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鄭某某,男,住蘭西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單權,黑龍江單權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男,住蘭西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利民,北京知仁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鄭某某與被告劉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2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4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鄭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決劉某某給付原告欠款800,000.00元。2、訴訟費由被告劉某某負擔。事實和理由:在2014年3月30日,原告與被告申請注冊了黑龍江省北安農墾輝佰糧貿有限公司,雙方共同經營并合伙收糧,當時原告投資1,100,000.00元,雙方共同在外邊借了800,000.00元,公司成立后在經營過程中雙方用利潤將800,000.00元外債償還。2015年3月份被告將公司賣給張志華,金額為2,420,000.00元,原告知道后,找到被告說這2,420,000.00元理應分給原告一半,雙方協商,被告同意給原告800,000.00元并由被告出欠據一張,雙方口頭約定此欠款于2015年9月份之前還款。到期后,原告多次索要未果,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償還欠款800,000.00元,并承擔訴訟費。
原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交如下證據:1、欠據1張,證實內容為:2015年4月5日經原、被告協商后,被告給原告出具欠據800,000.00元;2、(2015)北商初字第137號民事判決書1份;3、(2016)黑81民終356號民事判決書1份,證據2、3證實內容為:2,420,000.00元的來源系被告與蘭貴祥之間的個人債務,被告給原告出具的欠條是雙方真實意愿的表示。
劉某某辯稱:原告所訴的事實部分不屬實,主要體現在原告說經雙方結算被告欠原告800,000.00元及雙方約定的口頭還款期限不對。理由是:1、原、被告確實在趙光農場有過合伙收糧的事實,原告提供給法庭的欠條只是雙方算賬過程中產生的一部分事實,該結果不是最終的結果,雙方最終結算是2015年6月15日在會計孫振友家進行的,結算的結果是原告欠被告530,000.00元。2.雙方對趙光農場的結算沒有形成認可的書面手續(xù),在2014年趙光農場收糧結束后,雙方又在蘭西縣長江鄉(xiāng)建立了一個收糧點,因長江鄉(xiāng)的收糧點雙方的賬目沒有結算清楚,所以在2015年6月15日,就沒有形成長江鄉(xiāng)收糧點的結算數字,致使雙方未能形成這兩個收糧點的最終結算結果。綜上,針對本次原告所主張的趙光農場合伙收糧,被告欠原告800,000.00元的事實不成立,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交如下證據:1、(2015)北商初字第137號民事判決書,證實內容為:該判決書的第7頁孫振友的調查筆錄、第9頁孫振友的調查筆錄,及第10頁、第11頁原、被告的質證意見,及第12頁本院確定的案件事實,均能夠證實原、被告針對趙光農場合伙收糧事宜,最終的結算時間是2015年6月15日,在場人有原、被告及會計孫振友,還有收糧時的記量員曹峰四個人在場,算賬的結果是原告欠被告530,000.00元。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質證意見為:對原告陳述的公司設立、雙方的投資情況無異議,對原告提交的3份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要說明的是:1.被告并不是自己將公司轉讓給張志華,而是原、被告與種糧戶代表蘭貴祥達成用收糧點抵償種植戶糧款的協議后,將收糧點的資產轉讓給蘭貴祥,蘭貴祥又轉讓給張志華,轉讓價格是2,420,000.00元,在這一過程中被告并沒有得到轉讓款2,420,000.00元,這2,420,000.00元是原、被告共同經營期間所負的外債,所以根本不會產生被告得到了2,420,000.00元以后與原告進行利潤分配,被告才給原告出具了800,000.00元的欠條;2.在證據2、3中,體現出法院索取原、被告的會計孫振友的調查筆錄時,孫振友明確證實雙方在趙光農場合伙收糧算賬過多次,但是最后一次是2015年6月15日在孫振友家,算賬的結果是原告欠被告530,000.00元,而本案原告向法庭所舉示的欠條所基于的事實同樣是趙光農場合伙收糧,但欠據形成的時間是2015年4月5日,這個時間結算出的結果不是最終結果。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質證意見為:對該份判決書真實性無異議,但要說明的是:在趙光農場結算后被告欠原告800,000.00元,被告多次說這個賬目算的不對,2015年6月15日在孫振友家,被告說原告欠他530,000.00元,實際原告并不欠,因為在趙光農場總體算帳時,原告投入1,100,000.00元,被告沒有投資,在賬目往來的時候,孫振友顯示是欠被告530,000.00元,這1,100,000.00元被告應該投入一半55萬元,原告欠被告530,000.00元,這一算應是被告欠原告2萬元。從判決書可以肯定一點,被告與蘭貴祥之間2,420,000.00元是個人債務,與雙方經營公司所欠的債務無任何關聯性,在137號判決中法院已經認定了,在李文斌的證言中以及356號判決已經認定這2,420,000.00元與原、被告之間的經營沒有關聯。當初因為原告向被告索要這800,000.00元,被告不給才引起了北安法院的一審、二審兩起案件。
通過對雙方當事人所舉證據的審查,本院認證如下,原告所舉證據1為原件,證據2、3為生效的法律文書,且證據2與被告所舉證據一致,以上證據被告對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上述證據具有真實性、合法性,與本案具有關聯性,本院予以采信。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原、被告在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農場合伙收糧,并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了黑龍江省北安農墾輝佰有限公司,原告鄭某某投入1,100,000.00元,對外借款800,000.00元,后借款以收糧利潤償還。2015年3月,原、被告領取了黑龍江省北安農墾輝佰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在經營期間,因被告劉某某個人向蘭貴祥借款2,420,000.00元,2015年4月1日黑龍江省北安農墾輝佰有限公司停止經營。原、被告雙方經過結算被告欠原告款800,000.00元,于2015年4月5日被告給原告出具欠據一張。此款經原告多次索要未果,故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在北安市趙光農場合伙收糧,在雙方結算過程中,被告給原告出具的800,000.00元欠據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被告對欠據的真實性無異議,應認定原、被告之間債權債務關系成立。被告主張欠據系雙方未最后結算時所出具,舉證(2015)北商初字第137號民事判決書中孫振友的證言,證實經原、被告在2015年6月15日結算,原告欠被告530,000.00元。但該份判決經(2016)黑81民終356號民事判決書認定,一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錯誤,在(2016)黑81民終356號民事判決書中沒有對此事實給予認定,故被告主張本案中原告持有的欠據不是最終結算憑證,沒有提供足夠證據來證實其主張的事實成立,故本院對被告此主張不予采信。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劉某某償還原告鄭某某欠款800,000.00元,此款于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900.00元,由被告劉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綏化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銳鋒
書記員:李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