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縣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瀘瀘檢公訴刑訴〔2019〕124號
被告人張某甲,女,1972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證號碼5110281972********,漢族,高中文化,農民,系原瀘縣**紡織廠辦公室主任,出生地四川省隆昌市,戶籍所在地四川省隆昌市**鎮(zhèn)**村**組**號,現(xiàn)住四川省隆昌市西區(qū)**棟**單元**號。因涉嫌詐騙罪,于2018年7月24日被瀘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7日被瀘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2019年1月9日被我院決定取保候審。
被告人周某某,男,1970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證號碼5125271970********,漢族,高中肄業(yè),農民,系原瀘縣**紡織廠設備主任,出生地四川省瀘縣,戶籍所在地四川省瀘縣**鎮(zhèn)**村**組**號,現(xiàn)住戶籍所在地。因涉嫌詐騙罪,于2018年7月25日被瀘縣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8月27日被瀘縣公安局變更強制措施為取保候審。2019年1月9日被我院決定取保候審。
被告人袁某某,男,1973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證號碼5105211973********,漢族,初中文化,農民,系瀘縣**紡織廠職工,出生地四川省瀘縣,戶籍所在地四川省瀘縣**鎮(zhèn)**村**組**號,現(xiàn)住戶籍所在地。因涉嫌詐騙罪,于2018年8月14日被瀘縣公安局取保候審,2019年1月9日被我院決定取保候審。
本案由瀘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張某甲、周某某、袁某某涉嫌詐騙罪,于2018年12月4日移送本院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同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于2019年1月9日已告知被告人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其間,因證據不足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二次,因案件重大、復雜依法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三次。被告人袁某某同意本案適用普通程序審理。
經依法審查查明:
2016年瀘縣社保局依據政策為原瀘州紡織廠(又名厚利紡織集團)職工辦理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時,明確規(guī)定對于職工身份及工作年限的認定,須提供“入廠保證金”、“技術培訓費”收據等相關材料作為依據。被告人張某甲、張某乙(另案處理,下同)等人為謀取利益,共謀偽造原瀘州紡織廠收款收據。由張某甲找人刻制虛假的“四川省瀘州紡織廠財務章”公章和瀘州紡織廠空白收款收據,填錄相關內容后,再通過茶水浸泡等手段達到做舊效果,成功偽造瀘州紡織廠“入廠保證金”和“技術培訓費”收款收據,向張某乙、景某甲(另案處理,下同)、周某某、袁某某的關系人提供或出售。至案發(fā)時,共計有28人利用張某甲偽造的“入廠保證金”或“技術培訓費”收款收據成功購買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其中景某乙、余某某、黃某甲、杜某某、黃某乙、陳某甲、朱某甲、李某某、唐某甲9人(均另案處理,下同)均從社保機構違法領取了養(yǎng)老金。具體如下:
被告人張某甲偽造好原瀘州紡織廠財務章和原瀘州紡織廠空白收款收據成功后,為張某乙及其親友朱某甲、涂某某,景某甲及其親友景某乙、易某甲,以及張某甲本人先后開具了7張?zhí)摷俚脑瓰o州紡織廠“入廠保證金”或“技術培訓費”收款收據,并收取開票費用共計3500元。其中,收取朱某甲2000元,收取涂某某、景某乙、易某甲每人500元。上述人員憑借此收據,均以原瀘州紡織廠職工名義成功購買職工養(yǎng)老保險。至案發(fā)時,朱某甲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11106.91元,后已到瀘縣社保局辦理退費;景某乙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16137.3元。
被告人周某某獲知其同事張某甲能夠開具虛假的原瀘州紡織廠收款收據后,找到張某甲為其關系人朱某乙、易某乙、杜某某、黃某甲、唐某乙、聶某某、唐某丙、陳某乙、葉某某、唐某丁等10人開具虛假收據用以購買職工養(yǎng)老保險。張某甲與周某某共謀,開出收據所收取的款項由二人分贓獲利,共計收取上述人員開票費用27500元。其中收取唐某乙、聶某某、唐某丙、陳某乙每人2500元,收取朱某乙、易某乙每人5000元,收取葉某某4000元,收取黃某甲3000元,收取唐某丁500元。上述人員憑借此收款收據成功以原瀘州紡織廠職工名義購買職工養(yǎng)老保險。至案發(fā)時,杜某某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16086.12元,黃某甲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21132.55元,均已到瀘縣社保局辦理退費。
被告人袁某某獲知其同事周某某有途經能夠開具虛假的原瀘州紡織廠收款收據后,便找到周某某幫忙為其關系人唐某戊、何某某、彭某某、陳某甲、李某某、余某某、劉某某、曾某某、王某某、黃某乙、唐某甲等11人開具虛假收據用以購買職工養(yǎng)老保險,后周某某到張某甲處為上述人員開具相關虛假收據,上述人員憑借此收款收據成功以原瀘州紡織廠職工名義購買職工養(yǎng)老保險。周某某、張某甲共謀收取上述11人每人開票費用4000元,共計收取44000元,并由二人分贓獲利。至案發(fā)時,陳某甲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17803.15元,李某某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18591.1元,余某某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7140.44元,黃某乙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9403.95元,唐某甲已領取養(yǎng)老保險金22832.24元,均已到瀘縣社保局辦理退費。
案發(fā)后,張某甲家屬已先行退繳違法所得5萬元,周某某家屬已先行退繳違法所得2萬元,公安機關予以扣押。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有:書證;證人證言;被告人供述和辯解;辨認筆錄。
上述證據收集程序合法,內容客觀真實,足以認定指控事實。被告人袁某某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沒有異議,并自愿認罪認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張某甲、周某某、袁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社會保險金,涉案金額分別達人民幣140233.76元、112989.55元、75770.88元,均系數額巨大,其三人的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張某甲、周某某、袁某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袁某某認罪認罰,建議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適用緩刑,并處罰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四川省瀘縣人民法院
檢察員:王逵
2019年6月12日
附:
1、被告人張某甲、周某某、袁某某均在家候審,聯(lián)系電話:張某甲1736112****,周某某1307919****,袁某某1368820****;
2、偵查卷宗七冊;
3、散頁證據材料34頁;
4、張某甲、周某某、袁某某取保候審材料各一份;
5、袁某某《認罪認罰具結書》及相關材料一份;
6、袁某某《量刑建議書》一份;
7、《涉案財物處置意見書》《涉案財物處理意見表》各一份;
8、證人(鑒定人)名單一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