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某某
司維(河北唐山路北區(qū)喬屯法律服務所)
吳桂英(河北唐山路北區(qū)喬屯法律服務所)
楊某
鄭某乙
鄭某丙
鄭某丙共同委托代理人李賀亭
鄭某丙共同委托代理人黃建文
上訴人(原審原告)鄭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唐山二運汽車三隊下崗工人。
委托代理人司維、吳桂英,唐山市路北區(qū)喬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鄭某乙,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唐山市物價局干部。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鄭某丙,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唐山市華聯(lián)商廈職工。
被上訴人鄭某乙、鄭某丙共同委托代理人李賀亭,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唐山西郊熱電廠干部。
被上訴人鄭某乙、鄭某丙共同委托代理人黃建文,河北得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鄭某某因繼承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qū)人民法院(2010)南民初字第65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及判決結果,1977年8月,被告楊某與被繼承人鄭榮財再婚,原告鄭某某系楊景文再婚前之子,被告鄭某乙、鄭某丙系被繼承人鄭榮財再婚前之女。原告鄭某某1985年參加工作(頂替鄭榮財工作),1989年10月結婚,婚后一直在訟爭房產(chǎn)處居住。鄭某乙1977年3月參加工作,1980年9月28日結婚。鄭某丙1979年參加工作,1985年結婚。鄭某乙、鄭某丙在婚前其工資收入全部交由家庭支配。1985年3月,因住房居住緊張,鄭某乙親自為家里辦理了自建平房的審批手續(xù),即唐山市路南區(qū)大業(yè)里花園南北街4排2號三間房。建筑房屋材料有自家住房拆除的檁木磚石和從其它地方自找的舊棄材料,還有政府配給和自家工資收入購買的。其中鄭某丙在戶籍上和建房申請表上是主要家庭成員。1994年在原三間平房旁邊又續(xù)建一間,也是由被告鄭某乙、鄭某丙參與建的。2000年4月18日被繼承人鄭榮財在唐山市路南區(qū)公證處立了遺囑公證,將花園南北街4排2號屬于自己的份額由原告鄭某某繼承。2003年11月3日被繼承人鄭榮財去世,原告提出以公證遺囑的內容要求辦理房產(chǎn)過戶手續(xù),對此,二被告鄭某乙、鄭某丙認為公證遺囑中確認該房產(chǎn)為被繼承人與楊某夫妻共同財產(chǎn),侵犯了她們二人共同共有的權利。經(jīng)調解,雙方未能達成協(xié)議。據(jù)此,原審法院于2011年6月15日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負擔。
判后,原審原告鄭某某不服,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負擔。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1977年8月楊某、鄭榮財結婚,1985年3月申請建房三間。鄭某乙1980年9月結婚,建房時,鄭某乙已經(jīng)結婚五年,鄭某丙1985年結婚,建房時也已結婚,一審法院查明鄭某乙、鄭某丙在婚前其工資收入全部交由家庭支配,沒有客觀證據(jù)證明,也不是事實。對于唐山市路南區(qū)公證處為鄭榮財辦理的公證遺囑,只是證據(jù)的一種,該公證遺囑合法有效,即便人民法院認為它辦理上存在錯誤,可以否認它的效力,不予采納而不能以當事人對此有爭議駁回訴訟請求。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17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chǎn)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chǎn)物權的證明”。本案訴爭房屋登記在鄭榮財名下,而且是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建造的,屬于鄭榮財與楊某共同財產(chǎn),產(chǎn)權人立公證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chǎn),任何人無權干涉。被上訴人鄭某乙、鄭某丙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建房期間鄭某乙、鄭某丙已婚,建造房屋是用鄭某乙、鄭某丙工資收入建造的。當時鄭某某和楊某沒有經(jīng)濟來源。鄭榮財當時的經(jīng)濟收入是有限的。鄭榮財名下的房屋是鄭某乙、鄭某丙與其父母的共同財產(chǎn)。對方提出上訴人是主要家庭成員是錯誤的,當時鄭某某正在上學,鄭某某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上訴人提交的遺囑,其中有大量瑕疵,公證處已經(jīng)答應賠償。故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被上訴人楊某未發(fā)表答辯意見。
