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審原告郭某某(曾用名陳燕)。
原審被告趙某。
原審被告李某某。
委托代理人裴樹花,河北仁浩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南濤。
委托代理人肖瑞廣。
原審第三人張淑恩。
原告郭某某(曾用名陳燕)訴被告趙某、李某某、第三人南濤、張淑恩欠款糾紛一案,本院于2010年5月11日作出(2010)衡桃北民二初字第24號民事判決,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本院于2011年8月2日作出(2011)衡桃民再初字第9號民事裁定,決定再審。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審原告郭某某、原審被告李某某及委托代理人裴樹花、原審第三人南濤委托代理人肖瑞廣均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趙某、原審第三人張淑恩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再審查明的事實除與原審一致外,另查明,2009年4月14日郭某某因持偽造的河沿鎮(zhèn)政府的《辦卡人員證明》,到衡水工商銀行河西支行申請辦理牡丹卡,被公安機關(guān)行政拘留15天。郭某某在辦卡中,趙某幫其借了四個身份證并透支20000元,趙某為了歸還透支款,2009年4月24日給郭某某出具了借款20000元的借條。
本院認為,原審被告趙某于2009年1月22日、2009年2月12日分別向原審原告借款7500元、5700元,原審原告提供了趙某親筆所寫借條,原審時趙某對借款事實無異議,現(xiàn)原審原告要求其給付借款,合理合法,應(yīng)予支持。趙某已分三次還款1200元,此款應(yīng)從欠款中扣除,趙某仍欠原審原告12000元。此款系原審被告李某某與趙某在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所借,雖二人在離婚時約定債務(wù)由趙某個人承擔,但該約定不能對抗債權(quán)人(即原審原告),原審原告要求原審被告李某某對趙某的借款承擔還款責任,合理合法,應(yīng)予支持。李某某在承擔還款責任后,可另行向趙某追償。趙某在2009年2月12日借款時用小房作抵押,因該抵押房產(chǎn)未在相關(guān)部門辦理抵押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原審原告要求原審第三人承擔連帶責任,與法不合,不予支持。趙某于2009年4月24日向原審原告借款20000元,該借款是趙某為了歸還用牡丹卡透支的款項,因原審原告用偽造證明騙取銀行牡丹卡的行為系違法行為,趙某向原審原告借款歸還透支款,該借款應(yīng)視為趙某的個人行為,此債務(wù)應(yīng)由趙某個人償還。原審原告與趙某在借條中既約定了利息又約定違約金,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無效,趙某應(yīng)按約定給付原審原告借款20000的利息。趙某原審時辯稱只欠原審原告10000元,未提供相應(yīng)的證據(jù)證實,再審時趙某未出庭,對其主張不予采納,原判在認定事實及適用法律方面有誤,應(yīng)予撤銷。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第107條、第114條、第196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43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30條之規(guī)定,缺席判決如下:
審判長 彭文中
審判員 謝苗菊
審判員 扈榮振
書記員: 趙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