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門市東寶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江大清,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高超,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羅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門市東寶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汪華軍,荊門市東寶區(qū)龍泉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鄧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原判,將本案發(fā)回重審或改判駁回羅某的訴訟請求。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羅某負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對案涉合同所轉讓倉庫的實際交付時間未予審查,基本事實認定不清,直接影響本案訴訟時效及違約責任的判定。二、一審適用法律不當,判令鄧某某承擔違約責任錯誤。首先,依據轉讓協(xié)議約定,羅某負有先行交付倉庫的義務,其未履行合同義務,鄧某某依法享有先履行抗辯權,可以不支付對價。其次,雖然本案合同約定了鄧某某的付款時間,但基于雙方均未依約履行的客觀事實可見,雙方以實際行為變更了合同約定的履行時間,因此,違約金的起算點亦應隨之變更。鄧某某2015年10月1日支付轉讓款后,羅某隨即交付倉庫,鄧某某的付款行為不構成違約。三、一審法院將違約金的比例由合同金額的20%調整為15%,未以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為基礎,綜合衡量合同履行程度、當事人的過錯等多項因素,屬機械司法,違反公平原則。結合本案具體情形,違約金應調整為零或象征性支持。羅某答辯稱,一、羅某在簽訂協(xié)議之前就將倉庫交付給鄧某某,鄧某某稱羅某未按協(xié)議約定將倉庫交給鄧某某,與事實不符。二、鄧某某已在一審自認其遲延付款,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三、羅某作為商品批發(fā)經營者,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因鄧某某未依約按時付款,導致羅某對外借貸經營,造成多項損失,其金額已超過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據此,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羅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鄧某某賠償羅某違約金108000元;2.本案訴訟費由鄧某某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2月12日,鄧某某與羅某雙方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轉讓協(xié)議兩份協(xié)議書,約定由鄧某某收購羅某持有的荊門市眾誠物流有限公司0.5917%股權和羅某購買的位于眾誠物流園八棟2號至3號共200平方米的倉庫。收購價格分別為118343.2元、421656.8元,協(xié)議約定了付款期限,同時約定了違約條款和違約賠償方式。協(xié)議簽訂后,鄧某某未按照協(xié)議約定履行付款,延遲數月后直至2015年10月1日才向羅某支付收購款。一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重新計算”及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三款“期間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后一天”之規(guī)定,本案中鄧某某于2015年10月1日同意向羅某履行支付合同價款的義務,則本案訴訟時效期間發(fā)生中斷,訴訟時效期間從2015年10月2日起重新計算,按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屆滿期間應為2017年10月8日。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生效,羅某的訴訟時效(截止2017年10月8日)并未屆滿,故應依照生效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之規(guī)定,本案應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期間,故鄧某某的時效抗辯理由不能成立。鄧某某與羅某雙方于2015年2月12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轉讓協(xié)議兩份協(xié)議書符合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應按照協(xié)議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履行約定不符合合同約定的應承擔違約責任。現因鄧某某遲延履行付款義務,羅某要求其按照合同約定,以合同金額的20%賠償違約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之規(guī)定,本案中考慮到鄧某某逾期支付期限較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對鄧某某請求適當減少違約金的答辯意見予以支持,該違約金以合同金額的15%,即81000(540000×15%=81000)元計算較為適宜。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三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鄧某某在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羅某支付違約金81000元。