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鹿檢一部刑訴〔2020〕2077號
被告人王某某,男,1975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3303021975********,漢族,初中肄業(yè),經(jīng)商,戶籍所在地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街道**路**大廈**室。曾因犯故意傷害罪、搶劫罪、流氓罪,于1992年5月12日被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有期徒刑二年、有期徒刑二年,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2月20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刑事拘留,于2020年1月23日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20年1月24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逮捕,于2020年3月13日經(jīng)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一個月,于2020年4月16日經(jīng)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二個月。
被告人潘某乙,女,1971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3303021971********,漢族,高中文化程度,無業(yè),戶籍所在地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街道**街**號。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2月20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刑事拘留,于2020年1月23日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20年1月24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逮捕,于2020年3月13日經(jīng)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一個月,于2020年4月16日經(jīng)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二個月。
被告人林某某,男,1970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3303211970********,漢族,文盲,無業(yè),現(xiàn)住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路**號**幢**室(戶籍所在地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鎮(zhèn)**村**組)。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2月20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刑事拘留,于2020年1月23日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20年1月24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逮捕,于2020年3月13日經(jīng)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一個月,于2020年4月16日經(jīng)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二個月。
被告人陳某丁,男,1994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3303811994********,漢族,中專文化程度,務工,現(xiàn)住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街道**路**商貿(mào)城**幢**室**號(戶籍所在地浙江省瑞安市**街道**村)。曾因嫖娼,于2019年10月16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行政拘留十日。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2月20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刑事拘留,于2020年1月23日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20年1月24日被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逮捕,于2020年3月13日經(jīng)浙江省溫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一個月,于2020年4月16日經(jīng)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二個月。
本案由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qū)分局偵查終結(jié),以被告人王某某、潘某乙、林某某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被告人陳某丁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于2020年6月22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告人有權(quán)委托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本院于2020年7月23日延長審查起訴期限15日。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2015年12月,被告人王某某伙同潘某甲、劉某甲、項某某(均另案處理)在本區(qū)**路**號**錦園**幢**號(后搬遷至本區(qū)**路**號**文化園**幢**室)注冊成立溫州**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公司”),以低息、快速放款名義引誘被害人前來進行車輛抵押“貸款”,從中以“GPS費”“平臺服務費”“風險金”“押金”“保證金”等名目向被害人收取費用并和被害人簽訂金額虛高的“合同”,再通過認定被害人“違約”以“拖車”要挾的手段迫使被害人支付“剩余本息”以及高額“違約金”“拖車費”等費用,并在被害人無法“還款”的情況下變賣被害人的車輛“抵債”。自“**公司”成立以來,被告人王某某以及潘某甲、劉某甲、項某某為獲得經(jīng)濟利益,先后糾集被告人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等人,逐漸將“**公司”發(fā)展為以經(jīng)營民間借貸為名,實際上從事“套路貸”犯罪活動的犯罪組織,并逐步形成以被告人王某某以及劉某甲、潘某甲、項某某為首要分子,以被告人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以及鄭某某、蔣某某、盧某某、劉某乙(均另案處理)等人為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涉案犯罪集團在實施“套路貸”犯罪的過程中,通過“肆意拖車”“賣車抵債”等方式向被害人索要高額錢款,干擾、破壞他人正常生活,并在本市借貸行業(yè)形成較為惡劣的影響。
