為自己代理,屬違背誠信的行為,而并非是未將自己的工作成果告知丁公司的行為。

辛公司轉讓B公司等5戶債權的處分決定,并非是因為王某隱瞞投資談判進展所導致,二者之間沒有必然因果關系。辛公司在知悉B公司項目中存在壬集團濫用股東權力的情況,且應承擔B公司債務的線索后,曾擬對壬集團提起訴訟,但最終放棄訴訟途徑而采用了拍賣債權方式,是因為綜合考量后,王某出價1500萬元收購債權,可使該債權實現(xiàn)極高盈利率,并能及時回籠資金。在丁公司轉讓債權時,無證據(jù)證明該融資計劃一定能夠成功,無法認定王某的隱瞞行為必然導致丁公司損失。1500萬元出售債權完全由丁公司定價,雖然王某通過控制的丙公司對丁公司債權售價進行建議,但最終還是由丁公司定價,1500萬元出售債權盈利率高達100%以上,王某以此價格購買,不存在王某造成丁公司損失問題。

綜上,王某以其實際控制的公司購買其代理追償?shù)牟涣紓鶛?,違反金融資產(chǎn)相關法律規(guī)定,但其行為不構成詐騙罪。檢察機關認為王某隱瞞事實,甲公司及丁公司因王某的行為陷入錯誤認識,做出財產(chǎn)處分決定從而造成損失的抗訴意見無事實法律依據(jù),不予采納。

?
法官后語

本案系將金融不良債權交易作為詐騙罪的案件,爭議焦點在于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詐騙罪,按照審理詐騙案件的研判思路,主要應從詐騙罪的犯罪構成要件評價涉案行為,而本案中最為關鍵的爭議焦點在于金融不良資產(chǎn)能否作為詐騙罪的犯罪對象,要判斷這一問題,就需結合金融不良資產(chǎn)的定義、性質和特點予以考量。

金融不良資產(chǎn)是指處于非良好經(jīng)營狀態(tài)的,不能及時給銀行帶來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難以收回本金的銀行資產(chǎn),主要指不良貸款,也稱不良債權。點其特點有:(1)沒有確定價值,因為沒有明確財產(chǎn)線索、責任方無清償意愿和能力、通過正常法律催收程序難以清償,是否具有清償可能性等難以預計,購買方買到的是繼續(xù)向責任方主張債權的機會以及實現(xiàn)債權的不確定利益和債權無法獲得清償?shù)娘L險,不是已取得了或者日后必然會取得特定的清償金額。(2)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商定,實質是在各自判斷債權日后清償可能性,不同的人去評價同一債權的價值都不同,不良債權的經(jīng)濟價值還與“時間點”密切相關,無法準確判斷某一個因素對交易價格的具體影響,也無法預測可能會造成多少經(jīng)濟損失。(3)允許受讓人獲利是不良債權交易市場能夠存在的基石,受讓人在購買后可能有新發(fā)現(xiàn)的財產(chǎn)線索,或依據(jù)自身能力整合多種社會資源創(chuàng)設新的解決方案,是在承擔交易成本和風險后合法獲取利潤,除了債權本身的價值,還附加了受讓人自身能力的價值體現(xiàn)。(4)交易價格大多數(shù)遠低于賬面本息金額,原因是債務人沒有清償能力、拒不履行清償義務,導致債權的可變現(xiàn)價格與本息金額差異巨大。具體到本案中,涉案債權在交易前,已經(jīng)發(fā)生多次轉讓,前手己公司、庚公司、甲公司對戊公司項目的判斷是“無法估計實際回收情況”,己公司、庚公司、丁公司對5戶債權的判斷是“難以獲得清償”。

綜合以上特點,可以分析出不良債權的性質特點:它不是實實在在價值確定的財物,其追償方式多數(shù)以訴訟實現(xiàn),因其具有“不良”的性質,即使有了法院的生效判決,也僅是法律意義上的追償可能性而已,嚴格講只是一種無法確定數(shù)額的財產(chǎn)性利益,所以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對不良債權的價值進行確定的依據(jù)。反觀本案,偵查機關委托鑒定機構將交易日作為基準日作出了兩份評估報告,而鑒定人員出庭證實,做出評估結果的前提是假設債務人能夠及時清償并有足夠的清償意愿,但這種假設不成立,不符合不良債權性質特點,不良債權在不同的權利人手中具有不同的價值,不能因為其他人將不良債權實現(xiàn)了較高比例的追償,就認為所有人都可以實現(xiàn),因此不能以評估方式來確定不良債權的價值,也更不應以評估價值認定犯罪數(shù)額。從性質來講,不良債權也不能成為詐騙罪的犯罪對象,因為詐騙罪犯罪對象限于“能夠確定客觀經(jīng)濟價值的財物”,而不良債權既非財物,更不能確定客觀價值,將“不良債權交易行為”作為詐騙罪處理,沒有法律依據(jù)。

另外,詐騙罪的成立還需被害人受到損失,而本案中甲公司和丁公司的損失數(shù)額無法確定,在王某被立案前已將債權退還給甲公司,甲公司被認為沒有受到損失,丁公司以購買和出售涉案債權的價格計算,不僅無損失,盈利率高達100%以上,因此無法認定甲公司和丁公司因王某行為受到損失?;谝陨暇C述,王某以其實際控制的公司購買其代理追償?shù)牟涣紓鶛?,確實違反金融不良資產(chǎn)轉讓相關法律規(guī)定,但其行為不構成詐騙罪。

關鍵詞:無罪 無罪網(wǎng) 無罪辯護 無罪律師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