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460元,減半收取1230元,由羅某負擔。二審中,雙方在事實方面爭議:羅某是否已向鄧某某交付倉庫。羅某主張,雙方于2015年2月12日簽訂協(xié)議之前,羅某就已將倉庫清空并交付給鄧某某。對此,羅某二審補充提交證據A1、荊門市眾誠物流有限公司的文件及股東會決議各一份,擬證明鄧某某收購羅某的股權和倉庫時任荊門市眾誠物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其在收購交易中處于強勢地位。羅某是將倉庫與股權一并轉讓的,股權已經變更,完成了轉讓,倉庫也已完成轉讓。鄧某某對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對其關聯(lián)性及證明目的有異議,該證據內容僅涉及股權轉讓,并不涉及倉庫轉讓,更不能證明案涉?zhèn)}庫的交付時間,不能達到其證明目的。鄧某某主張,轉讓協(xié)議簽訂后,羅某即時交付倉庫鑰匙,但鄧某某因資金周轉困難,不能按期支付轉讓款,其就與羅某商量,由羅某委托鄧某某將倉庫對外出租,租金由羅某收取至鄧某某支付轉讓款之日,羅某因此要求鄧某某先支付租金2萬元。鄧某某將倉庫出租給第三人后,于2015年6月2日向羅某轉款2萬元。2015年10月1日,鄧某某向羅某支付轉讓款,按照雙方的約定,上述2萬元中的12000元為鄧某某應向羅某支付半年的租金12000元(月租2000元),另外8000元抵付轉讓款。因此,羅某交付倉庫的時間應為其喪失租金收益之日,即2015年10月1日。就該主張,鄧某某二審補充提交證據B1、工商銀行交易明細一張,證明鄧某某于2015年6月2日向羅某轉款2萬元,其中8000元為倉庫轉讓款,12000元為倉庫租金。B2、倉庫租賃合同、收據復印件各一份,證明鄧某某與湖北天之勤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租賃合同,租賃期限為2015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2015年6月1日,鄧某某收取該公司交付的租金24000元(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羅某質證認為,對證據B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鄧某某向羅某轉款的2萬元并非是羅某委托鄧某某出租倉庫后收取的租金。羅某于2014年上半年已將倉庫清空,并委托鄧某某對外出租,鄧某某因此將倉庫對外出租半年,上述轉款2萬元中的12000元,是鄧某某與其簽訂轉讓協(xié)議之前欠付的倉庫租金,與本案無關,另外8000元是鄧某某支付的倉庫轉讓款。證據B2是鄧某某與他人簽訂的租賃合同及收取租金的收據,與羅某無關。經審查,證據B1顯示,鄧某某于2015年6月2日向羅某轉款2萬元。證據B2的倉庫租賃合同由鄧某某與湖北天之勤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租賃期限為2015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止。鄧某某于2015年6月1日收取湖北天之勤貿易有限公司交付的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間的租金24000元。就該爭議,結合當事人提交的證據及陳述,分析如下:羅某提交的荊門市眾誠物流有限公司的文件及股東會決議與倉庫交付時間無關,不能證明協(xié)議簽訂之前,羅某就已將倉庫清空并交付給鄧某某。鄧某某主張,其與羅某協(xié)商約定,將轉讓協(xié)議簽訂至付清轉讓款期間的倉庫租金交由羅某收取,無證據證實。即使存在上述約定,就租金12000元所對應的租賃期限,在該案于2018年10月16日上午開庭時,鄧某某稱是從2015年4月1日至10月1日,期限六個月。但據證據B2中租賃合同,湖北天之勤貿易有限公司自2015年5月1日才開始租賃,鄧某某稱羅某收取租金的起始時間為2015年4月1日,顯然與合同約定不符。2018年10月16日下午開庭時,鄧某某解釋,其于10月2日支付轉讓款,12000元是從2015年5月1日至10月1日期間的租金(包括10月份)。但據轉款明細,鄧某某于2015年10月1日已支付轉讓款,在其支付轉讓款后,還向羅某支付了一個月租金,與其主張支付租金至轉讓款付清之前不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北景钢?,鄧某某主張12000元是其支付給羅某的倉庫租金,其所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同時,其對計算租金12000元起止期限的陳述前后矛盾,且不合常理。因此,鄧某某主張倉庫交付時間為2015年10月1日不能成立。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規(guī)定,對房屋的轉移占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本案中,雙方于2015年2月12日簽訂轉讓協(xié)議時,羅某已將倉庫鑰匙交付給鄧某某,此時羅某將其對倉庫的占有轉移給鄧某某,應視為羅某已交付倉庫。此外,羅某主張,鄧某某遲延付款,造成其經營及利息損失,其補充提交證據A2、借款合同一份及六份銀行轉款明細,予以證明。鄧某某質證認為,證據A2的真實性由法院核實。借款合同記載出借人為何云丹,即使證據真實,借款于2014年發(fā)生,與鄧某某2015年10月1日的付款行為無關聯(lián)性,且雙方約定的利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經審查,借款合同是復印件,合同載明,2014年4月29日,羅某向何云丹借款15萬元,借款期限為2014年4月29日至2015年4月28日,月息3500元。銀行轉款明細顯示羅某曾向何云丹轉款支付利息。本院認為,轉讓協(xié)議約定,鄧某某應于2015年支付轉讓款,若鄧某某遲延付款,造成羅某的損失應發(fā)生于2015年之后,但羅某提交的借款合同于2014年已經成立,與鄧某某的付款行為無關,對上述證據不予采納。二審查明,一審確認羅某起訴的事實屬實。補充查明,本案《轉讓協(xié)議》第四條約定,乙方(羅某)的倉庫從合同生效之日起由羅某交給鄧某某。第五條約定,本協(xié)議生效后,鄧某某應按本協(xié)議的金額在2015年3月31日先行支付151656.80元的倉庫轉讓款給羅某,余下的款項在變更了股權的前提下,于2015年6月30日前支付。第六條約定,如羅某違約,除返還已支付的款項外,另按合同金額的20%賠償給鄧某某,如鄧某某違約除應支付的款項外,另按合同金額的20%賠償給羅某?!豆蓹噢D讓協(xié)議》第二條約定,股權轉讓價格為118343.20元。第五條約定,甲方(鄧某某)應按本協(xié)議金額于2015年3月31日前支付給乙方(羅某)。第六條約定,如羅某違約,除返還已支付的款項外,另按合同金額的20%賠償給鄧某某,如鄧某某違約除應支付的款項外,另按合同金額的20%賠償給羅某。羅某于2015年2月12日交付倉庫。據轉讓協(xié)議,羅某轉讓的股權和倉庫總計價款54萬元。鄧某某于2015年6月2日向羅某轉款8000元,10月1日轉款532000元。