“**公司”的股東包括被告人王某某以及潘某甲、劉某甲、項某某。其中,潘某甲系法人代表,主管公司財務;劉某甲系公司監(jiān)事,主管公司“借貸”業(yè)務;項某某主管風控部門,主要負責車輛評估、貸后違約處理;被告人王某某系主要出資人,出資供公司“放貸”。“**公司”另有財務人員、文員、抵押專員、風控人員、業(yè)務員負責公司日?!敖栀J”業(yè)務。其中,被告人潘某乙系財務人員,主要負責管理公司主要資金賬戶、客戶“放款”、工資及分紅的發(fā)放;鄭某某系文員,主要負責和客戶簽訂“借貸”合同、保管客戶“借貸”資料;盧某某、劉某乙等人系抵押公證專員,主要負責帶客戶去**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二手車委托交易公證;被告人林某某及蔣某某系風控人員,主要負責催收、“違約拖車”;被告人陳某丁系業(yè)務員,主要負責招攬客戶前來簽訂“借款”合同。
具體犯罪事實如下:
1、2015年12月8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周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人民幣(幣種下同)5萬元的“借款合同”,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4.1萬元。2015年12月28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周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11萬元的“借款合同”(分12期,每期歸還1.09萬元),后由吳某某(另案處理)帶周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扣除“各項費用”和上筆“借款剩余本息”,實際僅給予6.1262萬元。2016年1月至8月,被害人周某某支付8期“本息”共計8.72萬元。
2016年9月,**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周某某簽訂數(shù)額約12萬元的“借款合同”,扣除“各項費用”和上筆“借款剩余本息”,實際僅給予約8.0098萬元。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被害人周某某支付7期“本息”共計8.3972萬元。
2017年4月,**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周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5萬元的“借款合同”,扣除“各項費用”,實際僅給予4.73萬元。2017年5月17日,被害人周某某分別支付2.675萬元、5.325萬元作為“本息”和**公司將其車輛從其他借貸公司贖回的錢款,周某某的車輛贖回后遂被**公司扣住。
2017年6月,**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周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10萬元的“借款合同”,扣除“各項費用”和上筆“借款剩余本息”,實際僅給予約2.9954萬元。2017年7月至8月,被害人周某某支付“本息”共計5.9194萬元,后因周某某未繼續(xù)支付“本息”,公司將周某某的車輛變賣“抵債”(車輛價值無法鑒定)。
在被害人周某某上述“借款”期間,由蔣某某“家訪”(收到“家訪費”200元),由被告人林某某負責催款。
2.2016年9月30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滕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11.3萬元的“借款合同”(分12期,每期歸還1.1005萬元),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約10萬元,并由楊某某(另案處理)“家訪”(收到“家訪費”500元)。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被害人滕某某支付10期“本息”共計11.005萬元。
2017年6月,**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滕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4.5萬元的“借款合同”(分12期,每期歸還0.4561萬元),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約4萬元。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被害人滕某某支付“本息”共計1.8383萬元。
2017年8月,**公司以未收到被害人滕某某實際已經(jīng)支付的“本息”為由認定“違約”,由被告人林某某將滕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600元),以此要挾滕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剩余本息”等費用,后滕某某由林某某介紹至其他公司借款并支付8萬元贖回車輛。
3.2017年1月12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李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2.5萬元的“借款合同”(分12期,每期歸還0.2579萬元),后由王某某(另案處理)帶李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由劉某乙辦理車輛交易委托公證,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2.13萬元。2017年2月至4月,被害人李某某支付3期“本息”共計0.7737萬元。
2017年5月,**公司以被害人李某某逾期為由認定“違約”,由被告人林某某將李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600元),以此要挾李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本息”等費用約3.7萬元,后因李某某未支付上述錢款,公司將李某某的車輛變賣抵債。經(jīng)鑒定,被害人李某某被變賣的奇瑞牌轎車價值人民幣3.572萬元。
4.2017年1月13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黃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14萬元的“借款合同”(分24期,每期歸還2.1938萬元),后由盧某某帶黃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36.48萬元。2017年2月至7月,被害人黃某某支付6期“本息”共計13.1628萬元。
2017年7月,因被害人黃某某提出一次性結(jié)清債務,**公司以黃某某“二抵”為由認定“違約”,由被告人林某某將黃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1400元)以此進行要挾,迫使黃某某支付“違約金”“剩余本息”等費用共計47.0884萬元,后因黃某某報警,公司遂同意黃某某支付30萬元贖回車輛。
