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鄭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委托代理人樓德賢、朱一葦,上海市慧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江蕾。
被告上海長風物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萬家明。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趙雋。
被告鄭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鄭和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上述兩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崔巍,上海市尚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鄭某與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集團公司)、上海長風物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風物業(yè)公司)、被告鄭憶、鄭和原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陶虹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鄭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樓德賢、朱一葦、被告西部集團公司、長風物業(yè)公司的共同委托代理人趙雋、被告鄭憶及被告鄭憶、鄭和原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崔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鄭某訴稱,原告鄭某與被告鄭憶系兄妹關系,均為鄭兆濟與顧文慧所生子女。被告鄭憶與鄭和原系父子關系。系爭上海市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原系使用權公房,承租人為鄭兆濟,來源為鄭兆濟單位因其家庭居住困難增配取得。2014年8月鄭兆濟死亡。2016年11月,顧文慧死亡。原告一直以為系爭房屋為使用權公房,直至2018年2月,鄭某就被繼承人顧文慧的遺產向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提起遺囑繼承糾紛一案,原告方得知鄭憶與鄭和原購買了系爭房屋產權,成為該房產權人。由于鄭憶曾通過訴訟確認了其對系爭房屋享有居住使用權,故原告作為家庭成員之一,與鄭憶地位相同,因此,原告對系爭房屋同樣享有居住使用權。鄭憶與鄭和原在未征得原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購買系爭房屋產權的行為,應屬無效。現(xiàn)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令:1、確認被告間就系爭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以下簡稱為《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將房屋恢復至承租人為鄭兆濟的公房狀態(tài);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被告西部集團公司、長風物業(yè)公司共同辯稱,系爭房屋原承租人鄭兆濟死亡后,經該戶申請,被告審核,該房承租人于2015年8月變更為鄭憶。嗣后,該戶辦理購買系爭房屋產權手續(xù),被告向其發(fā)放《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由該戶18周歲以上成年同住人協(xié)商一致后簽字蓋章。被告對上述購房材料進行書面審核后,與購買人簽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因原告戶籍不在系爭房屋內,也不在該房內居住,故原告不是具有購房資格的成年同住人。被告在變更房屋租賃戶名、房屋買賣過程中均按照相關規(guī)定、條例執(zhí)行,無任何違規(guī)行為。現(xiàn)被告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鄭憶、鄭和原共同辯稱,系爭房屋原承租人鄭兆濟死亡后,經本戶申請,被告西部集團公司、長風物業(yè)公司審核,將承租人變更為鄭憶。之后,兩被告購買系爭房屋產權,成為該房產權人,此舉并未違反法律規(guī)定?,F(xiàn)兩被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原告鄭某與被告鄭憶系兄妹關系,均為鄭兆濟與顧文慧所生子女。被告鄭憶與鄭和原系父子關系。
