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趙某某(曾用名趙基玲,又名趙基鈴),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公安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徐某某(曾用名徐環(huán)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公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孝欽,公安縣南平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劉震(曾用名劉霞),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公安縣。
上訴人趙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徐某某、原審被告劉震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公安縣人民法院(2017)鄂1022民初80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公安縣人民法院一審查明事實:原告趙某某原經(jīng)營公安縣藕池鎮(zhèn)機關打字室,其丈夫與被告劉震系同事關系。2013年1月原告趙某某向被告劉震出借現(xiàn)金人民幣50000元,被告劉震向原告趙某某出具借條一張,約定年利率15%。后每年被告劉震按期向原告趙某某支付利息7500元。2016年1月19日,被告劉震聯(lián)系原告趙某某要求給付前一年的利息。見面后,被告劉震以需資金周轉,再次向原告趙某某借款,除被告劉震支付的2015年利息7500元外,原告趙某某另湊足現(xiàn)金人民幣42500元出借給被告劉震,共計50000元。隨后被告劉震向原告趙某某出具借條一張。同時對2013年1月借款50000元的借據(jù)進行了更換。兩張借據(jù)均載明:借趙基玲人民幣50000元,自2016年1月19日-2017年1月19日,年息15%。落款時間均為2016年1月19日。除2016年8月4日被告劉震向原告趙某某支付利息5400元外,余下利息及借款本金經(jīng)原告趙某某多次催討未果,遂訴至法院。
另查明,被告劉震和徐某某1996年2月按當?shù)仫L俗舉行婚禮后共同生活,至今未補辦結婚登記。被告劉震兩次向原告趙某某借款后均用于炒股。2016年12月15日被告劉震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公安縣公安局刑事拘留,2017年1月5日被逮捕。同年6月22日被判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經(jīng)公安縣藕池派出所證實被告劉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不包含被告劉震兩次向原告趙某某借款的行為。原告趙某某曾向法院提起訴前財產(chǎn)保全申請,后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被告劉震尚在刑事偵查階段而未在法定期限內(nèi)提起訴訟,被依法解除。原告趙某某用去保全申請費1195元。
公安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本案中,被告劉震兩次向原告趙某某借款,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被告劉震應按約還款付息,故對原告要求被告劉震償還本金以及按約支付利息的訴請予以支持。同時,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原告趙某某因催討借款而產(chǎn)生的保全申請費是因被告劉震未按約償還借款和利息而造成的損失,被告劉震應予賠償,故對原告趙某某要求被告劉震支付保全申請費的訴請,予以支持。對于原告趙某某要求被告劉震支付因追討借款而支出的車費等差旅費,因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不予支持。原告趙某某要求被告劉震支付追討借款而支出的律師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于法無據(jù),不予支持。至于原告趙某某要求被告徐某某對被告劉震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訴請,因其提供的證據(jù)既不能證明二被告系夫妻關系,又不能證明被告徐某某對被告劉震上述債務負有連帶清償責任的法定情形,故對原告趙某某的此項訴請不予支持。另被告徐某某提出被告劉震涉嫌犯罪,應駁回原告趙某某訴訟請求的觀點,因公安縣藕池派出所出具證明證實劉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中不包含被告劉震兩次向原告趙某某借款的行為,也就意味著被告劉震向原告趙某某借款的行為經(jīng)公安機關初步審查不構成犯罪,故對被告徐某某這一辯稱觀點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劉震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趙某某借款本金100000元,并按年利率15%支付原告趙某某利息(支付從2016年1月19日起至2017年1月19日剩余利息9600元,從2017年1月19日按年利率15%支付利息至借款本金償清之日止);二、被告劉震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趙某某訴訟保全申請費1195元;三、駁回原告趙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300元及本案訴訟保全費80元,共計2380元,由被告劉震負擔。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公安縣人民法院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徐某某與原審被告劉震于1996年2月未領取結婚證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婚姻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雙方不屬于合法婚姻關系。上訴人趙某某一審時提交的戶籍登記證明、育齡婦女信息卡、社區(qū)居委會婚育證明不是證明婚姻關系的有效證據(jù)?!蹲罡呷嗣穹ㄔ?br/>》第11條的規(guī)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chǎn)、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蓖悠陂g一方以個人名義向他人借款,要認定為同居期間雙方的共同債務,必須有證據(jù)證明借款是用于同居雙方的生產(chǎn)、生活。原審被告劉震向公眾吸收資金用于炒股和炒期貨,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審認定劉震向上訴人趙某某所借款項均用于炒股并無不當,上訴人趙某某也未能舉證證明該借款用于劉震與徐某某同居期間共同生產(chǎn)、生活,故上訴人趙某某要求被上訴人徐某某對本案債務承擔償還責任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綜上,一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適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理由不充分,應予駁回。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趙祖發(fā)
審判員 廖崇霞
審判員 周湛
書記員: 周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