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西縣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肥西檢一部刑訴〔2020〕1839號
被告人柏某某,男,1995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401221995********,漢族,初中文化,住合肥市蜀山區(qū)**鎮(zhèn)**村**組**號。被告人柏某某因涉嫌詐騙罪,于2020年5月21日被肥西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15日經(jīng)本院批準(zhǔn)逮捕,次日由肥西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高某某,男,1993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401221993********,漢族,初中文化,住肥西縣**鎮(zhèn)**小區(qū)**棟3棟**室(戶籍地肥西縣**鎮(zhèn)**路**小區(qū)**室)。被告人高某某因涉嫌詐騙罪,于2020年5月21日被肥西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15日經(jīng)本院批準(zhǔn)逮捕,次日由肥西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李某甲,男,1994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424221994********,漢族,小學(xué)文化,住合肥市蜀山區(qū)**鎮(zhèn)**村**組**號。被告人李某甲因涉嫌非法拘禁罪,于2020年5月21日被肥西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15日經(jīng)本院批準(zhǔn)逮捕,次日由肥西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吳某某,男,1996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404211996********,漢族,初中文化,住鳳臺縣**鎮(zhèn)**村**組**號。被告人吳某某因涉嫌非法拘禁罪,于2020年5月21日被肥西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15日經(jīng)本院批準(zhǔn)逮捕,次日由肥西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被告人張某甲,男,1993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3401221993********,漢族,初中文化,住合肥市蜀山區(qū)**鎮(zhèn)**小區(qū)**棟**單元**室(戶籍地合肥市蜀山區(qū)**鎮(zhèn)**村**組)。被告人張某甲曾因冒用他人身份證,于2018年9月3日被肥西縣公安局罰款500元;因涉嫌非法拘禁罪,于2020年5月21日被肥西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6月15日經(jīng)本院批準(zhǔn)逮捕,次日由肥西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
本案由肥西縣公安局偵查終結(jié),以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涉嫌詐騙罪,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涉嫌敲詐勒索罪、非法拘禁罪、尋釁滋事罪,于2020年8月16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同年8月16日、17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quán)委托辯護(hù)人和認(rèn)罪認(rèn)罰的法律規(guī)定,已告知被害人有權(quán)委托訴訟代理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2020年9月16日,本案退回補充偵查,同年10月16日重新收案。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共謀開設(shè)小額貸款公司。二人約定,高某某出資,柏某某招募人員,以“空放”方式非法獲利。2018年1月31日,高某某在肥西縣**鎮(zhèn)**小區(qū)**棟**室成立“肥西縣**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高某某自任法定代表人。被告人柏某某陸續(xù)招募社會閑散人員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作為業(yè)務(wù)員,負(fù)責(zé)放貸及催收工作。2018年年初到2019年上半年,柏某某、高某某等人以“無門檻、無抵押、放款快”為誘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小廣告、他人介紹在肥西縣及周邊招攬客戶,誘騙被害人出具借條、簽訂虛假出租住房合同;后以行規(guī)為由,提出需要收取“保證金”“服務(wù)費”“上門費”“首期利息”等,并稱不違約“保證金”可退還。因被害人已出具借條,且急需用錢,被害人被迫同意。隨后由高某某按借條數(shù)額轉(zhuǎn)款給被害人或?qū)F(xiàn)金交給被害人并拍照,再通過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支付寶、微信賬戶向被害人收取“保證金”等,或者直接收回部分現(xiàn)金,以制造虛假流水或給付假象。還款過程中,以被害人違約為由,或者肆意認(rèn)定被害人違約,沒收“保證金”,并要求被害人支付高額“違約金”,入戶滋擾或威脅被害人及其親屬、非法限制人身被害人人身自由、提某某,逼迫被害人或其親屬按借條數(shù)額還款。其具體犯罪事實如下:
