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訴 書
被告人張某某,男,1968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4130271968********,漢族,高中文化,個體經商,住河南省商城縣**鎮(zhèn)**村**組。2018年6月15日因犯敲詐勒索罪被蘇州市相城區(q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千元。因本案于2019年6月27日被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qū)分局刑事拘留,經本院批準,同年7月30日被依法逮捕。
辯護人俞梅,浙江金柯橋律師事務所律師。
本案由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qū)分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張某某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9月2日移送本院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依法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經依法審查查明:
2017年8月,被告人張某某等人出資成立“**公司”,招募王某甲、喻某某、王某乙、何某某(已起訴)等為“**公司”業(yè)務員,并安排張某某、樓某甲(均已判刑)負責“**公司”日常經營。同年11月9日,“**公司”注冊登記,張某某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執(zhí)行董事、經理,實際負責公司財務,樓某甲為公司監(jiān)事,實際負責風控。同年10月、11月,樓某甲又先后招募吳某某、隋某某(均已判刑)為公司催收人員,至此建立了以被告人張某某為首要分子,張某某、樓某甲為重要核心成員的犯罪集團。
該犯罪集團作案模式為,由王某甲、喻某某、王某乙、何某某等人負責招攬、接待借款人,由樓某甲審批借款額度和還款期數,由張某某與借款人簽訂虛增了平臺管理費、服務費等項目的借款協(xié)議和空白借條,并由被告人張某某和張某某等人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發(fā)放借款。在借款逾期后,由吳某某、隋某某通過威脅、恐嚇以及滋擾糾纏、攔截毆打、拉掉電閘、掀翻桌子等方式向借款人及其親友施壓,使借款人及其親友支付虛構的平臺管理費、服務費、逾期費、催收費等。其中,被告人張某某通過上述方式,騙取蔡某某等160名借款人錢款,詐騙既遂合計77114元,詐騙未遂合計70余萬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如下:
1.書證:人口信息、扣押借條整理清單、銀行流水、轉賬記錄、接受證據材料清單、借條、承諾書、結清證明、刑事判決書、執(zhí)行通知書;
2.證人證言:抓獲經過,證人張某某、樓某甲、何某某、王某乙、王某甲、喻某某的證言;
3.被害人陳述:被害人章某某、宋某某、樓某乙的陳述;
4.被告人張某某的供述與辯解;
5.辨認筆錄:被害人章某某、宋某某、樓某乙的辨認筆錄,證人何某某、王某乙、王某甲、喻某某的辨認筆錄;
6、電子數據:微信轉賬記錄。
本院認為,被告人張某某等組成的惡勢力犯罪集團,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結伙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屬共同犯罪。被告人張某某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屬首要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之規(guī)定,系主犯。被告人張某某部分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屬犯罪未遂。被告人張某某在判決宣告以后,緩刑考驗期內,發(fā)現(xiàn)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第七十條、第七十七條之規(guī)定,應當撤銷緩刑,數罪并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紹興市柯橋區(qū)人民法院
檢察員:張丹
附:
1.被告人張某某現(xiàn)羈押在紹興市柯橋區(qū)看守所;
2.移送公安偵查卷伍冊、檢察卷壹冊;
3.移送物品詳見清單?!?/span>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