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武邑縣橋頭鎮(zhèn)東青林村人,現(xiàn)住。
委托代理人:許雙鳳,武邑縣德眾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劉萬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武邑縣橋頭鎮(zhèn)小西莊村人,現(xiàn)住武邑縣。
委托代理人:孫志保,河北利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鄧某某與劉萬民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河北省武邑縣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28日作出(2016)冀1122民初640號民事判決,鄧某某、劉萬民均不服該判決,分別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鄧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許雙鳳、劉萬民及其委托代理人孫志保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鄧某某上訴請求:一、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二、一、二審訴訟費由劉萬民承擔。事實和理由:一、本案為民間借貸糾紛,鄧某某的起訴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無還款期限的借款合同訴訟時效為20年,劉萬民分別于2010年6月2日和2010年8月6日向鄧某某借款,不論訴訟時效是否有中斷情形,都沒有超過訴訟時效。一審法院以民事權(quán)利受到侵害訴訟時效2年為由,駁回鄧某某的訴訟請求,屬于適用法律錯誤。二、本案借貸關(guān)系成立,劉萬民應無條件償還向鄧某某所借的所有款項46000元。既然劉萬民親筆書寫并向鄧某某提供借條,雙方是在自愿、平等、合法基礎上達成的民間借貸的意思表示,劉萬民就應無條件償還借款。2010年6月2日劉萬民書寫的借條中表述非常明確,“為車上墊付的條另算,不在叁萬捌仟元之內(nèi)”,因此該筆所借款項劉萬民再以其他經(jīng)濟糾紛和跑辦有關(guān)車上的其他案件,均與本案無關(guān);2010年8月6日劉萬民向鄧某某借款8000元用于跑辦涉訴案件,因未實現(xiàn)支款目的,也應當償還鄧某某。
劉萬民答辯稱,本案鄧某某主張的所謂46000元的借貸關(guān)系根本不成立,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上訴主張。鄧某某主張的用以證明所謂借貸關(guān)系的“證明”的全部內(nèi)容,并不是劉萬民書寫,而是鄧某某親筆書寫。二、書寫該證明條時,真實情況是鄧某某稱因為與鄧蘭玉合伙買車借款讓劉萬民擔保發(fā)生訴訟及強制執(zhí)行,鄧某某委托劉萬民上訪跑辦所花費用應與鄧蘭玉分攤,讓劉萬民出個證明。然后鄧某某親自書寫了上述證明,利用劉萬民車禍后頭腦尚不清楚,欺騙劉萬民簽字。本案證明條的文字表述所謂的“欠款”是劉萬民及妻子分多次打條匯總得來,并且上述“欠款”多次所打的條的原件均在鄧某某的手中,請求二審法院責令鄧某某出示劉萬民夫妻給鄧某某打的支款條原件,劉萬民夫妻給鄧某某打的支款條原件與鄧某某主張的借款8000元的支款條除了支款日期不一樣外,其他都基本一模一樣都是用于辦理涉訴案子。四、本案中的證據(jù)表明所打的支條均是發(fā)生在鄧某某與鄧蘭玉合伙買車借款讓劉萬民擔保發(fā)生訴訟及強制執(zhí)行的時間段內(nèi),鄧某某連當時的銀行借款都還不了,并導致劉萬民的擔保物法院都要強制拍賣的情況下,鄧某某怎么會多次借錢給劉萬民,這與當時的情況嚴重不符,也不符合邏輯和常理。
劉萬民上訴請求: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中判決駁回鄧某某訴訟請求的判決部分,對駁回劉萬民訴訟請求的判決部分予以改判為支持劉萬民的反訴請求。事實和理由:2015年5月份鄧某某與本案證人劉某1到劉萬民家中就鄧某某之女鄧艷霞存單質(zhì)押借款一事詢問劉萬民,劉萬民再次就墊付款項向鄧某某提出給付請求,鄧某某同意給付,并當場由劉萬民口述大約的墊付費用,鄧某某親筆書寫了墊付費用清單。在一審庭審中,劉丙臣的證人證言結(jié)合劉萬民提交的其他證據(jù)完全能夠證明上述事實,劉丙臣的證人證言也完全能夠證明劉萬民的反訴請求未超過訴訟時效。故一審法院對劉萬民的反訴請求不予支持是錯誤的。
鄧某某辯稱:劉萬民上訴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對方主張的損失我方不認可,請求駁回劉萬民的上訴請求。
鄧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劉萬民償還鄧某某借款本金共計46000元整;2、本案訴訟費由劉萬民承擔。