上訴人鄧某某與被上訴人羅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0802民初11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8月3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10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鄧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江大清、高超,被上訴人羅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汪華軍到庭參加訴訟。經合議庭評議,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爭議:鄧某某是否遲延履行支付轉讓款義務并構成違約;若是,鄧某某應支付違約金的數額是多少。鄧某某主張,其將2015年10月1日之前的租金交付給羅某,表明羅某于2015年10月1日向其交付倉庫,其于同日向羅某支付轉讓款,雙方以其行為對付款時間予以變更,鄧某某的付款并不構成遲延。羅某則認為,其已依約按時交付倉庫,鄧某某未按約定時間付款,已構成遲延履行。前文已述,羅某已于轉讓協(xié)議簽訂之日向鄧某某交付倉庫,其已履行完合同義務,鄧某某應依約履行付款義務,即于2015年6月30日前付清轉讓款。事實上,鄧某某于2015年10月1日才付清轉讓款,遲延履行合同義務,構成違約,其應對此承擔違約責任。協(xié)議第六條約定,若一方構成違約,需按合同金額的20%支付違約金。鄧某某認為協(xié)議約定的違約金數額過高,應予減少?!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并作出裁決?!睆谋景负贤瑢嶋H履行情況來看,鄧某某雖未按時付款,但僅遲延幾個月即付清款項,其過錯程度不大,給羅某造成的損失為實際占用資金的損失。而羅某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該筆資金被占用期間的損失,故本院以該筆資金的同期銀行貸款利息損失認定。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3月1日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為5.35%,2015年5月11日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為5.10%,2015年6月28日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為4.85%,8月26日的貸款基準利率為4.60%。雙方約定轉讓款54萬元分期支付,3月31日之前應付270000元(151656.80元+118343.20元),6月30日前應付270000元。據此,對遲延付款期間的利息分段計算如下:就2015年3月31日的270000元,2015年4月1日2015年5月10日,270000元×5.35%÷360天×40天=1605元。2015年5月11日至6月1日,270000元×5.10%÷360天×22天=842元。鄧某某于2015年6月2日付款8000元,尚欠262000元(270000-8000元),2015年6月2日至6月27日,遲延付款期間的利息262000×5.10%÷360天×26天=965元。2015年6月28日至6月30日,262000元×4.85%÷360天×3天=106元。就2015年6月30日應付270000元,加上尚欠262000元,共計532000元,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8月25日的違約金為532000元×4.85%÷360天×56天=4014元。2015年8月26日至2015年9月30日,532000元×4.60%÷360天×36天=2447元。綜上,鄧某某遲延付款期間的利息共計9979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依據該條,對案涉違約金,應以遲延付款期間的利息為基數,上浮30%確認為12973元。一審法院調整按照總金額的15%計算違約金,其金額仍過分高于實際損失,有失公平,予以糾正。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處理失當,予以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8)鄂0802民初1134號民事判決;二、鄧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羅某支付違約金12973元;三、駁回羅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第二項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2460元,減半收取1230元,由鄧某某負擔148元,羅某負擔1082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825元,由鄧某某負擔219元,羅某負擔1606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460元已由鄧某某預交,判決生效后,本院應退還其2241元,對于羅某應負擔的1606元,其應予交納。如羅某未自行交納,一審法院執(zhí)行后移轉本院。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