1.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詐騙桂某某,高某某、吳某某上門滋擾桂某某及其親屬的事實。
2018年2月5日,被害人桂某某因缺少資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聯(lián)系上高某某借款。后,高某某、柏某某到桂某某位于肥西縣**鎮(zhèn)**小區(qū)的住處。桂某某提出借款10000元,高某某讓桂某某出具10000元借條,并約定每7天為一還款周期,還款日17時之前還款,每期還款912元,15期還清。桂某某出具借條后,高某某以需要收取“保證金”“上門費”“服務(wù)費”等為由,要求桂某某支付3412元,并稱“保證金”到期后可以退還。因急需資金且已出具借條,桂某某同意。高某某轉(zhuǎn)給桂某某10000元,桂某某隨后通過微信轉(zhuǎn)款3412元給柏某某,桂某某實際得6588元。至同年4月28日,桂某某通過微信向柏某某還款合計11944元。其中,柏某某以桂某某兩次未按約定期限還款為由,認(rèn)定桂某某違約,要求桂某某支付1000元違約金。綜上,桂某某被詐騙5356元。
同年5月3日,桂某某因急需資金再次向高某某提出借款20000元。出具借條后,桂某某應(yīng)高某某要求,將“保證金”“上門費”等7330元通過微信轉(zhuǎn)給李某甲,桂某某實際得12670元。至同年6月21日,桂某某通過微信向柏某某還款10430元。后,桂某某無力還款,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先后通過打電話、上門等方式進(jìn)行催收。其中,2019年2月15日,高某某、吳某某到桂某某住處,逼迫桂某某按20000元還款。桂某某稱自己實際僅得1萬余元且已還清,高某某、吳某某稱應(yīng)按借條注明的20000元還款。雙方發(fā)生口角,吳某某欲毆打桂某某。桂某某妻要求高某某、吳某某出示借條,二人下樓取借條。桂某某電話報警,民警趕到現(xiàn)場,高某某、吳某某離開。當(dāng)日,桂某某妻與桂某某離婚。
綜上,高某某、柏某某詐騙桂某某12686元,其中7330元未遂;李某甲、吳某某詐騙桂某某7330元未遂;高某某、吳某某上門滋擾桂某某及其親屬一次。
2.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李某甲詐騙張某乙,柏某某、吳某某、李某甲非法拘禁張某乙的事實。
2018年4月被害人張某乙在合肥市政務(wù)區(qū)經(jīng)營理發(fā)店,需要資金,通過微信廣告找到高某某的電話號碼。張某乙聯(lián)系高某某,高某某讓張某乙到**公司。同年4月16日,張某乙到**公司。柏某某向張某乙詢問其個人情況后,張某乙提出借款30000元,柏某某要求張某乙出具30000元借條。柏某某隨后安排李某甲、吳某某到張某乙理發(fā)店及住處(位于合肥市瑤海區(qū)**小區(qū))查看。查看后,吳某某、李某甲讓張某乙支付“保證金”“服務(wù)費”等合計11300元。因已出具借條,張某乙被迫同意。后,高某某將30000元轉(zhuǎn)給張某乙,張某乙通過支付寶、微信轉(zhuǎn)給吳某某11300元。張某乙實際得18700元。
2018年5月初的一天(未到還款日),柏某某聯(lián)系張某乙還款30000元,張某乙表示自己僅有20000余元,柏某某謊稱讓張某乙到**公司,再幫其想辦法。張某乙到**公司后,柏某某要求張某乙還款30000元,否則每天要支付數(shù)千元“違約金”,張某乙不同意,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不讓張某乙離開。約四小時后,張某乙被迫同意支付“違約金”,柏某某等人讓張某乙離開,但扣留了張某乙的轎車。同年5月12日下午,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到張某乙經(jīng)營的理發(fā)店,將張某乙?guī)е?*公司,不許張某乙離開,逼迫張某乙支付“違約金”。當(dāng)日21時許、次日1時許,張某乙通過支付寶、微信轉(zhuǎn)給柏某某13000元、2000元。后,柏某某等人又讓張某乙歸還本金,張某乙表示無力歸還,柏某某便安排李某甲、吳某某帶張某乙用其轎車向他人抵押貸款。5月13日2時許,張某乙將抵押貸款所得20000元現(xiàn)金交給柏某某等人,柏某某等人讓張某乙離開。5月13日12時許,張某乙又通過微信轉(zhuǎn)給柏某某10000元。同年5月26日下午,柏某某安排李某甲、吳某某將張某乙?guī)е?*公司,三人不許張某乙離開,逼迫張某乙“繼續(xù)歸還本金”。次日1時許,張某乙被迫以“刷信用卡套現(xiàn)”的方式取得11000元后通過微信轉(zhuǎn)給吳某某,柏某某等人讓張某乙離開。
綜上,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李某甲詐騙張某乙合計37300元;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非法拘禁張某乙三次。
3.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詐騙(未遂)王某某,柏某某、李某甲言語威脅王某某親屬的事實。
2018年5月26日,王某某通過石楊某某介紹,聯(lián)系柏某某借款。當(dāng)日,柏某某、李某甲與石楊某某至王某某住處(位于長豐縣**工業(yè)園北城明珠小區(qū)),王某某應(yīng)柏某某要求出具35000元借條,柏某某讓高某某轉(zhuǎn)款給王某某,王某某安排其父親王某某轉(zhuǎn)給王某某35000元。隨后,柏某某以行規(guī)為由,以“保證金”“上門費”“首期利息”等名義收取王某某12550元。王某某實際得22450元。
