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石城縣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石檢一部刑訴〔2020〕44號
被告人溫某甲,男,1968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號碼3621371968********,江西省石城縣人,漢族,初中文化,無業(yè),戶籍地與現(xiàn)住址均為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鎮(zhèn)**村***組6號。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5月30日被石城縣公安局取保候審,2020年3月27日被本院重新辦理取保候審。
本案由石城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溫某甲涉嫌詐騙罪,于2020年3月27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同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已告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本院于2020年4月27日第一次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偵查機關于2020年5月27日補查重報。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被告人溫某甲系石城縣*鎮(zhèn)**村**組村民。2013年,政府允許**組村民在**大道旁集體自建現(xiàn)***農(nóng)貿(mào)市場集體住房。2013年9月至2014年,溫某甲對外稱自己有一塊面積為110平方米位于***農(nóng)貿(mào)市場旁的預留地轉讓,并以“一地多賣”的方式誘騙多名被害人與其簽訂土地轉讓協(xié)議并收取被害人定金拒不退還。
1、2013年9月,溫某甲告訴溫某乙其在石城縣**鎮(zhèn)**村**組***農(nóng)貿(mào)市場旁有一塊110平方米預留地轉讓,溫某乙邀李某甲合伙購買溫某甲預留地用來建房。溫某甲與溫某乙、李某甲簽訂一份土地轉讓協(xié)議,溫某甲當場收取二人定金4萬元。2017年上半年,***農(nóng)貿(mào)市場開工建設,溫某乙、李某甲多次催促溫某甲交付土地,溫某甲因并無土地交付,也拒絕退還溫某乙、李某甲4萬元定金。
2、2013年9月初,李某甲介紹黃某甲、陳某甲找溫某甲購買土地,溫某甲對黃某甲、陳某甲二人騙稱自己可以搞到110平方米土地。9月21日,黃某甲、陳某甲與溫某甲簽訂了一份土地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簽訂后陳某甲支付了6萬元定金給溫某甲。2017年上半年,***農(nóng)貿(mào)市場開工建設,黃某甲、陳某甲多次催促溫某甲交付土地,溫某甲才將溫某丙介紹給陳某甲,后陳某甲從溫某丙手中購買30多平方米土地,陳某甲支付溫某甲介紹費32960元,從陳某甲先行支付的6萬元定金中予以抵扣,剩余27040元溫某甲拒絕退還。
3、2013年10月,李某甲介紹哥哥李某乙找到溫某甲購買土地,溫某甲對李某乙騙稱自己能夠搞到110平方米位于***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土地賣給他。2013年10月24日,溫某甲與李某乙簽訂一份土地轉讓合同,并收取李某乙4萬元定金,雙方約定土地交付時付清剩余尾款。2017年上半年,***農(nóng)貿(mào)市場開工建設,溫某甲并無土地交付,李某乙兒子李某丙以及李某乙合伙人黃某乙、羅某甲等人多次催促溫某甲退還4萬元定金,溫某甲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退還。
4、2013年10月,溫某乙介紹白某甲找溫某甲購買***農(nóng)貿(mào)市場旁的土地,溫某甲欺騙白某甲稱自己可以搞到土地,并要求白某甲支付定金。2013年11月20日,溫某甲與白某甲簽訂一份土地轉讓協(xié)議,白某甲支付20萬元定金給溫某甲。事后溫某甲并未按約交付土地給白某甲,并以經(jīng)濟困難為由拒絕退還20萬元定金。
綜上,被告人溫某甲共詐騙他人財物4次,合計人民幣307040元。
2019年5月29日,被告人溫某甲被福建省將樂縣公安局民警捉獲歸案。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戶籍及前科劣跡證明、轉賬記錄、土地轉讓協(xié)議等書證;2.辨認筆錄;3.證人李某丙等人的證言;4.被害人溫某乙等人的陳述;5.被告人溫某甲的供述與辯解。
本院認為,被告人溫某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被告人溫某甲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規(guī)定的坦白情節(jié),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江西省石城縣人民法院
檢察官:黃燕玲
2020年6月24日
附:
????1.被告人溫某甲現(xiàn)取保候審在家。
2案卷材料和證據(jù)2冊。
3認罪認罰具結書壹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