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杭余檢一部刑訴〔2020〕651號
被告人余某某,男,1963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3325271963********,漢族,初中文化,務工,住浙江省遂昌縣**街道**村**號。因本案于2019年10月21日被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qū)分局刑事拘留,經(jīng)本院批準,同年11月26日被依法逮捕。
本案由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區(qū)分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余某某涉嫌盜掘古某某遺址、古墓葬罪,于2019年12月10日移送本院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三日內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卷材料。期間,延長審查起訴期限1次。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2017年年底,鄭某甲(已判刑)經(jīng)金某某(已判刑)介紹認識被告人余某某,共同預謀盜掘古墓竊取文物,由被告人余某某選址,后伙同鄭某乙(已判刑)、方某某(已判刑)或分或合在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街道安溪村盜掘古某某遺址、古墓葬。具體如下:
1、2018年3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在良渚街道安溪村康門水庫邊上一處山坡的竹林內(該處屬黃泥塢)挖掘盜洞1個,但未掘得文物,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建設控制地帶。經(jīng)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鑒定,該盜洞為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系宋-明時期磚室墓。
2、同年4、5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鄭某乙、方某某在良渚街道安溪村康門水庫邊上一處茶山上(該處屬梅家塢)挖掘盜洞2個,挖出明青花瓷碗3件、明釉陶罐1件、明釉陶缽1件,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建設控制地帶。經(jīng)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鑒定,該二處盜洞均為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一處為明代磚室墓,另一處為宋代磚室墓;被盜出土的明青花瓷碗3件、明釉陶罐1件、明釉陶缽1件均為一般文物。
3、同年4、5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鄭某乙、方某某在良渚街道安溪村康門水庫源頭邊上一處荒山上(該處屬赤山塢)挖掘盜洞1個,但未掘得文物,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建設控制地帶。經(jīng)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鑒定,該盜洞為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系商周石室土墩墓。
4、同年5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鄭某乙在良渚街道花千谷農(nóng)莊的一處櫻桃林內,挖掘盜洞1個,但未掘得文物,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保護范圍內。
5、同年5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在良渚街道花千谷農(nóng)莊的一處水泥墓地前,挖掘盜洞1個,但未掘得文物,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保護范圍內。
6、同年5月的一天,被告人余某某伙同鄭某甲、金某某在良渚街道花千谷農(nóng)莊的一處櫻桃林內,挖掘盜洞1個,但未掘得文物,該盜掘地點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保護范圍內。
案發(fā)后,公安機關從鄭某甲處查獲明青花瓷碗3件、明釉陶罐1件、明釉陶缽1件及作案工具金屬棒12根、鏟子2把、木棒2根、T字形工具1件、鋤頭1把、水桶1個、金屬握把1根。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書證:戶籍證明、刑事判決書等書證;
2、證人馮某某等人的證言;
3、被告人余某某和同案人員鄭某甲、金某某等人的供述和辯解;
4、勘驗檢查筆錄:現(xiàn)場勘驗檢查筆錄等;
5、鑒定意見:浙江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涉案文物鑒定評估報告。
本院認為,被告人余某某結伙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某某遺址、古墓葬,并系多次盜掘且部分系盜掘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某某遺址,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盜掘古某某遺址、古墓葬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法院
檢??察??員:薛??濤
2020年1月20日
附:
1、被告人余某某羈押于杭州市余杭區(qū)看守所。
????2、全部案卷材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