書記員王永紅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及判決結果,1977年8月,被告楊某與被繼承人鄭榮財再婚,原告鄭某某系楊景文再婚前之子,被告鄭某乙、鄭某丙系被繼承人鄭榮財再婚前之女。原告鄭某某1985年參加工作(頂替鄭榮財工作),1989年10月結婚,婚后一直在訟爭房產(chǎn)處居住。鄭某乙1977年3月參加工作,1980年9月28日結婚。鄭某丙1979年參加工作,1985年結婚。鄭某乙、鄭某丙在婚前其工資收入全部交由家庭支配。1985年3月,因住房居住緊張,鄭某乙親自為家里辦理了自建平房的審批手續(xù),即唐山市路南區(qū)大業(yè)里花園南北街4排2號三間房。建筑房屋材料有自家住房拆除的檁木磚石和從其它地方自找的舊棄材料,還有政府配給和自家工資收入購買的。其中鄭某丙在戶籍上和建房申請表上是主要家庭成員。1994年在原三間平房旁邊又續(xù)建一間,也是由被告鄭某乙、鄭某丙參與建的。2000年4月18日被繼承人鄭榮財在唐山市路南區(qū)公證處立了遺囑公證,將花園南北街4排2號屬于自己的份額由原告鄭某某繼承。2003年11月3日被繼承人鄭榮財去世,原告提出以公證遺囑的內容要求辦理房產(chǎn)過戶手續(xù),對此,二被告鄭某乙、鄭某丙認為公證遺囑中確認該房產(chǎn)為被繼承人與楊某夫妻共同財產(chǎn),侵犯了她們二人共同共有的權利。經(jīng)調解,雙方未能達成協(xié)議。據(jù)此,原審法院于2011年6月15日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負擔。
判后,原審原告鄭某某不服,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或發(fā)回重審,一、二審訴訟費由被上訴人負擔。其主要上訴理由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1977年8月楊某、鄭榮財結婚,1985年3月申請建房三間。鄭某乙1980年9月結婚,建房時,鄭某乙已經(jīng)結婚五年,鄭某丙1985年結婚,建房時也已結婚,一審法院查明鄭某乙、鄭某丙在婚前其工資收入全部交由家庭支配,沒有客觀證據(jù)證明,也不是事實。對于唐山市路南區(qū)公證處為鄭榮財辦理的公證遺囑,只是證據(jù)的一種,該公證遺囑合法有效,即便人民法院認為它辦理上存在錯誤,可以否認它的效力,不予采納而不能以當事人對此有爭議駁回訴訟請求。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17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chǎn)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chǎn)物權的證明”。本案訴爭房屋登記在鄭榮財名下,而且是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建造的,屬于鄭榮財與楊某共同財產(chǎn),產(chǎn)權人立公證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chǎn),任何人無權干涉。被上訴人鄭某乙、鄭某丙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建房期間鄭某乙、鄭某丙已婚,建造房屋是用鄭某乙、鄭某丙工資收入建造的。當時鄭某某和楊某沒有經(jīng)濟來源。鄭榮財當時的經(jīng)濟收入是有限的。鄭榮財名下的房屋是鄭某乙、鄭某丙與其父母的共同財產(chǎn)。對方提出上訴人是主要家庭成員是錯誤的,當時鄭某某正在上學,鄭某某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上訴人提交的遺囑,其中有大量瑕疵,公證處已經(jīng)答應賠償。故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被上訴人楊某未發(fā)表答辯意見。
書記員王永紅
審判長:劉群勇
審判員:劉江靜
審判員:冷玉
書記員:王永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