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訴 書
被告人潘某某,男,1990年**月**日生,身份證號碼4416211990********,漢族,初中文化,住廣東省惠東縣**街道**村。因本案于2019年6月3日被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6月7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同年7月12日被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肖某甲,男,1998年**月**日生,身份證號碼3607321998********,漢族,高中文化,住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鄉(xiāng)**村**組**號。因本案于2019年6月3日被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6月7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同年7月12日被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劉某甲,男,1997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3607321997********,漢族,初中文化,住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鄉(xiāng)**村**組**號。因本案于2019年8月5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在逃),2019年8月7日被執(zhí)行拘留,同年9月5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取保候審。
被告人陳某甲,女,1993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4413221993********,初中文化,漢族,住廣東省博羅縣**鎮(zhèn)**村委會**小組。因本案于2019年6月3日被廣東省惠州市公安局惠城分局刑事拘留,2019年6月7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同年7月12日被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劉某乙,男,1998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3607321998********,漢族,中專文化,住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鄉(xiāng)**村**組**號。因本案于2019年8月5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在逃),2019年11月16日被執(zhí)行拘留,同年12月2日被三門縣公安局取保候審。
本案由三門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陳某甲涉嫌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告人劉某甲、劉某乙涉嫌詐騙罪,分別于2019年9月12日、2019年12月5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各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依法訊問了被告人,聽取了各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值班律師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同意本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一、詐騙罪部分
2019年3月以來,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經(jīng)商量,合伙冒充融**公司、上海**信貸金融有限公司(下簡稱“**”)員工,虛構貸款額度,以貸款需交納質押金、手續(xù)費為由進行詐騙。被告人潘某某首先利用事先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添加被害人微信,冒充**客服,謊稱可以為其貸款,并利用P圖軟件隨意虛構貸款額度以及貸款放款進程獲取信任,繼而發(fā)送被告人肖某甲提供的微信收款二維碼,以需要先交納質押金的名義騙取被害人錢款,并謊稱質押金會在下款成功2個月后還給對方。在被害人掃碼支付成功后,被告人潘某某又讓被害人添加由被告人肖某甲扮演的下款專員QQ。被告人肖某甲繼而以風險控制為由,要求被害人刪除前期客服微信,并發(fā)送貸款填信息的網(wǎng)站鏈接,以下款需交納放款金額的5%-10%的手續(xù)費為由騙取被害人錢款,隨后不再聯(lián)系對方。2019年3月至5月7日,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以上述方式共騙取被害人丁某某等人21202元,詐騙所得由二人平分。2019年5月中上旬,被告人肖某甲不再繼續(xù)參與詐騙,被告人潘某某則繼續(xù)以上述方式實施詐騙,以質押金等名義騙得被害人陳某乙等人4910元。
2019年3月,被告人劉某甲、劉某乙為了賺錢,跟肖某甲學習詐騙技術,并參與前期質押金詐騙,肖某甲答應給予一定報酬,在此期間,被告人劉某乙提供個人微信收款二維碼給肖某甲用于詐騙收款共計12260元。4月左右,被告人劉某甲、劉某乙則轉為向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購買P圖程序等工具,前期質押金詐騙所得分別由劉某甲、劉某乙單獨拿走,后期仍交由被告人肖某甲、潘某某負責,且后期騙得金額對半分成(實際未分成)的詐騙模式。2019年4月至5月左右,被告人劉某甲以上述方式騙得質押金共28138元,被告人劉某乙騙得質押金共5070元。
2019年4月下旬至5月,被告人陳某甲向被告人潘某某學習上述詐騙技術,以質押金名義騙取被害人錢款后,要求被害人添加被告人潘某某提供的QQ,并謊稱后者為下款專員,由后者要求被害人刪除其微信并進行后續(xù)詐騙,騙得質押金歸陳某甲個人所有,其余歸潘某某所有。在此期間,被告人陳某甲、潘某某共騙得人民幣18272元。
案發(fā)后,被告人劉某乙家屬主動退出人民幣20000元,被告人劉某甲退出人民幣29000元,被告人肖某甲家屬退出人民幣21202元,被告人陳某甲家屬退出人民幣18572元。
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部分
2019年4月份,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明知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網(wǎng)絡貸款詐騙,仍將購買的有貸款需求的公民個人信息(包含姓名、手機號碼等),以每條3-4元的價格轉賣給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書證: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工牌照片、通過平臺信用審核截圖、話術、服務合同、提取筆錄、聊天記錄及轉賬截圖、扣押決定書、扣押清單及照片、戶籍證明、人口常住信息、認罪認罰材料;
2證人證言:歸案經(jīng)過、證人劉某丙、劉某丁、陳某丙、肖某乙的證言;
3被害人丁某某、李某某、肖某丙、紀某某、蔡某某、吳某某、馬某某、李某某的陳述;
4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同案人龔某某的供述與辯解,自述材料;
5辨認筆錄及照片。
6電子數(shù)據(jù):、存儲介質制作說明、個人信息。
上述證據(jù)收集程序合法,內容客觀真實,足以認定指控事實。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jù)沒有異議,并自愿認罪認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能為他人貸款的事實,騙取他人財物,其中潘某某、肖某甲詐騙他人財物,數(shù)額巨大;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詐騙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其五人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上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的刑事責任,依法實行數(shù)罪并罰;以詐騙罪追究被告人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的刑事責任。被告人劉某乙部分犯罪事實系從犯,依法應當從輕處罰。被告人劉某乙有自首情節(jié),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如實供述,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認罪認罰,依法可以從寬處理。被告人肖某甲、劉某甲、陳某甲、劉某乙退贓,酌情可以從輕處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檢察員:方海青
附:
1被告人潘某某、肖某甲現(xiàn)被羈押于三門縣看守所,被告人陳某甲被羈押于臺州市看守所,被告人劉某甲、劉某乙被取保候審于其住所。
2偵查卷宗十五冊,證據(jù)材料二十三頁。
3《認罪認罰具結書》五份。
4《適用簡易程序建議書》一份。
5《量刑建議書》十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