1991年4月,鄭兆濟單位以其家庭住房困難為由,增配了系爭上海市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建筑面積67.04平方米)給鄭兆濟。增配時,住房調配單上載明原住房人員情況:溫州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租賃戶名顧文慧,家庭主要成員為鄭某、鄭憶、鄭兆濟。新配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租賃戶名為鄭兆濟。系爭房屋增配后,鄭憶及其妻子、兒子在該房內居住。1997年3月,鄭憶將戶籍從系爭房屋遷至本市溫州路XXX弄XXX號XXX室。2000年12月,鄭憶又將戶籍從溫州路房屋再次遷入系爭房屋。2000年9月,鄭和原戶籍報入系爭房屋,之后遷出。2002年2月,鄭和原戶籍從本市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再次遷入系爭房屋。2014年8月,鄭兆濟死亡。2016年11月,顧文慧死亡。2018年8月,鄭憶又將戶籍從系爭房屋遷至上述溫州路房屋。
2015年8月,鄭憶、鄭和原向長風物業(yè)公司申請,要求將系爭房屋租賃戶名由鄭兆濟變更為鄭憶。長風物業(yè)公司受理后,將該房租賃戶名變更為鄭憶。
2015年10月20日,被告西部集團公司作為甲方(出售人)、長風物業(yè)公司作為其代理人、被告鄭憶、鄭和原作為乙方(購房人),就系爭房屋簽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購買系爭房屋產權,實際支付房款人民幣21479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房屋首期維修基金1207元,共計22686元。購房時,系爭房屋內戶籍人口二人,為鄭憶、鄭和原。該戶《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上,載明:“本戶房屋坐落于普陀區(qū)長壽街道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承租人鄭憶,經與本戶同住成年人協(xié)商一致,同意購買上述房屋。上述所購房屋確定為鄭憶、鄭和原所有,按份共有的,共有份額為各二分之一。經約定的所有權人同意,委托鄭憶代為辦理購買公有住房的一切手續(xù)”。該協(xié)議書上有上述二人的簽名字樣及加蓋的印鑒。2015年11月3日,系爭房屋產權登記在鄭憶、鄭和原名下,按份共有,產權份額各二分之一。
2018年6月2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決支持如其訴請。
審理中,針對西部集團公司、長風物業(yè)公司提供的系爭房屋變更租賃戶名手續(xù)的證據(jù)一組及租賃戶名為鄭憶的上海市租用居住公房憑證,原告表示,鄭某作為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和鄭兆濟的法定繼承人,應該參與到租賃戶名變更事宜中,但鄭某、鄭憶從未就此進行協(xié)商,故該租賃戶名變更手續(xù)存在問題。庭審中,原告變更訴請,要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的后果是將房屋恢復至承租人為鄭憶的公房狀態(tài)。原告對變更租賃戶名產生的異議,將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原告提供如下證據(jù):1、原告鄭憶與被告鄭兆濟房屋居住權一案的(1998)普民初字第2430號民事判決書,該判決書中本院認為載明:“鄭憶系鄭兆濟家庭人員之一,鄭兆濟單位因其家庭住房困難而增配系爭房屋一套,鄭憶應當享有居住使用的權利”。據(jù)此證明鄭某作為鄭兆濟之女,亦應當享有該房居住使用的權利;2、原告鄭憶與被告鄭兆濟、上海普陀大樓物業(yè)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的(2001)普民初字第3536號民事判決書,證明鄭憶曾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鄭兆濟與上海普陀大樓物業(yè)有限公司就系爭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后法院判決支持了鄭憶的上述訴訟請求。該判決書中本院認為載明:“既然鄭憶對系爭房屋有居住使用權,其地位等同于同住人”;“鄭憶對溫州路房屋是否實際擁有產權,不影響其作為系爭房屋同住人的資格。既然鄭憶對系爭房屋具有同住人資格,鄭兆濟購買公有房屋產權,理應征得鄭憶同意?,F(xiàn)鄭兆濟未征得鄭憶同意而將系爭房屋以自己名義購買,應屬無效”。據(jù)此,鄭某亦應為該房的同住人。經質證,被告鄭憶、鄭和原對此均不予認可,認為判決書僅確認了鄭憶的同住人資格,并未涉及鄭某。鄭某依據(jù)判決書得出其為系爭房屋同住人的結論不正確。
被告鄭憶、鄭和原提供如下證據(jù):1、原告鄭兆濟與被告鄭憶房屋遷讓一案的(1997)普民初字第3018號民事判決書,證明鄭兆濟要求鄭憶遷出系爭房屋的訴訟請求未獲得法院支持;2、(1999)滬二中民終字第2191號民事判決書,證明二審對(1998)普民初字第2430號判決結果予以維持。經質證,原告對上述判決書的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堅持認為系爭房屋是增配給鄭兆濟家庭的,原告是該房原始受配人,為系爭房屋同住人。
原告又稱,其曾于1995年至1996年間在系爭房屋內居住,后與鄭憶產生矛盾,遭鄭憶毆打,致無法繼續(xù)在該房內居住,只得與父母共同至溫州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居住。為此提供由鄭兆濟、顧文慧書寫的經當?shù)鼐游瘯由w印章的書面材料,以及日期為1996年5月26日的驗傷通知書予以佐證。經質證,被告鄭憶對此均不予認可,認為該書面材料系父母自行書寫后讓居委會蓋章。至于動手打人之事的起因,是原告帶人沖到系爭房屋,并先動手毆打鄭憶。