同年6月3日,王某某因需要資金,再次通過石楊某某介紹向柏某某借款30000元。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與王某某在合肥市經(jīng)開區(qū)**廣場附近見面。王某某出具30000元借條后,高某某轉(zhuǎn)給王某某30000元,柏某某以“保證金”等名義收取王某某8500元。王某某實際得21500元。
王某某得款后,未按柏某某等人要求其還款。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陸續(xù)到王某某住處催收。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柏某某、李某甲到王某某住處,以“要是王某某不還款,沒事就來你家要錢”“找到王某某就打他”等言語威脅王某某父親和妻子。王某某妻電話報警,民警趕到現(xiàn)場,柏某某、李某甲離開。
同年7月,高某某以王某某出具的借條、高某某向王某某轉(zhuǎn)賬的記錄等為證據(jù),向肥西縣人民法院提某某,要求王某某償還本金65000元、利息1750元(3萬元利息為700元,3.5萬元利息為1050元),法院判決支持高某某的訴訟請求。
綜上,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詐騙王某某22800元未遂;吳某某詐騙王某某9200元未遂;柏某某、李某甲上門言語威脅王某某親屬一次。
4.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張某丙、非法拘禁張某丙、上門言語威脅張某丙親屬的事實。
2018年6月5日,張某丙通過小廣告找到張某甲電話號碼,便聯(lián)系張某甲借款,張某甲讓張某丙到**公司。張某丙到**公司后,向高某某提出借款。高某某表示可以借給張某丙20000元,但需要收取5000元保證金,并稱只要不違約,可退還“保證金”。張某丙出具20000元借條后,高某某轉(zhuǎn)給張某丙20000元,又以收取“保證金”“上門費”“首期利息”等為名,讓張某丙轉(zhuǎn)給張某甲9200元。張某丙實際得10800元。
半月后(未到還款日),高某某得知張某丙在其他貸款公司借款,遂安排張某甲將張某丙騙至**公司。同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張某丙到達(dá)**公司。高某某認(rèn)定張某丙已經(jīng)違約,要求張某丙立即歸還2萬元。張某丙表示無力歸還,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將張某丙看管在**公司內(nèi)。期間,吳某某毆打了張某丙。當(dāng)日下午,張某丙電話聯(lián)系其堂兄張某戊到**公司。張某戊同意擔(dān)保后,高某某等人于當(dāng)日下午17時讓張某丙、張某戊離開。
后,張某丙未歸還上述款項,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到陸續(xù)到張某丙住處(位于肥西縣**鎮(zhèn)**小區(qū))催收。催收過程中,柏某某等人以張某丙人身安全威脅張某丙父親張某丁。后,張某丁將18000元現(xiàn)金交給高某某。
綜上,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張某丙7200元,非法拘禁張某丙一次,并上門言語威脅張某丙父親。
5.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余某甲(未遂),高某某、張某甲、李某甲堵余某甲住處門鎖眼的事實。
2018年5月31日,余某甲經(jīng)人介紹聯(lián)系高某某借款,高某某讓其到**公司。到**公司后,柏某某向余某甲了解其個人信息。余某甲提出借款20000元,高某某讓余某甲出具20000元借條以及一份自愿出租住房的協(xié)議(出租方為余某甲,承租方空白)。后,高某某以收取“服務(wù)費”“保證金”等費用為名,讓余某甲支付7600元給吳某某。因已出具借條,余某甲被迫同意。柏某某、高某某安排李某甲、吳某某到余某甲住處(位于肥西縣**鎮(zhèn)**街)查看。隨后,高某某轉(zhuǎn)給余某甲20000元,吳某某讓余某甲通過支付寶轉(zhuǎn)給自己7600元。余某甲實際得12400元。同年6月5日,余某甲再次向高某某提出借款15000元,柏某某、吳某某、李某甲再次到余某甲住處查看。余某甲出具借條出,高某某轉(zhuǎn)給余某甲15000元,余某甲被收取“服務(wù)費”“保證金”等6700元,余某甲實際得8300元。
得款后,余某甲未還款。同年7月,柏某某先后兩次到余某甲父親余某乙住處,要求余某乙代余某甲按借條數(shù)額還款。余某乙未還款。李某甲、張某甲被安排到余某甲住處催收。余某甲不在,高某某指使二人將余某甲住處大門鎖眼用膠堵上。后,余某乙聯(lián)系高某某,將20000余元現(xiàn)金交給高某某。
綜上,高某某、柏某某、吳某某、李某甲、張某甲詐騙余某甲14300元未遂,以堵鎖眼方式滋擾余某甲一次。
6.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車某某,并上門言語威脅車某某夫婦的事實。
2018年5月27日,車某某因其妻患病,通過他人介紹,聯(lián)系吳某某借款。后,柏某某、吳某某、李某甲一起到車某某住處(位于巢湖市**鎮(zhèn)**街道)查看。車某某提出借款30000元,并出具借條。高某某轉(zhuǎn)給車某某30000元,柏某某等人提出要收取“上門費”“保證金”等合計1萬余元。因已出具借條且急需資金,車某某被迫同意。車某某將上述30000元取現(xiàn)后,交給柏某某10000元。后,車某某支付利息13500元,償還本金27000元。綜上,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李某甲詐騙車某某20500元。