5.2017年1月13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伍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14萬元的“借款合同”,后由盧某某帶伍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13.034萬元。2017年2月至4月,被害人伍某某支付“本息”共計0.346萬元。
2017年5月,**公司以被害人伍某某逾期為由認定“違約”,由盧某某將伍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600元)以此進行要挾,迫使伍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利息”等費用共計1.1401萬元后贖回車輛。2017年6月至10月,被害人伍某某繼續(xù)支付“本息”共計1.9314萬元,2017年11月13日,伍某某支付11萬元結(jié)清“借款”。
6.2017年2月16日,蔣某某在**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葛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3.5萬元的“借款合同”(分12期,每期歸還0.357萬元),后由王某某帶葛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由劉某乙辦理車輛交易委托公證,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約3.04萬元。2017年2月至8月,被害人葛某某支付6期“本息”共計2.142萬元。
2017年7月,**公司以被害人葛某某逾期為由認定“違約”,由被告人林某某將葛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800元)以此進行要挾,迫使葛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共計0.8萬元后贖回車輛。2017年9月,被害人葛某某支付1.9萬元結(jié)清剩余“借款”。
7.2017年3月1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沙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8萬元的“借款合同”,后由盧某某帶沙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由劉某乙辦理車輛交易委托公證,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7.168萬元。2017年5月,被害人沙某某支付“利息”0.202萬元。
2017年6月,公司以被害人沙某某逾期為由認定“違約”,并將沙某某的車輛開走,以此要挾沙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利息”等費用,后因沙某某未支付上述錢款,公司遂將沙某某車輛變賣“抵債”。經(jīng)鑒定,被害人沙某某被變賣的東風標志牌轎車價值人民幣8.9768萬元。
8.2017年11月21日,**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曾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6萬元的“借款合同”(分24期,每期歸還0.3548萬元),由王某某帶曾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5.41萬元,被告人林某某給車輛安裝GPS。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被害人曾某某支付5期“本息”共計1.774萬元。
2018年5月,**公司以被害人曾某某“二抵”為由認定違約,由蔣某某將曾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1500元)以此進行要挾,迫使曾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本息”等費用共計5.4萬元后贖回車輛。
9.2018年8月9日,被告人陳某丙在**公司以“放貸”名義與被害人施某某簽訂數(shù)額為5.5萬元的“借款合同”,后由王某某帶施某某至**借貸中心辦理抵押登記并放款,扣除“各項費用”后實際僅給予4.295萬元。
2018年9月,公司以被害人施某某逾期為由認定“違約”,由蔣某某將施某某的車輛開走(收到“拖車費”1500元)以此進行要挾,迫使施某某支付“違約金”“拖車費”“本息”等費用共計5萬元后贖回車輛。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書證:扣押清單、調(diào)取證據(jù)清單、公司登記基本情況、車輛抵押登記信息、抵押借款合同、放款記錄、還款記錄、轉(zhuǎn)賬記錄、云指貸還款說明書、車輛信息查詢、客戶信息登記表、協(xié)助凍結(jié)財產(chǎn)通知書、刑事判決書、行政處罰決定書、前科情況核查表、人口信息;
2.證人證言:證人劉某甲、潘某甲、項某某、蔣某某、盧某某、劉某乙、鄭某某、吳某某、楊某某、陳某甲、陳某乙的證言及歸案經(jīng)過;
3.被害人陳述:被害人周某某、滕某某、李某某、黃某某、伍某某、葛某某、沙某某、曾某某、施某某的陳述;
4.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被告人王某某、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丙的供述和辯解;
5.鑒定意見:價格認定結(jié)論書;
6.辨認、搜查等筆錄:人員辨認筆錄、地點搜查筆錄、提取筆錄;
7.電子證據(jù):財務報表。
本院認為,被告人王某某、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結(jié)伙采用要挾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其中被告人王某某、潘某乙、林某某數(shù)額巨大,被告人陳建峰數(shù)額較大,行為均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鑒于被告人王某某系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被告人潘某乙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被告人林某某、陳某丁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是從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被告人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罪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自愿認罪認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guī)定,可以從寬處理。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人民法院
檢??察??官?陳岳翔
檢察官助理?吳晨笛
2020年8月5日
附件:
1.被告人王某某、潘某乙、林某某、陳某丁現(xiàn)羈押于溫州市鹿城區(qū)看守所;
2.隨案移送案卷捌卷;認罪認罰材料叁份;補充材料壹份;手機捌部、電腦主機壹臺、筆記本壹本、銀行卡壹張。
????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