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某
魏艷杰(河北清音律師事務所)
李雙雙(河北清音律師事務所)
張某
宋某某
張建響
原告:趙某某,男,1971年7月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肅寧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魏艷杰,女,河北清音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雙雙,女,河北清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男,1988年9月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肅寧縣。
被告:宋某某,男,1982年12月出生,漢族,農(nóng)民,住肅寧縣。
被告:張建響,男,1984年10月出生,漢族,住肅寧縣。
原告趙某某、張某訴被告宋某某、張建響為合伙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3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趙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魏艷杰、李雙雙、原告張某、被告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張建響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二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返還合伙財產(chǎn)154957元,其中被告張建響應返還2661元,被告宋某某應返還152296元。
庭審前原告以被告張建響已經(jīng)完全履行了還款義務為由變更為判令被告宋某某返還152296元。
事實和理由:自2014年原被告合伙做皮毛生意,從山東及尚村購進貂皮然后賣出,每個人占四分之一股份,但二被告沒有出入股資金。
2016年1月23日原、被告清算合伙賬目,趙某某應分103919元,張某應分60039元,張建響應拿出11661元,宋某某應拿出152296元,賬目清算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所欠款項,張建響給付趙某某9000元,立案后張建響給付余款2661元,宋某某始終拖延,至今沒有給付。
被告宋某某辯稱,從開始搭伙到最后清理賬目,我不知道,最后為什么是賠錢,應該是賺錢。
被告張建響未答辯。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進行了陳述并提交了下列證據(jù),1、工商銀行匯總單2張金額共計38萬元,證實合伙最后一次買皮時原告于2015年9月12日、13日共計匯款38萬元2、肅寧銀行資金往來信息表,證實趙某某匯給宋某某20萬元。
原告張某提交的證據(jù):計算賬目一本(張建響記錄),光盤一張(算賬經(jīng)過錄音,附文字說明一份)。
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zhì)證。
被告對下列事實沒有異議,2014年原、被告開始合伙做皮毛生意,股份均等;原告趙某某、張某與被告張建響同村,被告張建響與被告宋某某是親表兄弟關(guān)系;2016年3月原告起訴后張建響又拿出2661元給了張某,張建響已結(jié)算清賬目;合伙經(jīng)營期間,主要由二原告出資,被告宋某某因?qū)ζ堄胸S富經(jīng)驗,購進皮張由宋某某向買方支付款項,購進的皮張合伙資金由宋某某持有,每一波次皮張生意買賣周期大約三個月,每一波次皮張出售完后,四人進行一次合伙賬目清算,清算完后再進行下一波,2015年9月份四人最后一次合伙,購皮款由原告趙某某匯給被告宋某某,由宋某某支付購皮款,2015年9月趙某某通過銀行分三次匯給宋某某58萬元,四人最后結(jié)算賬目時,被告宋某某在現(xiàn)場。
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原告趙某某投入本金扣除賠款應分回103919元,原告張某應分回60039元,張建響應拿出11661元,宋某某應拿出152296元,雙方相抵差1元是因為虧損整除后每人為小數(shù)點后0.25元,現(xiàn)張建響已結(jié)清欠款。
以上有庭審筆錄和相關(guān)證據(jù)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四人合伙經(jīng)營皮草,雖出資不同,但股份均等,應對盈虧享有同等權(quán)利和承擔相同義務,四人經(jīng)清算后,被告張建響將清算結(jié)果記錄在賬,因張建響與被告宋某某系親表兄弟關(guān)系,與二原告只是鄉(xiāng)親關(guān)系,于情于理都不會做出對被告宋某某不利的行為,且張建響已按上述賬目記載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故被告宋某某亦應及時履行還款義務,長期拖延是錯誤的,因原告主張款項比被告應還款多1元,二原告每人少得0.5元。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7條 ?、第4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宋某某返還原告趙某某合伙出資94918.5元,被告宋某某返還原告張某合伙出資57377.5元。
上述執(zhí)行事項從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履行清。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399元由被告宋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四人合伙經(jīng)營皮草,雖出資不同,但股份均等,應對盈虧享有同等權(quán)利和承擔相同義務,四人經(jīng)清算后,被告張建響將清算結(jié)果記錄在賬,因張建響與被告宋某某系親表兄弟關(guān)系,與二原告只是鄉(xiāng)親關(guān)系,于情于理都不會做出對被告宋某某不利的行為,且張建響已按上述賬目記載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故被告宋某某亦應及時履行還款義務,長期拖延是錯誤的,因原告主張款項比被告應還款多1元,二原告每人少得0.5元。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7條 ?、第4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宋某某返還原告趙某某合伙出資94918.5元,被告宋某某返還原告張某合伙出資57377.5元。
上述執(zhí)行事項從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履行清。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399元由被告宋某某承擔。
審判長:李孔山
審判員:張倩
審判員:鞠雙士
書記員:翟汝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