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潼檢刑訴〔2020〕4號
被告人張某某,女,1990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6105231990********,漢族,大專文化程度,戶籍所在地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現(xiàn)住西安市**區(qū)**路***家園*號樓*單元,系西安市**路***職工。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1月5日到潼關縣公安局投案后被刑事拘留,2019年12月5日潼關縣人民檢察院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對其批準逮捕,同日被潼關縣公安局執(zhí)行逮捕,現(xiàn)羈押于大荔縣看守所。
本案由潼關縣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張某某涉嫌敲詐勒索罪,于2019年12月16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依法訊問了被告人,聽取了被告人及值班律師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習某某、鄧某某(此二人已判決)先后在陜西省西安市和山西省太原市,以本人或者他人身份信息先后注冊成立了西安廉明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永和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華江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陜西秦之風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西廉明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信合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鄧某某為公司的實際管理人,丁某某(已判決)負責為公司員工發(fā)放工資。
廣告公司相繼注冊成立后,先后與陜西境內的各界導報、西安商報、現(xiàn)代保健報、城市經(jīng)濟導報和山西省境內的三晉都市報、太原廣播電視報等報刊簽訂廣告代理協(xié)議,以與報社有廣告業(yè)務關系為掩飾,招聘、培訓業(yè)務員李某飛、郭某琦、丁某飛、王某某、仵某遠、鄧某飛(此6人已判決)、王某杰、張某娜、鄧某港、孫某甜、王某紅、趙某軒、焦某龍(此7人已起訴)、被告人張某等人作為公司業(yè)務員,通過各種途徑搜尋到各被害單位辦公電話和單位領導電話后,冒充報社的記者或工作人員,多次給各被害單位打電話、發(fā)短信,以給被害單位在其自稱報社的報紙上進行正能量宣傳或者征訂其自稱報社的報紙為由,向被害單位索要宣傳費或者征訂費用,部分被害單位在接到對方多次電話、短信騷擾后,不堪其煩,在不情愿的情況下向對方指定的銀行賬戶打了錢;在被害單位不同意接受其“宣傳業(yè)務”時,以派記者到單位實地采訪,曝光單位負面新聞等方式進行言語威脅、恐嚇,強行要求各單位接受其宣傳業(yè)務或者征訂其報紙,多數(shù)單位迫于對方自稱報社工作人員或者記者的身份,害怕報道本單位負面消息,影響本單位聲譽,便向對方指定的銀行賬戶打了錢。
現(xiàn)已查明:
被告人張某在鄧某某、習某某的西安永和廣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干業(yè)務員期間,實施敲詐41起,涉案金額6.27萬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被告人供述、公司業(yè)務統(tǒng)計表等證據(jù)。
上述證據(jù)收集程序合法,內容客觀真實,足以認定指控事實。
本案以習某某、鄧某某為首,他們糾集在一起,批著廣告公司的合法外衣,以與報社有廣告業(yè)務關系為掩飾,實則為謀取不法經(jīng)濟利益,雇傭、培訓業(yè)務員張某等人采取不斷打電話、發(fā)短信的方式滋擾、糾纏被害單位、曝光被害單位的負面新聞等“軟暴力”方式,強行向被害單位索要所謂的宣傳費,實施了敲詐勒索的犯罪行為,擾亂了經(jīng)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構成惡勢力犯罪集團。被告人張某敲詐筆數(shù)較少、金額較小屬于惡勢力犯罪集團的的其它成員。
本院認為,被告人張某某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的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敲詐勒索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建議對被告人張某某依法從寬處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潼關縣人民法院
檢察員:萬智強
2020年01月10日
附:
????1.被告人張某某現(xiàn)羈押于大荔縣看守所;
2.案卷材料2冊,證據(jù)目錄一份;
3、起訴書12份,認罪認罰具結書1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