同年9月以后,車某某先后兩次向高某某提出借款合計30000元,實際得16100元。因車某某未及時支付本息,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多次到車某某住處催收,并以“不還錢我們就不走”“不還錢就到你單位找你要錢”等對車某某、朱某某夫婦進(jìn)行言語威脅,逼迫二人還款。其中,五被告人一起去車某某住處一次,高某某、張某甲、吳某某、李某甲一起去車某某住處一次,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一起去車某某住處一次。同年9月23日至2019年3月30日,車某某陸續(xù)通過微信轉(zhuǎn)給高某某、李某甲合計20750元。綜上,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車某某夫婦4650元;高某某、李某甲上門言語威脅車某某夫婦三次,柏某某、吳某某、張某甲上門言語威脅車某某夫婦二次。
7.2018年6月9日,李某乙通過他人介紹聯(lián)系柏某某借款。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到李某乙住處(位于合肥市新站區(qū)**廣場**幢**室)附近見面。李某乙提出借款30000元,柏某某表示需要扣除保證金、首期利息、服務(wù)費等合費用。后,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到李某乙住處和工作單位查看。柏某某要求李某乙出具30000元借條(出借人為高某某)以及以及一份房屋租賃合同(出租方為李某乙,承租方空白,背面是李某乙收到高某某租金叁萬元的收條)。柏某某將30000元現(xiàn)金交給李某乙,將李某乙手持現(xiàn)金、借條場景拍照后,柏某某將其中的12000元現(xiàn)金收回,李某乙實得18000元。同年6月13日,李某乙再次向高某某提出借款30000元,李某乙出具借條以及一份房屋租賃合同(出租方為李某乙,承租方空白,背面是李某乙收到高某某租金叁萬元的收條)。高某某給李某乙30000元現(xiàn)金,拍照后又收回12000元。為防止找不到李某乙,柏某某安排吳某某、李某甲在李某乙汽車上裝上GPS定位裝置。李某乙一直未還款,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通過GPS定位裝置找到李某乙,要求李某乙還款,但未果。高某某于2019年3月4日向肥西縣人民法院提某某,要求李某乙歸還本金60000元、支付利息10800元。后經(jīng)人民法院調(diào)解,李某乙分期歸還60000元。至2020年4月,李某乙還給高某某19500元。
綜上,高某某、柏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詐騙李某乙24000元未遂。
2020年5月20日,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吳某某、張某甲被抓獲歸案,被告人李某甲向公安機(jī)關(guān)投案。
認(rèn)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戶籍信息、轉(zhuǎn)賬記錄等書證;
2.證人王某某、張某甲、張某戊等人的證言;
3.被害人桂某某、張某乙、張某某的陳述;
4.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等人的供述和辯解;
5.肥西縣公安局制作的辨認(rèn)筆錄等。
本院認(rèn)為,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gòu)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錢款,數(shù)額巨大;其中,柏某某參與詐騙數(shù)額合計人民幣143436元(其中既遂金額75006元,未遂金額68430元),高某某參與詐騙數(shù)額合計人民幣143436元(其中既遂金額75006元,未遂金額68430元),李某甲參與詐騙數(shù)額合計人民幣138080元(其中既遂金額69650元,未遂金額68430元),吳某某參與詐騙數(shù)額合計人民幣124480元(其中既遂金額69650元,未遂金額54830元),張某甲參與詐騙數(shù)額合計50150元(其中既遂金額11850元,未遂金額38300元),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yīng)當(dāng)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zé)任。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為索取債務(wù),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且具有毆打情節(jié),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yīng)當(dāng)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其刑事責(zé)任,并應(yīng)當(dāng)從重處罰。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為索取債務(wù),采取言語威脅、上門堵鎖眼等方式滋擾被害人,破壞社會秩序,情節(jié)惡劣,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yīng)當(dāng)以尋釁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責(zé)任。各被告人在判決宣告前一人犯罪數(shù)罪,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應(yīng)當(dāng)實行數(shù)罪并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安徽省肥西縣人民法院
檢?察?官:任德傲
2020年11月16日
附:?
1.被告人柏某某、高某某、李某甲、吳某某、張某甲現(xiàn)羈押于肥西縣看守所。
2.偵查卷宗陸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