關于本市溫州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40.28平方米),原告稱,該房原系鄭兆濟承租的使用權公房,后鄭兆濟購買該房產權,成為產權人。1996年12月,鄭兆濟與顧文慧離婚后,該房產權于1998年5月14日變更登記至顧文慧、鄭某、鄭憶名下,共有情況為共同共有。顧文慧死亡后,鄭某作為原告,將鄭憶作為被告,向上海市黃浦區(qū)人民法院提起(2018)滬0101民初5668號遺囑繼承糾紛一案。2018年4月3日,該院依法判決如下:現(xiàn)登記在被繼承人顧文慧、原告鄭某、被告鄭憶名下的溫州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由原告鄭某享有三分之二產權份額,被告鄭憶享有三分之一產權份額。判決后,原、被告均未上訴。鄭憶稱,其已向法院申請再審,故溫州路房屋產權登記尚未變更。
被告鄭憶提供上海市不動產登記簿二份,證明原告鄭某他處另有房屋。對此,原告鄭某表示,上海市嵐皋西路XXX弄XXX支弄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155.65平方米)系原告及女兒趙益暄購買的商品房,產權人為鄭某、趙益暄。上海市曹楊五村XXX號XXX室房屋(建筑面積52.30平方米)產權人趙志貴系鄭某丈夫,該房原為趙志貴父親承租的使用權房。2001年3月,趙志貴購買該房產權。購房時,該戶戶口本上在冊人口三人,分別是趙志貴、趙志貴之姐趙月珍、趙月珍之子李超。原告戶籍從未遷入該房。綜上,原告至今未享受過福利分房待遇。
被告鄭憶、鄭和原稱,兩被告他處無住房。原告表示對鄭憶、鄭和原他處是否有住房不清楚。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根據(jù)本市租賃公房認購產權的相關規(guī)定,新分配住房的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職工和公房承租人及18周歲以上成年同住人均有資格認購房屋,且在上述人員中確認權利人并簽署協(xié)議書。共同居住人,是指在該承租房屋處實際居住生活三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而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根據(jù)查明的事實,系爭房屋系鄭兆濟單位以其家庭住房困難為由予以增配,增配時,住房調配單上載明家庭主要成員為鄭某、鄭憶及其父母顧文慧,鄭兆濟,據(jù)此,上述四人均為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由于被告鄭憶、鄭和原未舉證證明原告他處享受過福利分房,且該處房屋居住也不困難,另一方面,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原告明確表示放棄系爭房屋的權利,故被告稱原告喪失了系爭房屋權利,依據(jù)不足。被告鄭憶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認其對系爭房屋有居住使用權。同理,原告作為鄭兆濟之女,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亦應當享有該房居住使用權。被告鄭憶、鄭和原在未與原告協(xié)商并經原告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購買系爭房屋產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原告要求確認被告間就系爭房屋簽訂的《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的訴請,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應予支持。合同無效后,被告西部企業(yè)集團及被告鄭憶應辦理恢復系爭房屋租賃關系的手續(xù),并將收取的購買系爭房屋產權的相關款項,包括實際支付購房款21479元、房屋首期維修基金1207元,共計22686元返還購買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與被告鄭憶、鄭和原就上海市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
二、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與被告鄭憶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理恢復上海市普雄路XXX弄XXX號XXX-XXX室房屋租賃關系的手續(xù),承租人恢復登記為被告鄭憶;
三、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應于辦理恢復上述房屋租賃關系手續(xù)之日返還被告鄭憶、鄭和原購房款人民幣21479元、房屋首期維修基金人民幣1207元,共計人民幣22686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471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235.50元,由被告鄭憶、鄭和原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陶??虹
書記員:鄭雪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