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并杏檢公訴刑訴〔2017〕98號
被告人樊某某,女,1983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1423211983********,漢族,大學本科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北京海淀區(qū)**校長,戶籍所在地:山西省臨縣**鄉(xiāng),住太原市萬柏林區(qū)**小區(qū)**號樓**單元**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6年6月6日被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16年7月8日被依法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楊某某,男,1987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1404251987********,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北京海淀區(qū)**校長,戶籍所在地:山西省平順縣**鄉(xiāng)**村**號,住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區(qū)**小區(qū)**號樓**單元**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6年6月2日被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16年7月8日被依法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張某某,女,1980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1401031980********,漢族,大專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北京海淀區(qū)**主管,戶籍所在地: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號**,住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6年6月21日被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于2016年7月8日被依法執(zhí)行逮捕。
本案由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樊某某、楊某某、張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16年9月7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期間,于2016年10月20日一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公安機關于2016年11月18日補查重報。于2016年12月30日二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公安機關于2017年1月26日補查重報,并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三次。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間,被告人樊某某、楊某某、張某某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校區(qū)工作期間,組織該校區(qū)咨詢師通過發(fā)放宣傳單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宣傳,以北京市海淀區(qū)**學校的名義,簽訂感恩回饋活動協(xié)議,以預付存款給北京市海淀區(qū)**學校,返還存款金額的百分之二十的費用用于學生參加課程使用,到期后,將原先預付的存款全部返還于存款人的“感恩免費學”活動為誘餌,吸收社會公眾77人資金9368780元,造成實際損失7764844元。
被告人樊某某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到北京海淀區(qū)**學校工作,出任太原市**校區(qū)**,吸收資金7668110元,造成實際損失6328230元;被告人楊某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出任太原市**校區(qū)**,吸收資金1430500元,造成實際損失1226444元。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被告人張某某在北京市海淀區(qū)**學校太原**校區(qū)先后擔任該校咨詢師和咨詢主管,負責向學生家長介紹和宣傳、分配業(yè)務任務量、培訓咨詢師以及與校長聯(lián)系的工作,共非法吸收30余名學生家長2254220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有:辨認筆錄、書證、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等。
本院認為,被告人樊某某、楊某某、張某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均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均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樊某某、楊某某、張某某在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的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太原市杏花嶺區(qū)人民法院
代檢察員:孫燕斐
2017年3月9日
附:
1、被告人樊某某、楊某某、張某某現(xiàn)羈押于太原市第一看守所。
2、移送:偵查卷貳拾壹冊、散頁壹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