劉萬民向一審法院反訴請求:1、請求鄧某某給付因武邑縣信用合作聯(lián)社訴劉萬民、張風云、鄧蘭玉抵押擔保借款合同一案,劉萬民給鄧某某墊付的各項費用、誤工費及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各項損失55903元;2、本案的訴訟費用由鄧某某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如下:鄧某某與鄧蘭玉合伙買車,鄧某某、鄧蘭玉向武邑縣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借款十六萬元,劉萬民與其妻張風云用自己名下的國有土地為該借款進行了擔保。借款到期后,武邑縣信用合作聯(lián)社于2009年3月23日向武邑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鄧某某、鄧蘭玉、劉萬民、張風云償還借款本息。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diào)解協(xié)議,在執(zhí)行過程中,鄧某某對該案執(zhí)行有異議,在向有關(guān)部門反映情況說明材料的尾部注明“以上情況屬實,因家有病人委托劉萬民前去辦理向有關(guān)部門反映,如有必要我前去做證”的字樣。劉萬民于2010年6月2日向鄧某某出具證明條一份,內(nèi)容為“證明劉萬民截止2010年6月2號欠鄧某某叁萬捌仟元正(以前劉萬民、張風云給三妮打的條都作廢)。為車上墊付的條另算不在叁萬捌仟元之內(nèi)鄧某某劉萬民2010年6月2日于三妮家中”,反訴人劉萬民又于2010年8月6日向鄧某某出具內(nèi)容為“從鄧某某手中支款捌仟元正8000用于辦理涉訴案子明細回報劉萬民2010.8.6日”的支款條。
一審法院認為,當事人民事權(quán)利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鄧某某、劉萬民發(fā)生經(jīng)濟糾紛均系在2010年期間發(fā)生,雙方在訴訟中均稱多次要求對方履行義務未果,對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侵害是明知的。證人劉某2的證言只能證明鄧某某、劉萬民之間有糾紛,未進行過調(diào)解,并不能證明訴訟時效中斷。故鄧某某起訴、劉萬民反訴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已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喪失勝訴權(quán)。判決:駁回原告鄧某某及被告(反訴原告)劉萬民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950元,減半收取計475元,由鄧某某擔負,反訴案件受理費1198元,減半收取計599元,由劉萬民擔負。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鄧某某認可一審卷第89頁的費用清單是其書寫,但認為即便該清單是鄧某某本人書寫,也不能證明鄧某某對其書寫的費用表示認可。
本院認為,訴訟時效指權(quán)利人在法定期間內(nèi)不行使權(quán)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的權(quán)利。除了法律有特別的規(guī)定,民事權(quán)利適用普通訴訟時效期間,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本案中鄧某某主張的民事權(quán)利并不適用最長訴訟時效期間的規(guī)定。鄧某某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自劉萬民出具證明條之日起至本案一審立案之前就劉萬民簽字的憑證向劉萬民主張過權(quán)利,一審法院對訴訟時效期間的認定和對鄧某某訴訟請求的處理是正確的。對鄧某某的上訴理由,本院無法采信。
劉萬民在一審中提供的費用清單鄧某某即未簽名,也沒有確定雙方之間存在債權(quán)債務關(guān)系的意思表示,故不能認定該清單系債權(quán)憑證。在現(xiàn)有證據(jù)情況下,對劉萬民的反訴請求,本院無法支持。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判決結(jié)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對鄧某某、劉萬民的上訴請求,本院均予以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由劉萬民負擔599元,鄧某某負擔9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倪慶華 審判員 張寶芳 審判員 劉夢輝
書記員:王聰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